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最新5篇)

时间:2018-04-01 06:30: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一

在幼儿园的中班,老师们经常会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用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次的角色游戏是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孩子们被分为顾客和店员两组,他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配合完成购物的任务。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感受到了他们在游戏中的成长和变化。

首先,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合作能力。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被分配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是顾客,有的是店员。他们需要相互合作,完成购物的任务。在购物过程中,顾客需要选择商品并付款,而店员则需要提供服务并计算价格。我看到孩子们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购物的任务。有的孩子主动地为顾客推荐商品,有的孩子热情地为顾客服务,有的孩子认真地计算价格。他们之间的合作让游戏更加顺利进行,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其次,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较强的表达能力。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的孩子会主动地询问店员关于商品的信息,有的孩子会用手势示意自己的需求,有的孩子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要购买的商品。他们的表达方式多样且有效,不仅能够让对方理解自己的需求,也能够增加游戏的乐趣。通过这样的角色游戏,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善于表达。

最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超市购物的场景中,孩子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象自己是真正的顾客或店员。他们会自己创造对话和情节,让游戏更加有趣和生动。有的孩子会假装自己是超市的老板,有的孩子会模仿店员的行为和语言,有的孩子会自己创造商品的名称和功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中班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在游戏中的成长和变化。他们展现出了较强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角色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二

在幼儿园的中班,老师们经常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用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模拟医院就诊的角色游戏,孩子们扮演医生、护士和患者,互相配合完成就诊的过程。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我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交能力。

首先,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情绪。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投入到角色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有的孩子扮演医生,他们认真负责地完成诊断和治疗的任务,表现出了自信和责任感。有的孩子扮演护士,他们热情地帮助患者,展现出了关心和体贴的态度。有的孩子扮演患者,他们虽然面临疾病,但是他们乐观积极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强。孩子们的积极情绪让游戏更加有趣和生动,也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

其次,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较强的社交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完成就诊的过程。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并给予治疗,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孩子们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我看到孩子们之间互相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了就诊的过程。有的孩子会主动询问患者的情况,有的孩子会耐心地解释治疗的过程,有的孩子会热情地帮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活动。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变得更加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最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关爱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扮演医生和护士,他们需要关心和照顾患者的身体和情绪。我看到孩子们会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会关心患者的病情,会安慰患者的情绪。他们的关爱能力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也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照顾他人的意识。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中班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和较强社交能力的展现。角色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还能够增加他们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和发展自己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三

  观察时间:

  幼儿姓名:

:

  幼儿年龄:

6岁

  观察人员:

  观察目的:

  幼儿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只有有效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才是发展性的教育,它也才能产生正向的功能。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性,但这种独特性和发展性的实现和延展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观察记录的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向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激起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本次观察记录的目的就是要让小朋友基本了解去医院看病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并参与其中,让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和掌握这些生活小常识。

  观察描述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描述):

  今天的娃娃医院跟往常一样的热闹,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活动,小朋友们进入到小医院,根据老师事先的分工和设计好的流程,戴上口罩和帽子,准备开始工作,从挂号、到让医生给看病、缴费、打针、吃药。

  孩子们都很注意自己的身体,都来到娃娃医院做身体检查。喻馨晨是今天的当值医生。他戴好小医生的眼睛和帽子,脖子上挂好了听诊器,认真地开始了工作。首先,他戴好听诊器,在小病人的身上来回听了几遍,随后他又拿出了血压计,专注地给小病人量血压。等到所有检查都做好后,喻馨晨细心地问了句:“你还有哪里不舒服?”小病人说:“我感觉有点感冒了,流鼻涕……”“那我给你配些药吧,吃好药就会好的。”说完,喻馨晨在体检单上又加了一笔。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感到一丝惊喜,但也仅仅是个别的、暂时的。

  我想介入引导,就走过去捂着肚子、皱着眉头说:“医生,我肚子疼,给我看看病吧!”没想到许绍壹说:“你去大便就好了。要不,你到真的医院去。”弄得我哭笑不得。

  自从我们班开设了小医院后,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一到区域活动时间或课间,就跑过去争当小医生。可是我发现,孩子们最初的兴趣只是在摆弄东西,并没有理解游戏的玩法,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发挥材料应有的功能。看,周颖龙总是第一个跑过去,抢到衣服穿上,阎品彤抢到帽子戴到头上,朱晨睿则把听诊器扣到头上,另一名幼儿在摆弄盒子,不像是医院,而更像一个玩具店。

  这样,孩子们摆弄了几次后,我发现听诊器断了,针管、温度计不见了,药品的盒盖也不见了,很显然,孩子们对小医院已失去了兴趣。

  教师分析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始有了明显的角色意识,他们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扮演成某个角色后具体应该做什么还是很模糊。

  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对于医生给病人听诊、护士打针的'场景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就进行了模仿。而看病前的挂号、付费、拿药等程序一般都是大人做的,所以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自然也不会想到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要给孩子这方面的引导。孩子们其实非常喜欢玩角色游戏,通过老师介入指导,小医院由无序甚至失去了兴趣到孩子们特别喜欢、有序地去玩,这个转变是可喜的。每次游戏结束后老师都请孩子们谈谈游戏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改进意见。他们的观察力是惊人的丰富,一切来源于生活,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一面好的镜子,照出他们美好的童年。

  在游戏中“医生”角色的语言表达很少,对各种医疗器械的认识和操作也缺乏能力。在游戏中医生和病人的交往能力很弱。同时看病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还是不清楚。认为生病了只要简单的打针就行了,对于到底生的什么病?该吃药还是打针,还是挂盐水呢?这些都不清楚。在小朋友的印象中,生病了只要打针就好了,对于其他并没有多加以思考。

  游戏来源于生活。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他们应该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医院的生活经验,但很不够,去医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除了害怕可能对医生和看病的过程缺乏一定的了解。看到着新开的小医院,他们是很感兴趣的,但没有当成医院来扮角色进行表演,而是当成新开的玩具场地,仅限于摆弄这些材料,而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1、幼儿对于娃娃医院所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愿意在摆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游戏情节,用听诊器听听心脏、用血压计量血压、装药片等。

  2、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除了动作的交往行为之外,增加了一些语言交往行为,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3、在原有游戏经验的基础上,今天又产生了新的游戏情节。在填写体检单的同时小医生还在纸上写好了小病人该吃多少药片,丰富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措施

(分析后对幼儿游戏的调整措施):

  游戏是生活的再现,老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一方面,要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另一方面,老师给幼儿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积极性。另外,老师参与其中,成为游戏中的一员,适当的介入,有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

  1、既然幼儿有了新的游戏情节发生,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抓住小小细节在分享交流的时候将其放大,与幼儿共同情景再现,帮助其他能力较弱的幼儿增加他们的游戏经验和行为。、

  2、孩子们对爱心医院这一区域非常感兴趣,对材料也很有兴趣,在摆弄的基础上,还不断的发现新的工具、新的玩法。在这过程中,孩子的游戏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教师也要不断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适合幼儿的相应的调整措施,不断投入新的游戏材料;对于幼儿不感兴趣的游戏区域,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撤除或是整改为符合幼儿年龄、兴趣和能力的感兴趣的游戏区域,让幼儿在角色游戏方面有所提升。

  3、孩子具有个体差异,有的小朋友可能善于和孩子们交往,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也有的小朋友不善于游戏活动,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教师也可以以病人的身份一起参与活动和幼儿交往,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4、要及时调整和互换小朋友在游戏中的角色,通过一定的角色转换让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能更全面的接触和了解游戏的各个环节,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去。

  5、游戏材料的投放可适当调整:

  例如:药箱里的药有三种,以不同颜色呈现,可能老师的意图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三种不同的药。但在投放的同时应让孩子知道不同颜色的药所具有的不同功用。

  又如:教师投放的口腔检查器与幼儿现有经验不相符合,因此幼儿还不太会使用。

  再如:教师在提供药瓶时要有所筛选,要便于幼儿操作,以免出现案例中幼儿拧了十几下都不能打开的现象。

  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满足着儿童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时候,教师是多余的,我们只需要远远地看着。但更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我们需要反思自己、需要向孩子学习。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四

  鑫鑫坐在镜子前,她扎着马尾巴。小陈拿着一把小梳子很用心的梳着,并对鑫鑫说:“今天你是想剪头发还是想烫头发”,鑫鑫说:“那你就帮我烫个卷卷的头发吧!”于是,小陈就选了一根卷发棒,在卷她的马尾巴。卷着卷着还是马尾巴卷不起来,因为马尾巴毕竟是很厚的。“卷不起来,怎么办?”“你用毛绒绒的可塑条试试呢。”结果还是卷不出客人

满意的发型,不过客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完全把自己的头发交给了理发师,看起来很享受这一个过程。

  行为分析:

  美容院游戏一直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孩子也一直很关注这个游戏。观察其中玩的人员的变化。鑫鑫、小陈是属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游戏总能玩起来。这个案例中,两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美容院里的常规行为,但是她们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不为旁边走动的其他游戏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她们始终配合默契,有始有终,有对话,有商量,有妥协,有解决的办法。这是游戏中难能可贵的现象。

  教师后续的支持:

  ⒈角色游戏能促进孩子许多能力的发展,很明显,美容院的游戏中社会性交往能力最能体现,此外,孩子的初步审美能力也隐含在其中了。在游戏中,老师只要冷眼观察,多多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给予幼儿充分地自主权。

  ⒉在游戏中,孩子们结合自己真实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实践,让他们将生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游戏中来,通过游戏,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小陈平时在游戏中一直是个有想法经常能推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她话不是很多,但是情绪愉悦,体现了她与同伴的良好合作。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五

  观察区域

:娃娃家 班级:中四班 游戏背景:今天的娃娃家开始啦~~孩子们纷纷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开始忙碌起来,可是不知怎么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客人们都不见了,他们去哪里啦?家门打开着,厨房用品放了一桌,一个娃娃在家里,另一个娃娃不知道在哪里,他们都出门啦~~

  教师分析:

  在角色游戏中由于有许多新开的店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比如冷饮店,冷饮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的东西,因此冷饮店出现了排队拥堵购买的情况,导致其他场地人烟稀少。我们利用了场外的充分条件,在阳台上开展了小舞台和幼儿园,小舞台上孩子们可以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娃娃家的孩子们都非常羡慕他们,而幼儿园里孩子扮演老师正在认真的教其他孩子做操,这都是他们每天在幼儿园做的事情,这种种情景正是吸引孩子们注意的原因。然而娃娃家的道具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虽然我们添设了不少东西但是还是没有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第一,也许孩子们觉得这个娃娃的家和他们自己生活中的家完全不一样。第二,孩子们对父母平时在家里干什么,观察的不是很到位,孩子们的原有经验不足。

  材料提供 :

  娃娃若干、小桌子、家具、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为何孩子对娃娃家提不起兴趣

  改进措施:

  1、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指导幼儿发展。

  2、为娃娃家添置更贴近生活的道具(如电视、沙发、门、洗碗机等)

  3、告诉幼儿离开家可以,但是离开时要把家门关上不然会有小偷来偷东西的。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最新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