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常识【精选3篇】

时间:2012-02-02 05:4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联平仄常识 篇一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意蕴,被人们所喜爱。在写对联的过程中,平仄是至关重要的。平指平声,即声调平稳的字;仄指仄声,即声调不平稳的字。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是前一句仄,后一句平,也可以前一句平,后一句仄。如“山水情长,鸟语花香”、“春风得意,人间四月”。这种平仄的搭配,既能让对联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也能让意境更加深远。

在写对联时,首先要注意每个字的平仄。汉字的平仄是根据声调来划分的,平声为一声,仄声为二声。一般来说,平声词包括一声字和轻声字,仄声词包括二声和三声字。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每个字的声调,确保前后句平仄搭配得当。如果平声和仄声搭配不当,会破坏对联的韵味,影响整体的效果。

其次,在写对联时还要注意整体的平仄搭配。对联的前后句的平仄搭配要协调一致,既要符合平仄规律,又要让整体的节奏感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在选择词语和排列句子结构时,考虑到平仄的搭配,避免出现前后句平仄不一致的情况。只有整体平仄搭配得当,才能让对联更具韵味,更富有诗意。

最后,在写对联时,还要注重意境的表达。对联不仅仅是平仄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深刻的意境。通过对联的对仗和平仄的搭配,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读者在品味对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因此,在写对联时,要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精心的选词和搭配,让对联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对联平仄的搭配在写对联时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好平仄的规律,注重整体的平仄搭配,注重意境的表达,才能写出优美的对联作品,让读者在欣赏对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对联平仄常识 篇二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写对联的过程中,平仄是至关重要的。平仄是指音节的平仄,即平声和仄声的搭配。平声包括一声和轻声,仄声包括二声和三声。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是前一句仄,后一句平,也可以前一句平,后一句仄。这种平仄的搭配,既能让对联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也能让意境更加深远。

在写对联时,首先要注意每个字的平仄。汉字的平仄是根据声调来划分的,平声为一声,仄声为二声。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每个字的声调,确保前后句平仄搭配得当。如果平声和仄声搭配不当,会破坏对联的韵味,影响整体的效果。

其次,在写对联时还要注意整体的平仄搭配。对联的前后句的平仄搭配要协调一致,既要符合平仄规律,又要让整体的节奏感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在选择词语和排列句子结构时,考虑到平仄的搭配,避免出现前后句平仄不一致的情况。只有整体平仄搭配得当,才能让对联更具韵味,更富有诗意。

最后,在写对联时,还要注重意境的表达。对联不仅仅是平仄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深刻的意境。通过对联的对仗和平仄的搭配,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读者在品味对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因此,在写对联时,要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精心的选词和搭配,让对联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对联平仄的搭配在写对联时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好平仄的规律,注重整体的平仄搭配,注重意境的表达,才能写出优美的对联作品,让读者在欣赏对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对联平仄常识 篇三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平仄常识【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