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9-03-03 03:24: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一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综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旨在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引言: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探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以期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1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对象、自由创作等方式,培养出独特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在创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1.2 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欣赏名画、观察自然景物等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1.3 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包括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

为了有效实施幼儿美术教育,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适合幼儿美术教育的场所和材料,如绘画室、色彩工具、纸张等,以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可以结合游戏和音乐等元素,增加幼儿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2.3 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观念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结论: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实施幼儿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艺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 幼儿美术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2): 87-89.

[2] 马晓红.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09): 113-114.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二

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与问题分析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是对其实施效果的客观反映,而问题分析则是为了找出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本文通过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与问题分析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评价、问题、改进方案

引言:幼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综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改进,本文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

1.1 效果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的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绘画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技巧等方面,以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等。

1.2 教学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引导性等方面,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和教学反馈等。

二、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单一化

在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绘画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这样容易使幼儿对美术教育失去兴趣,影响其艺术发展。

2.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目前,一些幼儿美术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黑板教学、讲授式教学等,忽视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限制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影响其艺术发展。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改进方案

3.1 丰富教学内容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绘画技巧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如雕塑、手工制作等,以及结合科技元素,如数字绘画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3.2 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结论: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和问题分析是对其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客观反映。为了确保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改进,应该注重对其效果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艺术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三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