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2-05-09 06:11: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 篇一

引言: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快速落地科学知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篇将介绍一种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科学知识。

一、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将能够:

1.观察并描述科学实验现象;

2.理解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

二、准备:

1.准备相关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2.准备幼儿感兴趣的实验主题;

3.设计合适的实验步骤和问题。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入实验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描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

4.解释: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过程,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知识。

5.实践: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身经历来巩固和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6.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总结:帮助幼儿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收获,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

四、教学要点:

1.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

2.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观察、思考和实践;

3.引导幼儿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实验表现、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口头问答法和作品评价法等方法。

六、延伸活动:

在本次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观察和探究其他相关的科学现象,或者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 篇二

引言: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大班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限,如何让他们快速掌握科学知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篇将介绍一种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科学知识。

一、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将能够:

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观察并描述科学实验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

二、准备:

1.准备相关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2.准备幼儿感兴趣的实验主题;

3.设计简单明了的实验步骤和问题。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入实验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描述: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

4.实践: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身经历来巩固和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5.总结:帮助幼儿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收获,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

四、教学要点:

1.简化实验步骤和问题,使其易于理解和操作;

2.使用具体形象的实验材料和器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观察、思考和实践;

4.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实验表现、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口头问答法和作品评价法等方法。

六、延伸活动:

在本次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观察和探究其他相关的科学现象,或者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

  设计思路:

  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学前期的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我们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预设产生一些科学案例,以此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怎样落得快》就是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案例,本案例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纲要》精神。由于学前期的幼儿年龄较小,思考问题比较浅显、直观,针对“怎样让纸落得快”这一问题,幼儿首先想到的是用“加重”的.方法来加快纸下落的速

度。因此,我们把设想这一环节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围绕“加重”这种方法展开,第二层次再引导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下落的速度。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们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还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活动准备:1、白纸若干,积木、石头、橡皮泥、沙包等加重的材料若干。

  2、记录板,铅笔。

  3、幼儿已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对比实验的规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幼儿结伴玩“纸片落下来”的游戏。

  1、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做“纸片落下来”的实验,要求两手放在同一高度,手不用力,一、二、三同时松手,另外一人观察纸片是怎样落下来的。两人可以互换实验。

  2、幼儿游戏。

  3、提问:你们发现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

  二 提出问题,猜想讨论。

  1、提问:你能让其中的一张纸飞快地落下来吗?有什么办法?

  2、幼儿预测。(加重、变形)

  三 引导幼儿分层探究: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让纸落得快一些。

  1、幼儿选择材料实验,并记录结果。

  教师:我们一起去试试吧!老师在后面准备了加

  不错的重的材料,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做实验,另一人做裁判,记录实验的方法和结果,成功了就做一个你喜欢的成功标记。两人可以互换实验。

  2、幼儿交流,教师记录幼儿的实验发现。

  教师:先与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试了几种方法?发现了什么?

  教师:现在,谁愿意来介绍你们的实验情况?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上加东西,纸变重了就落得快。

  (二)探究变形的方法让纸落得快一些。

  1、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加重的材料,只有两张纸,你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吗?有什么办法?

  2、幼儿讨论。

  3、幼儿结伴实验。

  4、幼儿交流,教师记录幼儿的实验发现。

  教师: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

  四 交流与总结

  教师:通过两次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原来,加重和形状变小都能使纸落得快。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本身就落得很快,你们有办法让它慢慢地落下来吗?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实验,好吗?(小朋友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怎样落得快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