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经典6篇】

时间:2018-09-07 08:45: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一

《音乐的魅力》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音乐的魅力》,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的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围绕音乐的魅力展开,通过学习音乐的表达形式、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包括声音、节奏和旋律。

(2)了解音乐的功能,包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烘托氛围。

(3)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包括音乐在娱乐、教育、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参与音乐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和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与拓展。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

2.学习新课

(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包括声音、节奏和旋律。通过展示不同乐器的演奏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2)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包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烘托氛围。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包括音乐在娱乐、教育、宣传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探究音乐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3.巩固与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交流分享,巩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示范、讨论、欣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形式、功能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不仅能够欣赏音乐作品,还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课堂中的讨论和合作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差异的关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二

《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的第五单元,《音乐与情感的表达》。本单元主要围绕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展开,通过学习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对情感的影响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包括音乐对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表达。

(2)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3)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共鸣,包括音乐引发情感共鸣的原因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参与情感表达活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激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和表达的勇气。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和情感共鸣的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与拓展。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充满情感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情感表达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包括音乐对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对情感的疗愈和激发。

(2)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手法,让学生理解音乐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

(3)通过讲解和实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共鸣,包括音乐引发情感共鸣的原因和方式。通过参与情感表达活动和分享经验,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情感的契合和交流。

3.巩固与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情感表达和音乐创作,发挥他们的感悟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交流分享,巩固学生对音乐与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五、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示范、讨论、欣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和情感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不仅能够欣赏音乐作品,还能够参与情感表达和音乐创作,培养了他们的感悟和创造力。同时,课堂中的讨论和合作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和情感表达的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助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2、导入:

  2.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2.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3、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4、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5、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聆听模仿,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节奏。并学习了解鼓和钹两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及演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打击乐对情绪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起很大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第三部分“试验与创造”又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伴奏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二是为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三是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四部分“实验设计方案”由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选出最佳方案,全体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听、唱、奏、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能力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协调。

  二、说学情

  通过七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学习,学生们对竖笛口琴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视奏能力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生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乐器的合奏变得丰富多彩。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四、说教法

  1、根据乐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鼓钹三角铁碰铃木鱼等,既要注意全曲统一,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2、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伴奏时,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并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的起伏发展和高潮所在,设计的节奏要尽量起到烘托渲染乐曲的作用,以便将乐曲表现的精彩动人。

  3、为旋律加花添彩,教师可采用启示法和对比法来进行,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巩固提高的内容。

  五、说学法

  1、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美。

  2、讨论、交流: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激发创作灵感。

  3、创作、表演: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演奏各种打击乐器,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打击乐的特性与风格,掌握基本的节奏型打法。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各种打击乐曲,丰富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

  1、课堂仪式师生问好

  2、检查人数及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器乐课,学习民族打击乐中的鼓和钹两件乐器。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乐器的表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锣鼓形式的表演,比如像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同事大家思考一下画面中的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思考,回答。

  (三)、新授部分

  1、“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大鼓、小鼓、堂鼓、花盆鼓、定音鼓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之一——堂鼓。

  它的演奏方法有单槌击和双槌击。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色。鼓心的声音低沉,鼓边则很高,常用于民乐合奏、戏曲伴奏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鼓的节奏,同学们把鼓的节奏写下来或者打出来。

  生:尝试写出所听节奏。

  师:展示

  讲解节奏的打法(强拍弱位置及弱拍上的强位置)

  2、“钹”

  师:接着我们听小钹的节奏,同样请大家思考小钹的音色与演奏方法。

  生:听、思考。

  师:小钹的声音清脆明亮。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上下相击,左右相击都是它基本的演奏方法。常用于地方戏曲、民乐合奏中,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生:回答2种节奏

  学生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回答。

  听、打节奏认真听声音及节奏。

  师:出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两种节奏?

  生:配合起来好听、音响丰富,能充分表现特闹的场面。

  3、学习合奏

  师:从以上简单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鼓和钹虽然是打击乐器,没有音高,但它们同样可以烘托气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鼓和拨的合奏,看看它们在音乐中又有怎样丰富的表现力。(出示曲谱)

  ①练唱旋律

  ②找出节奏规律

  ③分别联系鼓、钹的节奏

  ④鼓,讲解附点节奏

  ⑤学生练习时间

  ⑥合奏

  4、创作

  师:同学们合奏的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它们简单的节奏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乐曲进行节奏创编。请看《凤阳花鼓》,我们先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音乐。

  提问:同学们知道《凤阳花鼓》是哪里的音乐吗?

  生:安徽

  师:凤阳是安徽很著名的一个县,其中《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就是人们在喜庆丰收、欢庆节日时所展现的幸福生活的场景。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 内容分析:交响诗《嘎达梅林》时人音版第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内容,他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奋战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材为交响诗,开始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的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 教材中的的地位:在本单元中,安排的三首都是标题音乐的作品,前两首都是交响音画,比较平面、简单,而《嘎达梅林》是唯一的一首交响诗,而且从作品的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该吧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课的第二课时。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教材13册的二单元安排了新疆的民族音乐,15册二单元安排了藏族民间民族音乐,而蒙古族音乐在初中教材中出现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延长民歌和欣赏民歌,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通过对《嘎达梅林》主题的学习和演唱,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掌握简谱。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四分附点音和二分切分音。

  三、分析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过老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因学生中大多数对简谱的认识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加大力度在简谱学唱上,并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四、说教法

  1、赏析法:通过主题演奏,让学生辨别音乐中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能够让学生通过听,更加完整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2、视唱法:通过看谱演唱,提高对学生对简谱的认识,能够轻易的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五、分析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清点人数,复习旧课《我的祖家时歌乡》;分男、女生组分别演唱。

  2、准备部分:讲析《嘎达梅林》的曲作者以及嘎达梅林与封建王爷、军阀做斗争的英雄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乐曲情绪。

  3,新授内容:通过钢琴来演奏整首交响诗各个乐部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旋律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其次对《嘎达梅林》的主题进行学唱。

  4、结束部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宣布下课。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的学唱歌曲。它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爱的“戏歌”。全曲由两个段落构成,(引子+A段+间奏+B段)。引子一开始就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时代感;A段为降B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歌唱的旋律音调较接近于京剧西皮旦腔的音调,但又吸收了京韵大鼓的创腔方法,使之更加贴近于语言音调;B段转入降E宫调式,四小节的间奏取材于京剧西皮过门,歌唱旋律更接近于京剧西皮净腔的音调,较多运用了净的行腔特点,使其显得朴实、明快、豪爽。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唱《唱脸谱》,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力求唱出风格特点,并且要能背唱。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

  (3)、通过学唱《唱脸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

  (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唱法的特点与内涵。

  (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3)学会用等音关系来进行转调演唱。

  二、说教法

  1、兴趣导入法

  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不同的地方剧种多彩多姿,而生活在日异更新的现代社会里的学生,对戏曲更是知之甚少。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因此,我利用学生的求知欲,选取了一些戏曲片断(海南琼剧、京剧等)播放及戏曲行当图片、脸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法

  由于《唱脸谱》是一首学唱歌曲“戏歌”,而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但是他们独立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在运用电子琴、录音机等教具教学的基础上,还配合讲,解、提示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转调、旋律音调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境、欣赏、游戏、创新实践、拓展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得快乐,最终让学生能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

  三、说学情学法

  我所教的这个班学习风气好,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浓,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欠缺。所以我在选择学法的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了“欣赏”“实践”“创新”等活动,让学生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戏曲。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播放戏曲片断,出示戏曲行当图片、脸谱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多少个剧种?你都知道那些?能不能哼唱一下?

  (目的:营造艺术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讨论交流,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我再概括,介绍戏曲行当、脸谱的有关知识。

  2、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体验感受

  播放《唱脸谱》,提示学生:这首歌曲跟刚所听到的哪个剧种有关系?唱腔跟哪个行当相似?(京剧、旦腔、净腔)鼓励学生跟音乐轻哼歌曲。

  (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到学唱的过程时就自然往京剧风格上靠)

  (2)朗读歌词,感知节奏

  我先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然后引导学生边拍节奏边朗读。

  (目的:引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朗读并感知歌曲节奏,到学唱的时候也照这个感觉唱)

  (3)分段学唱、讲解提示。

  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电子琴学唱歌谱,学歌谱的过程中讲解提示: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旋律音调特点、等音转调、音乐结构等,引导学生唱得更准确。然后跟琴唱词。

  (依据: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掌握乐谱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活动。)

  (4)欣赏感知、演唱歌曲

  经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会唱歌曲了,但是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不够,所以我安排再欣赏一遍歌曲,让他们再讨论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风格。然后我范唱,请他们当一回“评委”,(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和谐气氛)最后我伴奏,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

  3、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在一段时间的学唱后,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分组抢答竞赛辨认脸谱”来调节课堂气氛。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画脸谱”,边聆听戏曲边创作。(目的: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美术)的联系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有画好的同学就鼓励他边唱边表演来展示他的脸谱作品;如没有就留待下节课再展示。

  这节课的内容到着就结束了,但戏曲艺术的学习还没结束,还在延伸。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