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9-04-07 02:49: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篇一

标题: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第一篇内容:游戏介绍及目标

活动名称:找妈妈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认识妈妈,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妈妈的照片,妈妈的物品(如手提包、钥匙、围巾等),以及一些妈妈与孩子的亲子照片。

活动过程:

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和讨论妈妈的形象和角色,引发幼儿对妈妈的兴趣。

2. 游戏介绍: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即通过观察和辨认妈妈的特征和物品,找到对应的妈妈或妈妈的物品。

3. 游戏实施:教师将准备好的妈妈的照片和物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和记忆。然后,教师将这些照片和物品混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辨认找到对应的妈妈或妈妈的物品,并将其放到正确的位置。

4. 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找妈妈的经验和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找到的妈妈的照片和物品,让幼儿进行描述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将找妈妈的游戏拓展到其他亲属的寻找,如找爸爸、找爷爷、找奶奶等,从而丰富幼儿的家庭意识和亲人概念。

教案小结:通过《找妈妈》这个语言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认识妈妈,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个活动也可以拓展到其他亲属,帮助幼儿建立更加完整的家庭意识和亲人概念。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篇二

标题: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第二篇内容:活动评价与延伸

活动评价:

通过《找妈妈》这个语言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通过观察和辨认妈妈的特征和物品,培养了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通过描述和表达找到的妈妈的照片和物品,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这个活动还帮助幼儿认识妈妈的形象和角色,加深了他们对家庭的认知和亲人的情感。

活动延伸:

1. 拓展家庭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家庭的其他成员,如爸爸、爷爷、奶奶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找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特征和物品,从而丰富幼儿的家庭意识和亲人概念。

2. 家庭影集制作: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带来家庭的亲子照片,然后与幼儿一起制作家庭影集,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回忆,找到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特征和特点。

3. 家庭故事分享: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带来家庭的故事或趣事,让幼儿与同伴分享,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4. 家庭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置家庭角色扮演的游戏环境,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

通过这些延伸活动,幼儿可以在更多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家庭的重要性和亲人的关爱。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篇三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

  名称一:吃饱了

  目标:

  了解常见动物的叫声

  准备:儿歌卡人手一份

  过程:

  1.师生阅读《吃饱了》。

  2.教师边朗读边指点图片。

  3.幼儿看图书学习儿歌。

  4.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5.讲讲小动物和宝宝在吃什么。

  建议:

  1.教师可在区域中进行这一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参与。

  2.可连续几天在区域中进行这一内容。

  3.教师在进行“找妈妈”活动时,还可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分别让幼儿画画《找妈妈》《给动物喂食》。

  4.凡是让幼儿粘贴的内容,教师都要事先将要粘贴的图像剪下。

  附:儿歌

  吃饱了(赵赫)

  小鸡吃饱了,叽叽叽叽跑。

  小狗吃饱了,汪汪汪汪跳。

  小猫吃饱了,喵喵喵喵叫。

  宝宝吃饱了,哈哈哈哈笑。

  名称二:动物宝宝找妈妈

  目标:

  感知简单的对应关系

  材料:

  动物头饰

  过程:

  1.指出这是些什么动物。

  2.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3.教师戴头饰分别扮演书中动物的妈妈,小朋友做小动物。

  ――“谁是我的宝宝?”

  4.幼儿要根据教师头戴何物,确定自己是谁家的孩子。

  如:教师戴羊妈妈头饰问:“谁是我的

宝宝?”

  幼儿答:“我是羊妈妈的孩子。”

  5.教师演示其中一则内容,帮动物宝宝找妈妈,幼儿用笔将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连线。

  建议:

  1.为幼儿提供水彩笔。

  2.教师具体帮助幼儿怎样找动物妈妈。

  3.通过环境布置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认识。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找妈妈》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