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优秀3篇)

时间:2015-01-08 07:2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一

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其中《江南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从《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和诗歌赏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江南春》的写作背景。杜牧生活于唐代晚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他在江南地区度过了大部分的时光,因此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悟。《江南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江南春》的赏析。首先,诗中的描写手法十分细腻,让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景。诗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一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都是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其次,诗中还有对江南人文景观的描绘,比如写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姐小姑轻衣。”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江南乡村的宁静和淳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氛围。

此外,诗中还有对思乡之情的表达。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思乡之情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综上所述,《江南春》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的才华,也让读者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

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二

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江南春》是他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本文将从《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和诗歌赏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江南春》的写作背景。杜牧生活在唐代晚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他在江南地区长大,深受江南风土人情的影响。《江南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江南春》的赏析。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诗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一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都是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之中。此外,诗中还有对江南人文景观的描绘,比如写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姐小姑轻衣。”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江南乡村的宁静和淳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氛围。

除了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思乡之情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综上所述,《江南春》是杜牧的一首代表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的才华,也让读者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它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三

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一望无尽的美丽江南,传来了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远处的绿树映衬着地上的红花,好一派春意盎然的和谐景象。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作品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杜牧《江南春》的写作背景及赏析(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