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实用6篇)

时间:2015-09-03 07:12: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英语教学论文 篇一

Titl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focusing on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interactions rather than rote memorization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ul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key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examine its benefit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focus o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This means that language lessons are designed to simulate authentic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such as discussions, debates, and role-plays. By engaging in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are able to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a context that mirrors real-life interactions. This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boosts their 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 in practical situation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emphasis on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stead of relying solely on the teacher to transmit knowledg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This can involve working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conducting research projects, or giving presentations. By taking on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learning, students become more motivated and engaged, leading to better outcomes in ter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Furthermor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debates and discussions,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defend their arguments, and consid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s their ability to think analytically and independently. These skills are invaluable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whe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are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conclusio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offers numerous benefit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prioritizing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is approach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tools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the 21st century. As English educator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embrace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our classrooms to ensure the best possible learning outcomes for our students.

英语教学论文 篇二

Title: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digital age,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includ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use of technology offers numerous benefit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enhancing language learning to providing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discuss practical ways to incorporate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us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the use of multimedia tools, such as videos, audio recordings, and interactive games, teachers can create dynamic and stimulating lessons that capture students' interest and promote active participation. This not only makes learning more enjoyable, but also helps students retain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Additionally, technology provides access to a wealth of authentic language resources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online platforms, students can access news articles, podcasts, and videos in English, allowing them to practice their reading, 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in a real-world context. This exposure to authentic language usage helps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improves their overall proficiency.

Furthermore, technology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use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and online platforms, teachers can tailor lessons to meet individual students' needs and preferences. This flexibility allows students to learn at their own pace and focus on areas where they need additional support. By provid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technology helps students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and progress more effectively in their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onclus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ffers numerous advantag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providing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offering access to authentic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nabl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way we teach and learn English. As educators, i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embrace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and leverage its benefits to enhance th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our students.

英语教学论文 篇三

  一、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必要性

  这就意味着英语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只有学好高校英语,才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其素质教育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学好英语也能够满足目前社会上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促使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方法与高校英语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推行团队合作建设,就能够通过互相帮助的形式,在综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第二,建设合作性高校英语教学团队有利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当前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由于出现招生扩大化、师资力量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学任务时出现任务过于繁重而有心无力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了英语教师对当前教学现状不满意甚至失望的后果。此外,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性,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尤其如此,主要表现在女性教师比例过大,青年教师较多,缺乏一些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的学科带头人,这就使得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通过建设合作性教学团队,能够将各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优化整合,在促成教师进行紧密合作交流的同时,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英语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选择团队领袖

  选择团队领袖是加强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一步。任何一个团队都要有其领袖和带头人。就教学团队而言,选择好团队领袖,就决定了这个教学团队今后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进程。在进行领袖选择时,需要明确两个条件,被选为领袖的人应当对教学团队有较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既能够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规划进行及时有效的制定,又能够较为顺利地带领全体成员实施这一规划。这就要求团队领袖在热爱教学工作、熟悉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学术造诣。只有选择一个全面发展的团队领袖,才能在团队出现事物决策时较为客观公正地处理,才能真正地增强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2.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

  合理的目标口号是教学团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动力源泉,它能够指导团体成员在行动时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方向,而一个教学团队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最关键在于制定一个易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在制定英语教学团队目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可接受性。可接受性即指团队所制定的目标和口号应该要符合全体团队成员的基本价值观,能够被所有团队成员所接受,当出现分歧时,由团队领袖与团队成员进行积极协商沟通;第二,实际性。实际性即指团队所制定的目标口号应当是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团队在目标选择时要进行一定的评估和考量,考虑当前团队所有的资源的条件能否完成既定目标,这一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要时教学团队应当根据已有的资料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做出相对科学准确的判断;第三,层次性。层次性即指目标口号需要体现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既不能只局限于短期的发展目标,又不能单纯地将眼光放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而是将长远规划与中短期目标合理地结合起来。

  3.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关键性环节,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学团队,既能够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同时又能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组织能够帮助教师在提高自己学历层次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学团队要做好青年教师的选派工作,尽量多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深造机会;其次,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特点、性格等因素,将其与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师切身打造一个切实有效的良好的成长平台,进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能够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

  4.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

  打造团队文化和精神是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精神指导与重要动力。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口号而相互合作,共同承担其相应的责任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价值认同。团队精神包括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合作精神与服务意识,它能够帮助教学团队的成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得所想进行实时的分享与交流,进而推动整个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团队精神并不是简单意义的成员要进行自我牺牲以保全团队利益,它更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教学风格。

  5.完善团队运行机制

  完善团队运行机制要求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因此团队在运行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团队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保证教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最终提高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当前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尚属于起步阶段,其实践运用的实践较短,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相关的团队建设的经验有所缺乏,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也不强,针对这一发展现状,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选择团队领袖、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完善团队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探索研究建设合作性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进而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为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研究意义。

英语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一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进行讨论。文章首先回顾与思考了国外多元评价的研究现状;然后明确了多元评价理论的相关概念并从理论上思考、建构更适应学生英语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本文从多元化改革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出发,结合多种评价主体思考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最后,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的进步性和制约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

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

  1.引言

  根据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Go for it》全新改版的迫切需求,Role-play(角色扮演)始终贯穿全书,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听、说训练,并倡导体验式学习;其实Role-play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它要要学生掌握语言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表达相结合来把整个语境表现出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而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沿用标准化考试模式,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这种教学体制导致英语学习变为一种应试手段,教师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怎样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呢?多元评价手段值得尝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不能单一地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而应该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要求有关学者、专家、学校及一线教师反思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单一僵化的评价体系,并从理论上思考、建构更适应学生英语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它是一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不但有利于提升语言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语言学习习惯。

  2.多元评价回顾与思考

  多元评价至今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元化测试人格的方法”;后来塞蒙兹,开辟了评价中多元化思想的先河,成为教育领域中多元化思想发展的重要借鉴。不过,塞蒙兹的多元化思想还是较为简单的,不够系统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并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

  多元评价的教学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加德纳在对这一概念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多元评价更多的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考试的标准化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并定性,在教学中从实际的教学状况出发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革。

  多元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多元化改革内容,分别为:多元化内容评价(学业和非学业、知识与能力);多元化方式评价(定量定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多元化标准评价(个性化与标准化);多元化主体评价(教师主导性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

  3.多元化教学评价实施方案

  实施步骤与方法:

  研究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与考查。

  第一步,学期初对所有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诊断性评价,并用档案袋真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

  第二步,教学过程中实施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的方案,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评价,并继续运用档案袋记录过程。具体方法: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进行日常学习过程的详细记录,日常学习过程评价表作为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评价、学生自评的方式:对每日家庭作业、每日听写、每日背书、作文、单元默写、单元测试等进行测评。并对其它活动在适当时间进行展示、嘉奖、鼓励。

  第三步,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确定学生成绩。

  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评定包括日常学习过程考查成绩(另附平时成绩加分细则表)和期末笔试成绩两部分,共150分。其中日常学习过程考查成绩占30分,笔试成绩占120分。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将日常学生学习过程考查成绩和期末的笔试成绩进行汇总,确定每个学生期末的总成绩,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

  4多元评价的问题与建议

  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这一评价制度,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了鲜活的重生,因为这种评价制度不再以单一的考试评价来断定学生的学科能力,而是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多种评价,最后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它不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还主张个性的发展,支持个体创新,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

  运用多元评价手段对初中学生进行评价,是一种动态、灵活的评价手段,在其实践过程中程序相对复杂、费时较多,与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才能得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是一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El l i 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James Barton, Angelo Collins. Portfolio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M ].20xx

  [3]蒋碧艳梁红京.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下背景下的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56—58,128.

  [4]徐勇.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7]张小娟,大学英语教学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海外英语[ J ],20xx(08)

  [8]颜涛赵秀玲.充分利用多元评价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xx(02).

  [9]周鹏来.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xx(06).

英语教学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英语作为信息和文化载体的主要语言,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培养高等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大学教育理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英语教育的重任。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并没有针对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内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对英语要求很高的某些学科领域。

  一、广告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广告发展的市场现实告诉我们,对于即将进入广告领域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拥有精湛的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充斥中国市场的大型广告公司绝大多数是外资或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也就是广告界通常说的国际4A广告公司。国际4A广告公司占有市场巨大份额,通常代理跨国公司的广告业务,凡是我们能想到的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IBM……,全都是他们的客户。这样就导致国际4A广告公司不管是在公司内部交流,还是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英语都是他们的唯一语言。因此,如果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不过关就根本无法工作于这些跨国广告公司。很多专业功底深厚的优秀生就因为英语这一道门槛而无法进入国际4A广告。而4A广告也为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头疼。所以,专业英语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跨国广告公司,也为他们进入其他外资企业带来了机遇。

  二、广告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对广告专业开设英语授课或双语授课的大学寥寥无几。这说明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对广告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有个别学校开设了双语授课,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调查发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几种现实状况。首先大部分学校因人设课,但并没有很好的系统规划。因为某位老师英语较好,就将其所教授的某门课程开设为双语授课。这样,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中,可能就只有一门课程接触到了专业英语,没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即横向纵向都不够。也正是因为学生只是零星的在某一门课上接触专业英语,再加上学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对语言理解有障碍,因此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解释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怎么用,此种授课方式已经完全倒向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失去了专业课教学的本质。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天生惰性还致使很多老师在学期初还尽量使用英语讲述,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语言。调查发现有的双语教学最终只是多媒体课件中的重点词用了英语,老师的课堂授课基本上是汉语。这样的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有多大帮助呢?

  事实上,目前双语教学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不同专家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的和操作方法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杰教授说,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1]。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博士卢丹怀则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2]。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中外两种语言讲授国外原版教材,并在答疑解惑、作业、试验、考试等个教学环境中均采用外文(通常指英语)的一种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对于双语教学到底应该用哪种语言的教材,课堂上讲哪种语言还有很大的争议。

  应该肯定的是,把英语引入专业课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从国外教授英语的经验来看,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尽量使他们听说读写都能用英语。同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至于因学生感觉太难而失去兴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研究出了一套较为适合中国高校状况广告专业英语教学法。

  三、广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1.模式一:全面英语教学

  在中东很多国家里,都有双语教学。但他们并不是一门课既用第一语言又用第二语言教授,也不是只有一门课开设双语教学,而是某几门课程完全使用英语教学,即使用英文课本、英语授课、英语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较为连贯的英语思维和英语环境,不至于每周只在特定的某门课上和英语见一次面。语言的学习,最终要上升到思维的转化上,只有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运用某一语言才有可能领会其思维习惯。

  香港对英语的教学一直很重视也很成功,而他们对语言环境的打造就更为严格。在香港EMI(EnglishasMediumInstruction,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学校,学校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必须讲英语,中文交流只限于在走廊和操场。这样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就更多,英语的氛围就更浓。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运用才有可能掌握。我们的学生在非英语国家中学习英语,那么“自然”的练习机会就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去创造语言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不间断的接触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学好英语。所以我们采取多门专业课英语教学,且规定在英语授课的课程里,听说读写全部必须用英文,即:老师全英授课,学生全英回答问题、讨论问题,阅读全英课本,听取全英授课。这样才能形成连续的、多角度的专业英语学习氛围。

  2.模式二:递进式英语教学

  近年来新闻传播、法律、市场营销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开设这些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英语知识,甚至可以在专业领域里灵活运用英语。但调查发现,学生很难从一学期三十六节课就彻底掌握本专业的英语,更不用说运用自如了。同时学生又反映,他们在这些专业英语课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一些最基本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于普通高校可以在第一学期先开设广告专业英语,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先掌握有关广告和营销的一些最基本词汇和日常用语。从第二学期开始,采取与模式一同样的全面英语教学。

  3.模式三:英语教学实训模式

  广告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远远多于理论研究。因此,将实训教学引入广告教学不但适合专业特点,而且可以从实践中理解专业知识,同时练习专业英语。实训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将学生放到一个企业全真管理模式、开发环境中,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制度,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协作进行完整的项目开发,以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技巧等。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做一份广告策划,以小组为单位用进行提案,自己则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这全程都必须是英语,包括提案稿。实训模式对于任何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变化实训项目。

  以上三种模式总结在一起便是适合广告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两套教学方案,即:全面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实训模式、递进式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实训模式。当然这些教学方法要想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老师本身有很好的英语水平和生动的专业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论文 篇六

  一、激发学生兴趣,弥补学生对英语兴趣不佳的问题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放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首要位置,这说明兴趣对一个高中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我们知道,一个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学习兴趣的,学习高中的英语课程就更加需要兴趣。可以说,兴趣才是一个高中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件事物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对这个事物有更强的好奇心,主动地去记住它。兴趣虽然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却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并且艰巨的任务。所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学习高中英语的乐趣,以及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对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培养学生“为自己而学”的心态,让学生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与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语言交流,针对高中英语的课本内容,再扩展一些课外内容,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知识内容的兴趣。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课堂上,利用英语课本中丰富的漫画,插画以及与课本有关的实物等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开展小游戏,教师组织与学生进行小游戏,高中的课程一般都是比较枯燥的、乏味的、紧张的,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开展游戏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身体内心得到放松,激发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还能够学到英语知识,劳逸结合,两全其美,这样的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住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增强巩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钻研教材,不断地追求。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幻灯片、投影仪、录音、录像、电脑设备等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把高中枯燥抽象的英语知识内容赋予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英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境,通过多重表演,对话、问答等等形式,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高中英语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同时重视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增加学生的口语训练,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填补口语能力的不足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内容的兴趣,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学生的思路。只要英语教师能够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式积极及时地去引导,就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高中学生的口语训练,可以加强学生能力思维、知识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口语训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可以使高中学生的英语素质进一步得到培养。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有成效的,这就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积累与训练,需要高中的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领域大胆地积极探索实践与尝试,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英语的口语能力,贵在平时的口语训练上,因为在口语的训练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相互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之间有竞争,有比赛,增强学生的毅力。高中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高效促进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当中,高中英语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就好像是把自己大脑里的知识传送到学生的大脑当中,教师就充当的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高中英语课程的过程,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的知识传送。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都缺乏创造意识,不会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理念当中,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独立思考,不断地创新和发现的过程。所以,高中的英语教师,想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积极地探索和创建创新学习的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研究,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小结

  总之,高中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新的发现,不断地吸收和继承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思想、理论以及教学方式,要不断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发展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具有高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全能的人才,完成社会、国家、学校以及家庭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为英语教育再创佳绩!

英语教学论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