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送教下乡心得(精选3篇)

时间:2013-02-05 01:1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个人送教下乡心得 篇一

在我参与个人送教下乡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通过与乡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个人送教下乡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在乡村学校,我见证了很多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情,他们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其次,我意识到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在与乡村学生的互动中,我发现他们普遍的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条件不够优越。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这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乡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也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最后,我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通过个人送教下乡,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学会了与不同背景的孩子们相处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中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同时,我也收获了与乡村学生们的友谊,他们的纯真和热情让我感到欣慰和快乐。

总结起来,个人送教下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力量。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成长和收获,也让我更加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改善。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参与乡村教育的工作,为乡村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帮助与关爱。

个人送教下乡心得 篇二

在个人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我有幸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们相处并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意识到了乡村学生的巨大潜力。尽管他们的学习资源有限,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却是如此强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让我深信,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资源,乡村学生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我认识到了乡村教育的困境和挑战。在这个偏远的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学条件的艰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这让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同时,乡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也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最后,我体验到了个人送教下乡对自己的成长和收获。通过与乡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学会了与不同背景的孩子们相处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中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同时,我也收获了与乡村学生们的友谊,他们的纯真和热情让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快乐。

通过个人送教下乡的经历,我不仅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参与乡村教育的工作,为乡村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关注乡村教育,共同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而充实的学习机会。

个人送教下乡心得 篇三

个人送教下乡心得范文

  我和本校其他三名教师,参加了新民市教育局基教科和师校小教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活动地点设在新民附小。

  先是由两位省级优秀课教师上课,说设计,说上课感言,然后再由沈阳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点评,做讲座。

  第一节是四年级的数学课,岸英小学的赵丹老师,三十岁左右的男老师,戴着眼睛,典型的新派知识分子形象。课讲的也满好,因为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所以重点听他的教学设计。这节课应该是代表省级教学水平,体现的是市教研室教研员的设计理念,能接触到的是学科最前沿的教学动态。赵丹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年龄时有个小环节出现了失误点,本应该问“学生5岁时老师多少岁,”结果说成“老师5岁时……”突然赵老师反应了过来,一笑而过,没有纠正,而是重新说了其他的数字,“学生20岁时,老师多少岁?”我到觉得这个小的失误确实个难得的好机会,可以因势利导,继续问下去,“老师5岁时,学生几岁?”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这个学生还没出生呢。”“那在叙述老师的年龄和学生年龄关系时,老师的年龄不是什么数都可以的,讨论下,用字母表示老师的年龄应该在哪个范围内是合理的呢?”这样就把用字母表示老师年龄时的界限弄清了,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再深入下去让学生探讨学生的年龄用字母表示时应该在什么范围?启不是很好地处理了这个教学难点,又让这个教学的小失误变成了小亮点。

  语文课教学是南京街一小的张曼娜老师执教的《掌声》,二年级的课我也上过、也听过,但是像张老师上的这样精彩的课,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简练的开场,自我介绍,顺势的引导,巧妙的引出课题,进入学习。不娇柔做作,不拖泥带水。齐读课题,生按教师要求自渎自学课文。师检查自学,引导学生学字词。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意(如“交谈”),在边学边应用中学习运用词语加深理解(如“犹豫”),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感悟词语的意思(如“忧郁、残疾”)。对字的教学,同样采取了音、形、意结合来学习。重点强调了“落”字的三个读音,并把三个字音分别组词,把三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正确使用结合来学习。这样的教学让人信服,灵活,巧妙,学生乐于接受,使双基教学得到有效落实。指导写字拿出了重点字来对比学习,“愿”,“原”,动画演示书写顺序,注意事项,总结写法,学生动笔完成。教师巡视,及时评价鼓励。字词的教学采用了认知、理解、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的透彻、扎实。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阅读教学,教者以主人公小英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既由自卑到自信的变化过程来逐步展开,具体方法:段读质疑,以词解疑,读文感悟。亮点之处是,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卓有成效,巧妙设计了说话练习,如:“小英和同学们在 、 、……”“小英要说些什么?感谢老师……”,把课文内容进行了延伸,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问题:对于公开教学课来说,这无疑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语

文课,但是有些地方还是让我感到疑惑。

  1、这节课应该是本文的第一课时,字词学习了,书写指导了,课文讲完了,那么第二课时有没有,又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2、二年级应该是以字词教学为主的,本节课字词教学的时间明显的不足,学生在字词的练习与巩固训练上,没有。就是说课的后面没有练习环节,这样前面好的字词教学又要到哪里去求果呢?

  3、阅读教学过程明显的觉得高年化,“一课一得”变为“一课多得”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还是为了公开教学课的完美呢?

  课改、教学质量,考试,我们怎么才能摆脱三者间的“怪圈”?我们又怎样摆脱“欲优则秀”的困惑与迷惘呢?

  教研室张丽娇老师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听了茅塞顿开。张老师没有谈课改的大理论,新理念,而是从最根本的备课说起。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这样上课教师就有了底气;要正确把握学情,这样就汇聚了人气;要精心地进行预设,这样课堂就有了灵气。要有正确强烈的目标意识,要明确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教学目标的现实主体是学生,学生已会的不用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必教,学生学也学不会的千万不能教。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还应该“集中”,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要“一课一得”。张老师结合所接触到的教学实例,具体讲了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张老师接下来又谈到了预习,不要简单布置,要有指导,有变化,要检查,要照顾大多数,要关注差异。良好的语文预习,是语文课成功的一半。原来,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在张老师这里得到了印证。

  当然,张老师也讲到了语文课的重头戏课堂教学,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简单?语文课“欲优则秀”的误区陷入与解决办法;阅读教学要做些什么?还讲到了教学模式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讲到了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课改、教学质量、考试的关系;语文素养是怎样“养”成的;识字教学等等。

  张老师的讲座所谈及的都是教学一线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平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又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方面目标有些多,我们觉得应该“一课一得”,就是说每学期重点解决一两项问题,或者把这些方面分解到各个年段,每个年段着重解决一项,进而不断完善,逐步提高。

个人送教下乡心得(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