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1-02-08 03:10: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 篇一

标题:《风娃娃》教案:探索自然力量,培养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风娃娃》,培养幼儿对自然力量的兴趣和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准备:

1. 《风娃娃》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篾、彩色纸、线等。

4. 风筝装饰材料:颜料、颜色纸、贴纸等。

5. 活动道具:大风扇、风筝。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风娃娃》的动画片,激发幼儿对风的兴趣,并与幼儿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感受。

2. 感知(15分钟):

通过观察实物风筝,引导幼儿认识风筝的形状、材料和功能。鼓励幼儿尝试用手模仿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动作。

3. 实践(25分钟):

分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风筝制作材料,并指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步骤:

a. 幼儿选择想要制作的风筝形状,老师协助幼儿画出风筝的形状。

b. 幼儿根据形状剪下纸板,并用彩色纸装饰风筝。

c. 幼儿使用竹篾和线固定风筝的形状。

d. 幼儿在风筝上装饰贴纸和颜色纸,发挥创造力。

4. 表演(20分钟):

将制作好的风筝带到室外,让幼儿在风中放飞风筝,观察风筝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和变化。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风筝飞行经历和感受。

5. 总结(10分钟):

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回顾制作风筝的过程,并让幼儿观察风筝在空中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风筝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风力是风筝飞翔的原因,并与幼儿一起总结风筝飞行的原理。

6. 拓展活动(15分钟):

分小组让幼儿设计制作其他利用自然力量的玩具,如风车、风铃等。鼓励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发挥创造力,并与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7. 结束(5分钟):

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收拾教室和活动道具。鼓励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观察和认知自然力量,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 篇二

标题:《风娃娃》教案:感受自然力量,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风娃娃》,引导幼儿感受自然力量的美妙和神奇。

2.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风的感受。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风娃娃》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美术用品:彩色纸、颜料、画笔、颜色笔等。

4. 手工制作材料: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风娃娃》的动画片,激发幼儿对风的兴趣,并与幼儿分享他们对风的感受和想象。

2. 感知(15分钟):

通过观察实物风筝、风车等,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力量和动态美。鼓励幼儿通过动作模仿风的吹拂,感受风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3. 表达(25分钟):

分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美术用品,并要求幼儿用画笔、颜色笔等绘制自己对风的感受。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风的情感和想象。

4. 手工制作(20分钟):

给每个幼儿提供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风车或风铃。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喜欢的形状和色彩。

5. 展示(10分钟):

让每个幼儿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品,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和创作的意义。

6. 总结(15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风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幼儿的回答,总结风的特点和自然力量的美妙之处。

7. 结束(5分钟):

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收拾教室和活动道具。鼓励幼儿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和想象。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的美妙和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情感表达的活动,幼儿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锻炼。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由风这一自然现象透出的春天气息,理解诗歌内容。

  2、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歌内容

  2、 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察过风吹过树、湖面等的景象

  2、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片,另制作一套与之相对比的(无风时的景象)图片,

  3、制作配乐诗朗诵。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对比的图片(无风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上有些什么?

  (幼儿:这是一条小河,还有一棵柳树,天上下着小雨……)

  2、师出示与诗歌内容相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的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幼儿:小河上的水动了

,河面上有波浪了,柳树的树枝动了,树叶好象在跳舞,树叶飘起来了,小雨有点斜斜的……)

  (幼儿:因为有风吹到小河里了,因为风过来啦,风吹得树叶好象跳起了舞,小雨是被风吹的有点歪了……)

  教师以诗歌中的句子小结:河面上出现了波纹,这是为什么?绿叶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

  细雨斜斜地下着,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幼儿学习朗诵,记住诗歌。

  5、请小朋友为这首诗歌取个名字。

  (幼儿:风,风来啦,风娃娃做游戏,风宝宝,调皮的风娃娃……)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不错,那我们现在就给这首诗歌取名叫风娃娃,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风娃娃》)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一遍。

  6、教师引导幼儿仿编《风娃娃》的诗歌,把自己对风的感受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教师提示语:风娃娃可喜欢做游戏了,小朋友们想想看风娃娃除了会在河面上、树叶间、小雨中做游戏,还会在哪里做游戏呢?

  (幼儿:在大海上、在花园里、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天上、在人们的身上……)

  教师提示语:当风娃娃来到这些地方做游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和诗歌一样的句子来说说。

  (幼儿创编一:小草悄悄的弯下了腰,这是为什么?花儿轻轻地点点头,这是为什么?红旗哗哗地飘动,这是为什么?裙子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海面上翻起了浪花,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幼儿创编二:头发轻轻地飘起来,这是为什么?风车呼呼地旋转,这是为什么?窗帘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风筝高高地飞翔,这是为什么?书页哗哗地翻动,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7、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朗诵一遍幼儿自编的'诗歌《风娃娃》。”

  教学反思

  一般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或者教具都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就行了,但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如果单纯根据诗歌内容绘制一套图片,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图片上有些什么景物,而不去关注引起这种景象的原因,怎样才能将幼儿注意力的重点引导到是因为有了风才会使景物变成这样的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套对比的图片(景物相同,只是没有风,一切都是平静的)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对比图,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诗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是这三个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样成功地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了我想要突出的重点——“风”上面,后面的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