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经典3篇】

时间:2018-04-06 02:49: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将对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地调查、实验、比较、统计和模型等。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有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方会有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方会有四季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大地构造。地球的大地构造主要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然后,我们需要熟悉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文和生物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状况,水文环境是指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我们要了解地球的人文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环境。人口是地球上居住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经济环境则是指地球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包括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大地构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的人文环境。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做好地理科目的准备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将进一步总结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大气、水文和生物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状况,水文环境是指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熟悉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环境。人口是地球上居住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经济环境则是指地球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主要有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域是按照地球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划分的,人文地理区域则是按照地球的人文环境特征来划分的。

然后,我们需要掌握地球的地理问题和地理挑战。地球的地理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地理挑战则是指人类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地理应用和地理技术。地球的地理应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地理技术则是指地理学在实践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包括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地球的地理问题和地理挑战以及地球的地理应用和地理技术。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做好地理科目的准备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

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