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心得【通用3篇】

时间:2016-02-09 03:24: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道德经》读书心得 篇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阅读《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为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道德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道和德的概念。道,即宇宙间的运行规律和道德的根本原则;德,即人在道的指引下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一思想贯穿于整部经典之中,对于个人修身养性、治国理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道德似乎越来越被忽视,人们更加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基础。只有具备道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此外,《道德经》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处世之道的教导,比如“不争”的思想。《道德经》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争斗竞争,而应该相互理解、包容。正是因为人们常常忽视这一点,才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通过学习《道德经》,我开始尝试不去争夺他人的利益,而是更多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和平共处的态度面对人际关系。

《道德经》还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奋斗,追求物质的财富和名利的荣耀。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是真正重要的。通过修身养性,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读完《道德经》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它不仅给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通过学习《道德经》,我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也开始尝试用道德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和人际关系。我相信,《道德经》将继续为我指引人生的道路,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道德经》读书心得 篇二

《道德经》是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它以简洁而精辟的语言,传达了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阅读《道德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

在《道德经》中,道和德是核心概念。道是宇宙间的运行规律和道德的根本原则,而德则是人在道的指引下应该具备的品质。通过道和德的指导,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阅读《道德经》让我对道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道是宇宙的运行规律,是万物的本源。人应该顺应道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道德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这一思想让我深感共鸣,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此外,《道德经》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处世之道的教导,比如“不争”的思想。《道德经》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争斗竞争,而应该相互理解、包容。通过学习《道德经》,我开始尝试用和平共处的态度面对人际关系,不去争夺他人的利益,而是更多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

《道德经》还让我对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当今社会,道德似乎被忽视,人们更加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基础。只有具备道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深感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通过修身养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我相信我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道德经》读书心得 篇三

在杨勇老师的建议下,我认真地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知足"。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应该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知识与道德来充实自己。,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符合自己能力的理想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不应有骄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视他人的存在,骄傲自大只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困难了,美好的明天将被自己开创。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有时也会决定整体。我们注重整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大厦,也是一块块砖建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时,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终成大事,实现理想。

"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天下非刚至强,柔变强。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以柔克刚,柔能胜刚,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打败天下到坚之物,这是道之一。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人民在强权之下,也许是很柔弱的,但在暴政之下,人民看起来的柔弱,却能推翻暴政。如秦朝的来亡,便是一个例子。

"上善若水。"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这样,我们即使面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面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倘若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

"夫唯不争,故无忧。""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可以长久。"人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不知足。人要想改变这一大缺点,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保持一颗平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烦恼。无烦恼者,常带有微笑,能开心、快乐与幸福,这就能够使自己寿命延长,安度天年。

总的来说,《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知道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快乐与幸福。

《道德经》读书心得【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