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实录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十上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祸机之发,将及于臣,臣不得已举兵,清君侧之恶,以为万姓请命,允炆自弃于天,阖宫自焚。臣荷天地眷佑,身命获全,军民稍安,宗王大臣推臣以长,臣不敢辞,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谨用今日敬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皇考太祖高皇帝配神。臣首膺重器,不遑自宁,简在帝心,永惟相佑。”祭毕,上还御奉天殿。下诏曰:“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踰昆仑,南跨南交,北际瀚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曶爽阍昧,咸际光明,三十年间,九有宁谧,晏驾之日,万方嗟悼。煌煌功业,恢于汤武,德泽广布,至仁弥流。少主以幼冲之姿,嗣守大业,秉心不顺,崇信奸回,改更成宪,戕害诸王,放黜师保,委政宦竖,淫佚无度,天变于上而不畏,地震于下而不惧,灾延承天而文其过,蝗飞蔽天而不脩德。祸机四发,将及于朕,朕为高皇帝嫡子,祖有明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王得兴兵讨之。’朕遵奉条章,举兵以清君侧之恶,盖出于不得已也。使朕兵不举,天下亦将有声罪而攻之者。少主曾不反躬自责,肆行旅拒。朕荷天地、祖宗之灵,战胜攻克,捣之于坝上,歼之于白沟,破之于沧州,溃之于藁城,鏖之于夹河,轥之于灵壁,六战而已不国。朕于是驻师畿甸,索其奸回,庶几周公辅成王之谊,而乃不究朕怀,阖宫自焚,自绝于宗社,天地所不芘,鬼神所不容。事不可止,朕乃整师入京,秋毫无犯,诸王大臣谓朕太祖之嫡,顺天应人,天位不可以久虗,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而不获,乃俯狥舆情,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所有合行庶政,并宜兼举。一,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一,建文以来,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一,自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本使、谋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及见提奸恶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一,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以后,周、齐、湘、代、岷五府被诬陷时,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连累致罪者,官复原职,已故者文官优免其家,差役武官子孙承袭,民充军者复还原籍,为民军发边远者仍还原卫,为奴者即放宁家,入官田产照数给还。一,递年为事煎盐、买马、当站及囚充、递运、水夫、皂隶、膳夫人数,一体赦免,各放宁家。一,建文年间上书陈言,有干犯之词者,悉皆勿论所出,一应榜文条例,普皆除毁。一,山林隐逸怀材抱德之士,有司询访以礼,敦请赴京,量材擢用,其有志尚闲逸不愿出任者,具名来闻。一,鳏寡孤独,有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民年七十以上及笃废残疾者,许令一丁侍养;其有饥寒不能自存者,官为赈给。一,山东、北平、河南府州县人民有被兵不能耕种者,并免三年差税;不曾被兵者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今年秋夏税粮,尽行蠲免;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蠲免一半;其有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一应钱粮、盐课、段匹、木植、芦柴等项及军民所养马、牛、羊等项倒死并欠孳生者,并免追陪;其弓兵不办芦柴者,优免二年。一,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人民,各还原籍复业,合用种子、牛具,官为给付。一,北方学校依旧开设,毋致废弛。一,建文除授并升调文武官员仍依见职不动,军官有升职事者止终本身,子孙仍袭原职。一,各处新收勇士、壮士,悉放为民,各安生业,所设卫分并军民指挥司,尽皆革去;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有系民间并舍人选用者,亦皆罢官放还。一,凡诸色人匠除轮当正班外,其余一应撮工人匠,俱各放回,依次轮班。一,各处见造军器、军装、船只,一切不急之务,尽皆停罢。今后有司非奉上司明文,毋得一毫擅自科扰于民。一,自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以前,军官为事充军及罢闲者赦免军役,复其原职,亡故者子孙承袭;总、小旗革役充军者各复原役。一,北平卫分官旗军人有因公差或被拘执不得已赴京者,皆免其罪。一,各处守城官军有系别卫调到并征进漫散军士见在他处者,各还原卫所,本处官司不许留难阻当;其奉差守城文武官员及内官人等,诏书到日,俱各回京。一,凡军民人等男女人口,有被官军拘掳者,官为赎还。一,递年逃军并征进漫散军士藏躲山林者,诏书到日为始限,一月之内,赴官首告免罪,所在官司,发回原卫所著役。一,抛荒田土,除有人佃种纳粮外,其无人佃种荒田,所司取勘明白,开除税粮,免致包荒损民。一,所在城市乡村,凡有骸骨,有司即为收敛埋瘗,毋致暴露。一,天下各都司卫所官军,皆太祖高皇帝恩养者,奸臣迫胁,调遣拒战,冲冒矢石,情有可悯,见存者俱还原卫所,其有阵亡、伤故、失陷、病故者,官则传袭其子孙;旗军每户赏钞五锭,户无壮丁补役,遗下孤寡,所司善加存恤,愿依亲、愿还乡者,听从其便,有幼男者给粮纪录,出幼补役。一,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一,奉天征讨将士,数年以来,从朕被坚执锐,栉风沐雨,忠勇奋发,屡战屡胜,翊辅武功,勤劳多矣,简在朕心,宜速论功升赏,以酬前劳。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以书谕世子高炽曰:“已于五月渡淮,六月十三日渡江至京师,秋毫无犯,市不易肆。建文君阖宫自焚,诸王大臣合词劝进,拒之再三,而众志愈固,遂于十七日,具宝玺法驾,由正阳门入,即皇帝位,诏告天下。日与诸王兄弟聚语,始具知建文君之过。彼盖生长富贵,不知太祖皇帝创业之难,肆情纵欲,又为奸臣所愚侮,戕害骨肉,昬悖如此,岂能久居天位者乎?然我之所以起兵,本为诛锄奸恶,肃清朝廷,冀其省悟,改过自新,岂期遽自殒绝?盖亦天地宗社之灵所不容矣。念与尔别久,恐尔旦夕思忆,特遣海寿报尔。我即位以来,谨遵皇考成宪,不敢一毫自用,汝尚勉之。凡百敬慎毋怠。况今天下初定,正当居安虑危。古人有言:‘敬胜怠者吉。’尔须深体斯意。”

癸未,脩周、齐二王府宫殿。二王建文废徙之后,宫殿荒阤,故命有司脩葺之。

命礼部:凡内外诸司复旧制者,皆铸印给之。

升湖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薛鹏为河南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徐义为都指挥同知,镇守兖州,各赐钞百锭。

升福建都指挥使郑祥为右军都督佥事。

召前北平按察使陈瑛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瑛,建文中坐藩邸事谪广西,故召用之。

赐天地坛奏礼官陈希道、赞祝官杨显宗钞各十锭。

甲申,享太庙。

吏部言:“建文中改旧官制,如六部尚书旧正二品,升正一品,又增设侍中二员,正二品,所属诸司,旧有清吏二字,皆除去;户、刑二部属旧十二司改为四司;工部增设照磨所;兵部旧设典牧所,户部设赃罚库,皆革罢。都察院改为御史府,旧设十二道,改为左、右两院御史,止设二十八员;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旧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改为卿、少卿、丞。翰林院官旧设学士及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其侍读、侍讲、五经博士、典籍、侍书、侍诏为属官,脩撰、编脩、检讨为史官,孔目为首领官,中书舍人旧在内府,别有印信,于翰林非统属,建文于翰林增设正官学士承旨一员,在学士之上,又改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俱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馆以居侍读、侍讲、侍书、五经博士、典籍、侍诏,其侍书升正七品;文史馆以居脩撰、编脩、检讨,改孔目为典簿,创置典簿厅条记,而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以隶翰林。又增设文渊阁待诏及拾遗、补阙,增设五军断事、五军制禄仓,革罢大理寺左右寺寺正、寺副,增置本寺首领官典簿及太常寺赞礼郎二员、太祝一员,光禄寺少卿旧五品升四品,寺丞旧六品升五品,又增设监事及司圃所,改司牲司为孳牲所,升其品级。太仆寺寺丞旧六品升五品,又改其首领官职名而升其品级,又增设录事及典厩、典牧二署、骕騻等十八群、滁阳等八牧监、龙山等九十二群官。鸿胪寺少卿旧从五品升正五品,寺丞旧从六品升正六品,又改其首领官职名,亦升品级。革罢司仪、司宾二署而升其鸣赞、序班品级。行人司旧别有衙门印信,于鸿胪寺非统属,革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隶鸿胪寺。升国子监丞为堂上官,革罢学正、学录,增设钦天监五官监候,增设选士院及应天府知候所。改五城兵马司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升各卫经历品级,又增设知事。增设旗手等四十四卫武学及置锦衣卫带管,优给武学所教授。增置各王府宾辅、伴讲、伴书。各布政司布政使旧从二品升正二品,参政旧从三品升正三品,参议旧从四品升正四品。改各处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凡中外大小衙门有创革升降、官员额数有增减者及所更改文武散官,并合遵复旧制。”上曰:“如切系军民利害者,可因时损益。既于军民利害无所关涉,何用更改?况前人创立制度,皆有深意,今行之既久无弊,輙改何为?此其所以败亡也,俱速改复旧制。”

夜,有二星如鸡子大:其一赤色有尾,出紫微西藩外,西北行入文昌;其一赤色有光,出西北云中,西北行至云中。

乙酉,上谓刑部臣曰:“朕清内难,有罪者既已伏诛,无罪者各安职业,而内外军民屡执无罪之人,以希幸赏。恶不可长,速谕止之,违者抵罪。”

设靖江王府咨议所,置咨议一员、记室一员,俱从七品;其属官奉祠、典膳各一员,俱正九品,典仪一员,从九品。

命右军都督佥事郑祥充统兵官,镇守云南;云南都指挥使卢旺充左副统兵,都指挥佥事欧庆充右副统兵。遇有军务,相机调遣。俟境宁谧,郑祥留掌云南都司事,卢旺、欧庆各就本职。

命都指挥使何清往浙江都司苏州等卫整肃兵备,抚安人民。

复翰林院侍书黄淮、芮善、刘彦铭、邹进、吴均、唐恕、王遂、吴胜、鲍麟为中书舍人。

命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伦致仕。伦,宛平人,端厚质实,志存利人。洪武中,为右春坊大学士、河南布政司参政,坐累谪云南。建文中召还,以侍郎兼学士,礼遇甚厚。伦重厚老成,屡恳言当务睦亲,不听。至是,年八十余。上命致仕,出京数日卒。

大理寺言:“本寺原设左、右二寺,其左寺评事四员,审录在京军民衙门及直隶卫所、府、州、县刑名;右寺评事八员,审录在外十二布政司都司卫所、府、州、县刑名。后因二寺所设评事多寡不等,所治事烦简不均,将二寺评事均分六员,依刑部、都察院十二司道各带管,直隶地方审录。今吏部仍照旧制铨注于事,劳逸不均。”命会同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等议之。景隆等奏以为均设评事繁简适宜,上从之。

夜,有二星如鸡子大:其一青白色有光,出帝星旁,东北行入紫微西蕃内;其一赤色,尾迹有光,出八榖,东行入五车。

丙戌,改谥故湘王曰献,妃吴氏曰献妃,遣官赍谥册及宝,祭于荆州坟园。王讳柏,太祖高皇帝第十一子,母顺妃胡氏,豫章侯胡美之女。王明敏好学,博闻强识,攻文章,尤好道家言,自称紫虗子。建文中,有告其府中阴事者,王惧,阖宫自焚。王年二十有八,妃,江阴侯吴高之女,当时谥王曰戾。至是,上悯其非辜,诏改今谥,而亲制碑于墓云。

升翰林院侍讲王景为本院学士,擢吴府审理副杨士奇为编脩。

丁亥,升给事中黄耕为吏科左给事中,朱纮为右给事中,徐奇为户科左给事中,李时为右给事中,欧阳以恭为礼科左给事中,仝希颜为右给事中,郑遂为兵科左给事中,舒孟名为右给事中,周璟为刑科左给事中,吴让为右给事中,段子勤为工科左给事中,王哲为右给事中。

复设都察院十二道,以御史杨得安任江西道,朱懋广东道,王煜湖广道,刘从政浙江道,李乐陕西道,俞士吉广西道,张寿四川道,李贞、刘履节山西道,罗贯、徐新福建道,李祥河南道,王振北平道,康郁山东道。

礼部言:“建文中,改天地坛祠祭署为南郊祠祭署,山川坛籍田祠祭署为籍田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宾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又设钟山祠祭署,非旧制。”上命泗州宿州山川坛籍田祠祭署仍复旧制,天地坛祠祭署定为郊坛祠祭署,钟山祠祭署不可罢。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尾,光烛地,出天市西垣外,西南行入心宿。

戊子,祭太社、太稷,分遣官祭旗纛之神、汉秣陵尉蒋忠烈之神及中山武宁王、岐阳武靖王。

夜,月入氐宿,有星如鸡子大,赤色,尾迹有光,出宗星,南行入天市东垣。

乙丑,赐周王橚钞二万一千锭。

楚王桢来朝。

庚寅,赐周王橚生日礼物:冠一、通天犀带一、彩币三十疋、金香炉合各一、玉观音金铜佛各一、钞八千锭、马四匹、羊十、羫酒百瓶。

升鸿胪寺鸣赞严朝贵为本寺右寺丞,改右寺丞樊敬为左寺丞。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天苑,东北行至近浊。

辛卯,遣江阴侯吴高祭开平忠武王,神乐观提点周原初祭北极真武之神,后军都督陈旭祭汉寿亭侯之神,礼部员外郎宋礼祭都城隍之神。

册宁河武顺王邓愈之女为齐王榑妃。

擢儒士曾日章为翰林院侍读,升国子助教邹缉为侍讲,改给事中金幼孜、王洪及桐城县知县胡俨俱为检讨。

壬辰,遣书召代王桂。

司礼监请如旧制铸出入精微印,从之。

癸巳,改封懿文皇太子第二子吴王允熥为广泽王,居福建漳州府;第三子衡王允熞为怀恩王,居江西建昌府;第四子徐王允熙为敷惠王,随母吕氏居懿文陵园。俱以是日行。

以滁州知州房吉首诣军门朝见,泰州知州田庆协谋效顺,江都县知县张本率全城归附,皆升扬州府知府。吏部臣言:“今扬州已有知府谭友德。”上命姑令同理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