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门口对联【推荐3篇】

时间:2015-02-05 09:36: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武侯祠门口对联 篇一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尤其是武侯祠门口的对联更是备受瞩目。

这幅对联分别写道:“英雄气短尚风流,史册承传两千秋。”“霸业谋略成神武,雄心壮志创盛名。”这对联既表现了刘备、孔明等历史英雄的风采,又展示了他们的伟大事迹和精神风貌。游客们在武侯祠门口看到这幅对联,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气概,倍感震撼。

对联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也深深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在对联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哲理。对联所蕴含的忠诚、勇敢、谋略等品质,激励着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武侯祠门口的对联不仅展示了历史的辉煌,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武侯祠门口对联 篇二

武侯祠门口的对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对联分别写道:“武侯祠门前三顾茅庐,文王点将,武王招贤。”“英雄之地,名将之家,刘备、诸葛,关羽、张飞,英雄豪杰尽在其中。”

这幅对联凸显了武侯祠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提到了三顾茅庐、文王点将、武王招贤等历史典故,展示了刘备、孔明等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和精神风貌。这幅对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对联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也值得人们深思。它所弘扬的忠诚、勇气、智慧等品质,激励着人们秉承优秀传统,追求卓越,奋勇向前。这对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激励着人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武侯祠门口的对联,是一幅展示历史风采、传承优秀文化的画卷,也是一种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奋发向上的精神符号。它们矗立在武侯祠门前,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激励着人们传承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武侯祠门口对联 篇三

武侯祠门口对联

  最出名的武侯祠莫过于成都的武侯祠了,哪里的对联又是怎样的呢?

  1.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2.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的道理

  对联注释

  1、.三世忠贞: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武功五丈原。亮子瞻“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与邓 艾战 于绵竹(今四川德阳黄曲镇),战败阵亡。时年三十七岁。瞻子尚亦在保卫绵竹的战斗中英勇就 义。 尚当时 仅为弱冠之年。

  陈庶子:陈寿作过“庶子”官职。

  岳将军:岳飞挥泪书写“出师表”。岳飞书后题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2、朱熹:“(孔明)正大之气,经纶之蕴,固已得于天资,然窃其智虑之所以日益精明,威望之所以日益隆重者,则寡欲养心之助为多焉。”第二联的`下联就是朱熹评论的表达。

  扩展阅读:武侯祠的建筑结构

  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 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武侯祠的祠堂正门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武侯祠门口对联【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