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精选3篇)

时间:2015-03-07 06:2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 篇一

标题:探索糖果的甜美世界

引言:

糖果是孩子们钟爱的零食,但他们对糖果的制作和原理一无所知。本次科学教案旨在通过探索糖果的甜美世界,让幼儿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及其中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10分钟)

-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糖果,引发幼儿对糖果的兴趣。

- 提问: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糖果?你们知道糖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2. 观察糖果的特点(10分钟)

- 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糖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果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为什么糖果甜甜的?

3. 制作糖果(30分钟)

- 准备材料:砂糖、水、食用色素、瓶盖、锅、火源。

- 引导幼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砂糖和水,加热搅拌,直到糖完全溶解。

- 在溶液中加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 将糖溶液倒入瓶盖中,等待凝固。

- 让幼儿观察糖果的形成过程,并记录下来。

4. 分享制作过程(10分钟)

-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糖果,并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体会。

- 引导幼儿总结制作糖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反思(10分钟)

- 提问:你们觉得制作糖果的过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对糖果的认识有什么改变?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会溶解在水中?为什么糖果能凝固成固体?

6. 结束(5分钟)

- 引导幼儿回顾本次科学教案的内容,并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观察力。

篇一反思:

通过本次科学教案,幼儿们对糖果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制作糖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观察糖果的特点,幼儿们发现糖果的形状和颜色是多样化的,这引发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和思考。在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们也对糖的溶解和凝固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糖会溶解在水中,为什么糖果能凝固成固体。通过这样的科学教学活动,幼儿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 篇二

标题:让糖果教会我们分享和合作

引言:

糖果作为一种小朋友们喜爱的零食,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味觉享受,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意识。本次科学教案旨在通过制作糖果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10分钟)

- 引导幼儿回顾上次科学教案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学习了什么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呢?

2. 观察糖果的特点(10分钟)

- 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糖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果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为什么糖果甜甜的?

3. 分工合作制作糖果(30分钟)

-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混合砂糖和水、加热搅拌、加入食用色素、倒入瓶盖等。

- 引导幼儿按照分工合作的方式制作糖果,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

4. 分享制作过程(10分钟)

-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糖果,并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体会。

- 引导幼儿总结分工合作的好处和重要性。

5. 分享糖果(10分钟)

- 让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糖果分享给其他小组。

- 引导幼儿分享糖果时要礼貌和公平,让每个小组都能品尝到其他小组制作的糖果。

6. 反思(10分钟)

- 提问:在制作和分享糖果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分享和合作有什么好处?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分享和合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怎样分享和合作?

7. 结束(5分钟)

- 引导幼儿回顾本次科学教案的内容,并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篇二反思:

通过本次科学教案,幼儿们不仅学到了制作糖果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分享和合作意识。在分工合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和互相配合,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分享糖果的环节中,幼儿们学会了尊重和礼貌,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他们明白了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通过这样的科学教学活动,幼儿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 篇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猜猜、抓抓、尝尝的游戏中,体验感知糖果的不同(数量、形状、软硬、味道等)。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简单事物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小罐各一对,分别标上记号。

  2.各种糖果若干。(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糖等。)

  3.两个透明塑料桶,多条糖果排列纸条。

  4.每位幼儿粘纸照片、糖果帖纸。

  5.敲碎的按叶糖,小袋装的跳跳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体验:

  1、出示区域游戏中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送糖果”情景的回忆。

  提问:这张图片认识吗?我们是用它来做什么游戏的?

  这上面有谁?(让幼儿将名字一一念出。)

  遮掉一半的'画面,提问:***喜欢吃什么糖,还记得吗(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谁的喜爱,如好朋友之间的)。

  二、操作,游戏

  (一)“猜糖果”

  1、红罐中的糖果“一和许多”(罐内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

  抓住两点:一是听辩是否正确,可数一数验证;二猜猜看

  糖纸里藏着什么形状的糖果?(重点介绍椭圆形)

  教师小结:糖果是有各种形状的。

  2、猜黄罐中“多与少”(多些棉花糖与5个硬糖果),靠近孩子摇,多摇几遍,嘴里关照“仔细听。”

  问题提示:明明这个罐子里轰隆隆的,怎么这个少,那个多呢?

  (注意故抓住两点:一是验证。二是引导幼儿思考糖果的软硬差异。(原来啊,软的糖果发出的声音轻,硬硬的糖果发出的声音响。)

  (二)抓糖果

  1、教师出示透明大桶,交代游戏规则:一个手抓一次。

  2、准备两个大桶(装红色的糖),节省时间,幼儿抓数自己的糖果。

  (抓住两点:一是否每个幼儿都在数,二是数的对吗?会说总数吗?)

  3、教师图象化统计:用事先准备好的糖果纸条与幼儿粘纸对应统计,统计最多的与最少的。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抓糖的过程

  问题提示:

  (1)猜猜顾老师抓糖能抓几颗?为什么我抓的可能多?

  (2)教师用大手演示抓糖过程,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大的手抓的糖果少?)

  (3)幼儿讨论,教师尝试。

  5、幼儿第二次抓糖

  让幼儿试一试,如不行。教师可提示语言,抓住后,数数多了吗?

  教师观察幼儿比较,排列的方法等。(教师小结:抓的方法不一样,抓到的糖果也会不一样多。下次我们到区角活动继续去玩一玩,比一比。)

  (三)吃糖果

  1、尝“桉叶糖”

  ●教师请客幼儿品尝小小的桉叶糖

  ●询问幼儿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平时我们都吃甜舔的糖,辣辣的糖什么时候吃?

  ●读“按叶糖”的介绍,知道这是一种治疗的糖。

  2、尝“跳跳糖”幼儿闭眼张嘴尝,高兴结束。(原来有那么有趣的一种糖,吃在嘴里还会跳舞呢。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3、引导幼儿吃糖时别忘了保护牙齿。

  活动反思

  从选材上说,糖果作为科学学习的内容载体,十分吸引幼儿的眼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水平的。从教学过程看,教师不断引导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感官参与,逐渐让幼儿主动去发现糖果形状、颜色的不同,软硬的不同及口味的不同等,激发了幼儿对糖果认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从教师自身来讲,面对小班幼儿,语言应该更童趣、亲切些,这样才能更好的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甜甜的糖果》含反思(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