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语故事(实用5篇)

时间:2016-05-01 04:3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成语故事 篇一

小燕子学飞

从前,有一只小燕子,它总是羡慕大鹏展翅翱翔的自由,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样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小燕子每天都努力地练习飞行,不断地振翅飞翔。

然而,小燕子总是在飞行的过程中摔倒,有时还会被树枝绊倒。但是,它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坚信只要不停地努力,总会有一天能够飞得像大鹏一样。

终于,有一天,小燕子终于掌握了飞行的要领,它振翅飞过了山川河流,飞得更高更远。当它回到家的时候,其他小鸟都惊讶地看着它,小燕子得意地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追求,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幼儿成语故事 篇二

金玉满堂

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商人,他家里的金银珠宝堆满了整个房间,可是他却总是感到不满足,总想着再赚更多的钱。于是,他经常整天整夜地忙碌于赚钱,忽略了家人和朋友。

一天,商人听说有一块宝玉可以让他变得更加富有,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前往远方寻找这块宝玉。在漫长的寻宝过程中,商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找到宝玉。

最终,在返程的路上,商人突然想起家中的金银珠宝,他恍然大悟,原来家里已经金玉满堂,他所追求的财富早已拥有。于是,商人放下了对财富的执念,回到家人身边,与他们团聚在一起,享受着家庭的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富固然重要,但家庭和友情更加珍贵。不要总是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和事。金玉满堂不如家庭团圆,珍惜眼前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幼儿成语故事 篇三

  【太公钓鱼】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

  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

  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

  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

  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

  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

  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幼儿成语故事 篇四

  【举棋不定】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位,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孙文子和宁惠子赶走国君后,把持朝政,立了新的国君,就是卫殇公。宁惠子做了犯上作乱的事,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觉得驱逐国君是自己的一个污点,为了赎罪,他嘱咐儿子宁悼子迎回卫献公。

  没过多久,卫献公听到有利于自己的风声,就派人与宁悼子联系,要他帮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还向宁悼子许诺,复国之后,他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朝廷的政务全交给宁悼子办理。但是,朝中很多人反对让献公复位。

  一位大夫叔仪警告宁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们宁家一会儿把国君赶到外国,一会儿又要迎他回来,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难测。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失败,更何况您面对的是国君废立的大问题。您要是非要轻率地处理国事,一定会有灭族之祸,到那时后悔也晚了。”

  可是宁悼子打着“遵守先父遗命”的旗号,一心想废新君,立旧君,好独揽朝政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将卫殇公杀死,迎回了献公。不料,卫献公是个记仇之人,他刚一回国,就把宁悼子满门杀了个干净,报了自己当年被宁氏驱逐之仇。

幼儿成语故事 篇五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幼儿成语故事(实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