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优选4篇】

时间:2015-07-04 08:49: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作为一名观看首飞直播的观众,我深受震撼和感动。下面我将分享我对长征五号首飞的心得体会。

首先,长征五号的首飞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它的成功首飞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突破,也是中国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这次首飞的成功,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使我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其次,长征五号的首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长征五号的研制和首飞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长征五号的首飞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无论是面对技术挑战,还是面对困难和压力,中国航天人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长征五号的首飞也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期待。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未来的空间探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满了期待。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潜力和前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长征五号的首飞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启示。它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人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我们应该向中国航天人学习,保持乐观向上的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和人类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 篇二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对长征五号的首飞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下面我将分享我对长征五号首飞的心得体会。

首先,长征五号的首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直播中,我看到了长征五号火箭巨大的身躯和威严的姿态。当火箭冲上天空,向着宇宙的深处飞去时,我不禁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和壮丽。长征五号的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感到无比自豪。

其次,长征五号的首飞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直播中,我看到了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研发火箭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他们面对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努力攻克难关。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他们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的体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艰辛和可贵,也更加敬佩和钦佩中国航天人。

最后,长征五号的首飞让我对未来的航天事业充满了期待。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每一次发射都是对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创新。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的空间探索和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长征五号的首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它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我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也对未来的航天事业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相信,在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取得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 篇三

  XX日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的首飞表明了中国空间武器领域取得了众多的突破。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长征五号”上携带着13.5吨“货物”——其中90%是这枚火箭使用的特殊的无毒燃料,这种燃料可以用于多种运载工具,此外还有抗风装置、一个缩比返回舱、多枚小型卫星和其他设备。

  对于澳门的军事观察人士黄东来说,新华社在子弹型的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后不久拍摄的照片展示了很多细节。黄东说:“这个缩比返回舱与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式飞行器DF-ZF(“东风-征服”)看上去很像。”

  他说,“返回舱的颜色也表明,其使用了一种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新型抗热涂层。”

  报道称,“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援引五角大楼官员的话称,2014年中国开始测试高超音速滑翔机,其最高飞行速度能够达到1.13万千米每小时,而且可以携带核弹头。一些消息人士称,这种飞行器或将在2020年之前做好部署准备。

  上海政法学院的何奇松教授赞同返回舱的保护涂层可以用于宇宙飞船和高超音速滑翔机。他说,在返回舱骤然坠入地球的时候,温度可能高达2800摄氏度,“与卫星和火箭这些发射后不再需要返回地球的‘一次性’飞行器的技术不同,返回舱的保护涂层需要更精密,抗热性更强。”

  官方的《中国科技报》援引科学家的话称,这个2.6吨重的返回舱高2.3米,直径约为2.6米,相当于一个“太空穿梭巴士”。

  除了在涂层技术方面的成就之外,这个返回舱的测试运行还证实了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搜集热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数据的机上系统以及重新返回时的通讯等领域的进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锁定返回舱在地面位置的速度,也彰显了更高的导航精度。

  返回舱触地之后不久其着陆位置即被锁定,这是因为飞行器上装有一个自动导航装置。何奇松说,这项新技术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精确程度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整体而言,此次发射表明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能够帮助改进其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些导弹都可能威胁到美国在关岛的军事设施。

  导航精度和返回舱的保护涂层表明,此次发射的目的也包括检验中国的反导拦截技术。这项技术将帮助中国突破北约的反导系统,并且帮助东风-26命中目标。

  上周的测试推进了中国在15年内拥有一枚重型飞船发射装置的计划,并且表明计划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的火箭能够将约100吨重的有效载荷和飞行器送入太空——足以承担载人登月任务和发射深太空探测器。但是,这种重型飞船发射实力能够将载重量增加到3000吨。

  中国将能够赶上美国,将巨型的先进军事间谍卫星发射到距离地球2万千米的轨道。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 篇四

2.最新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3.2016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4.2016年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5.观看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6.2016年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7.观看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范文三篇(2)

8.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优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