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优质3篇)

时间:2016-09-04 08:4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 篇一: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后,社交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我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的这一年里,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心得。

首先,我发现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十分重要。与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为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在家长会、家长群等场合,我积极与其他家长交流,分享育儿心得和经验。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我不仅获得了许多有关社交能力培养的宝贵建议,还结识了一些愿意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在学校之外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培养社交技巧和能力。

其次,我发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中,我和丈夫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比如,我们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分享玩具和食物;我们也给予孩子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我们还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参加亲友聚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等,让他们与不同的人交往,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事。

最后,我认为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他们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此外,学校也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如班级聚会、亲子活动等,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同学和家长互动,建立友谊和信任。

通过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家庭环境的培养和学校的教育环境的配合,我发现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这些都是他们在幼儿园小班中所学到的。我相信,只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一定会越来越好。

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 篇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后,独立性的培养成为了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的保护,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做出一些独立的决策。我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的这一年里,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心得。

首先,我发现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会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选择权,比如让他们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下午要做什么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鼓励孩子们学会自己做出决策,并承担决策带来的结果。当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并正确处理问题时,他们的独立性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其次,我发现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也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我会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同时也要让他们主动去尝试和解决问题。通过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孩子们能够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

最后,我认为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此外,学校还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到一些班级的事务中,如擦桌子、整理玩具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得到锻炼,培养独立性。

通过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培养日常生活技能和学校的教育环境的配合,我发现孩子的独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相信,只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在独立性方面一定会越来越好。

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 篇三

  兴山教育培研中心杨菊孝有时候,教学活动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地去关注孩子。

  小班的孩子对于长短多少是最没有判断力的,王教师在执教的《长颈鹿的围巾》时,准备了很多长短厚薄不一的围巾随意的搭在黑板上,要求孩子为长颈鹿选一条最长的围巾,一时孩子们争论不休,却始终没出现老师预见的那个结果,王老师于是匆忙进入下一个环节:给每桌孩子发了二条长短不一的围巾,请孩子们比较。因为围巾厚薄不一、长短不一,有的长度甚至超过了孩子的身高长度,孩子们更不知道比较长短的正确方法了,这个环节又在一阵热闹声中以失败告终。

  显然,王老师高估了孩子的经验不平和操作水平。

  高老师执教的《小动物的餐桌》

中,在了解小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的环节时,小松鼠喜欢吃松籽是小朋友了解较少的,老师对这一内容作了重点讲解,接着老师又开始一一讲解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小鸡、小猴喜欢吃什么,小朋友对后面的三项内容太熟悉了,对老师的讲解开始不感兴趣,于是开始自顾自地玩了起来。

  显然,高老师是低估了孩子的认知水平。

  关注孩子就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时候需要我们把要求变成孩子喜欢的情景。

  小班孩子站队一直是很令老师头痛的事情,做操之前,总会看到老师们一边叫喊,一边拉扯着站错位置的孩子,“站队啦,快点儿、快点儿,小的站前边,高的站后边,怎么又站错了?”孩子像小鸡一样被老师拎来拎去,茫然而恐惧。我从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入手,然后制作了他们喜欢的布娃娃、花仙子、奥特曼、天线宝宝头饰,并将孩子们根据喜好进行分组。再站队时,只要我说:天线宝宝站队了,二秒钟孩子就可以迅速到位,全班小朋友要站好,时间不到一分钟,而且兴趣盎然,井然有序。

  所以,不要老是用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试着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教育活动,会省时省力又高效。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时候需要老师敏感而宽容地理解孩子的言行。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在异地教学,当进行“了解同姓的人”的环节时,说了句“如果你感兴趣,你去问问后面的老师们,谁和你同姓”。话音没落,一男孩接口:“我没兴趣。”紧接着,几个孩子跟着“我也没兴趣”。应老师继续:“好!有兴趣的赶快去找找。”孩子自由地找听课老师交谈。为了传递友善,应老师笑着摸摸那个“没兴趣的孩子”的头。活动顺畅地进行……当孩子们一起念诵找来的不同姓的汉字时,应老师将两张“杨”字卡片稍作重叠,于是,念时就只念一张“杨”。男孩冲到展板前,指着另一个“杨”字卡片:“这个字还没有念啦!”应老师调侃说:“看,‘没兴趣’的人,这两个姓是一样的。连一样的字都没有认出来,谁让你不感兴趣。”他窘了几秒,突然,大声说:“我对姓应的感兴趣!”应老师蹲下,盯着他,轻轻地说:“我知道了!放心里!我知道了!”

  所以,孩子的想法和大人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已经习惯了成人的思维,在和孩子打交道时,我们要放低自己于孩子之间,敏感又宽容地理解孩子,当我们不再处于强势之时,孩子就会在“强者”的情绪体验中,主动地生活和学习。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姿势和位置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感受,只有当我们和孩子感同身受之时,我们的教育离成功就不再遥远。

[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

幼儿园小班育儿心得总结(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