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推荐3篇】

时间:2014-07-04 02:10: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硬币,了解硬币的形状和颜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硬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硬币的形状和颜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三、教学准备

硬币模型、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硬币的图片、幼儿钱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拿出钱包,问幼儿在钱包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钱”。然后,老师拿出一角硬币,让幼儿看一看,问它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硬币”。

2.教学

(1)通过展示硬币的图片,介绍硬币的形状和颜色。并让幼儿观察手中的硬币,看看它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

(2)教师将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

(3)老师出示硬币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和颜色。

(4)教师将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和硬币模型混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将纸币和硬币分开放。

3.游戏

(1)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找硬币”的游戏。老师将硬币藏在幼儿面前的不同位置,让幼儿找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每组轮流找硬币。找到硬币的组获胜。

4.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说出硬币的形状和颜色。夸奖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强调观察和分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幼儿对硬币的形状和颜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下次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硬币。

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硬币,了解硬币的用途和价值。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

3.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硬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硬币的用途和价值。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

三、教学准备

硬币模型、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硬币的图片、幼儿钱包、玩具商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拿出钱包和一些玩具商品,问幼儿在商店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钱”。然后,老师拿出一角硬币,让幼儿看一看,问它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硬币”。

2.教学

(1)通过展示硬币的图片,介绍硬币的用途和价值。并让幼儿观察手中的硬币,看看它是什么颜色。

(2)教师将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

(3)老师出示硬币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颜色。

(4)教师将红色、蓝色、黄色的纸币和硬币模型混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将纸币和硬币分开放。

3.游戏

(1)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数硬币”的游戏。老师将一些硬币放在桌上,让幼儿数数有多少个硬币。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每组轮流数硬币。数得最快的组获胜。

4.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说出硬币的用途和价值。夸奖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强调观察和计数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幼儿对硬币的用途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下次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硬币的用途和价值。

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 篇三

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惯性"这种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和发现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精神,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因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以下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①手握成拳状;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总结: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在实验中亲自探索让硬币不掉下来的方法,虽然这个实验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做成功,但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失败的是孩子们对"惯性"这个现象并不怎么理解。

幼儿园《有趣的硬币》说课稿【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