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优质6篇)

时间:2011-05-09 06:3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一

参观科举博物馆是一次充满教育意义的旅程。这个博物馆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展示科举考试场景的画作。这些画作生动地展现了科举考试的全过程,从考生们的准备到考试场面,再到最后的阅卷评分,每个环节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些画作,我能够感受到古代科举考试的庄重和严肃,也能够想象考生们在考场上的紧张和压力。

在博物馆里,还展示了一些古代科举考试的文物和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考试用的文具和书籍。这些文具虽然已经古老,但仍然能够看出当时的精致和工艺。而那些书籍则是当时的考生们必备的读物,其中包含了各种经典文学和历史书籍。通过这些文物和实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古代科举考试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除了展示科举考试的过程和相关文物,博物馆还开设了一些互动体验区域。在这些区域,我可以模拟参加科举考试,体验古代考生的感受。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科举考试的难度和挑战,也让我对那些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的考生们充满敬意。

参观科举博物馆,让我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古代学子们的努力和智慧充满敬意。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二

参观科举博物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这个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科举考试的历史和文化,更让我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入博物馆,我被展示科举考试的历史文物所吸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这些试卷虽然已经古老,但仍然能够看出当时的考试形式和内容。通过阅读这些试卷,我能够感受到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和严肃性,也能够了解当时的考试标准和评分方式。

在博物馆里,还展示了一些科举考试的相关文物。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描绘科举考试场景的画作。这幅画作生动地展示了考生们在考场上的情景,他们的紧张和专注都能够通过画作中的细节表现出来。通过观看这幅画作,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古代科举考试的场面和氛围。

除了展示科举考试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还通过一些互动展示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科举考试。在这些展示中,我可以模拟参加科举考试,体验古代考生的感受。这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科举考试的压力和挑战,也让我对那些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的考生们充满敬意。

参观科举博物馆,让我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古代学子们的努力和智慧充满敬意。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三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去了科举博物馆。科举博物馆是地下建筑。一进博物馆大门,一个童生映入我的眼帘,那个童生全身上下穿的是麻布衣服,挑着扁担,正在走进考场。

  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大多在8到15岁上学,入学后要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还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四书五经”、“八股文”和“试帖诗”。这些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但是有严格的格式。以“八股文”为例,题目一般出自四书五经等原文。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行文要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还可以模仿孔子、孟子等“代圣人言”,就像现在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一样。

  明清时期科举程序十分复杂,要先通过县试(知县主持)、府试(知府主持)、院试(省学政主持),才能成为一名秀才。电视剧《武林外传》里张口就是“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就是通过了这三道关卡。取得秀才称号的考生,可以去省贡院参加乡试,通过者为“举人”。明清时,乡试分三场,每场三天。大部分考生是无法考中举人的,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的林则徐,可谓是一代神童。成为举人之后,就可以迎接来年春天的终极考验——赴京参加会试。清朝会试由翰林院或者内阁大学士主持,而殿试则以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归属。

  我还看到了几个状元故事,其中“鸭蛋状元”给我印象深刻:明朝万历三十五年末科状元黄士俊,家境贫寒。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借路费,岳父见他衣着破旧,连客厅也没让他进,只给他了两个鸭蛋。后来岳父家的仆人见他可怜,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他后来高中状元,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给他岳父,其中名言警句广为流传。

  我十分喜欢这次参观,收益多多,以后我要继续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四

  8月21号,我和妈妈去了夫子庙的科举博物馆。

  科举博物馆分南馆和北馆,我们先去南馆参观,进了南馆,走到了长廊里,我们看见了状元牌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状元名单,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等状元。走进长廊我们看到了“一路连科”糕模、“状元跨马”糕模、“状元及第”铜镜、“五子连科”银饰、“连升三级”银饰等等。参观完南馆我们又到了北馆,在北馆我看了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是讲怎样审音,审音是通过口音来检查有没有人中国的科举考试检查很严,考前要仔细搜身,带去吃的食物要切成薄片,以免里面有夹带,毛笔不能太粗,砚台不准太厚、带进去的篮子要用竹子编成,必须编的是一个方格一个方格不能太密,防止夹带……仔细搜查完后,考生们就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着各种用品和食品。这时贡院的大门就关上了,考生对号入座。考期结束前不能离开,就是失火也不能离开。我们参观完室内来到了室外,只看见有一排排小屋子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号舍是考生考试的地方,南京的江南贡院有2万多间号舍,这个号舍长5尺,宽4尺,高8尺,它是完全敞开的。

  参观完科举博物馆让我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知道了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场,清代中国的状元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考场里走出来的。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五

  2月30号,一大早,我和同学们来到夫子庙的科举博物馆,参加小营小学雏鹰假日小分队。

  我们来到了科举博物馆门前,领队的阿姨就带着我们进入了科举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就看见三座高大的牌匾,上面分别写着:“解元”“会元”“状元”。这时一位阿姨走了过来,她就是我们的讲解员。讲解员阿姨带领着我们边往下走边讲解,先给我们讲以前的考试分为四种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殿试”是最高的,是由皇上亲自监考完成。

  慢慢的我们来到了负一层,这一层摆放的.全是有名的文物和对一些皇帝的详细介绍。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了以前的考试叫的科举,考试的地方是號舍。接着我们来到了负二层,一进到负二层就看到一个,写着大大的“水”字的號舍,走进去里面是分为一个一个的小隔间,每个小隔间也就两平方左右。这时讲解员说:“你们可以进去体会一下,一会还有一个小活动,那就在里面写春联”。我们听到后,就各自迫不及待的找着自己喜爱的小隔间,钻了进去。讲解员阿姨也拿出了对联给我们每人发了起来。我和同学们都拿起了毛笔,认认真真地一个一个字的描写了起来,不一会我们就写好了。

  通过这次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那我们知道了古代的考试等级和制度,还让我们体会了中国春节写春联的乐趣!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六

  今天我跟爷爷一起去参观科举博物馆。

  一进科举博物馆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墨池”,里面的水乌黑乌黑的。听说以前的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用过毛笔后会来这里洗毛笔,时间久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黑色。

  继续往下走是一个长长的走廊,导游介绍这个走廊可以通往4楼,正好形成一个“回”字形。到了4楼,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学习用具。有笔架、纸张、墨水等,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砚台,因为用它可以磨出墨水来,真的很神奇。

  接着导游和老师带领我们走到一个明亮的屋子里,那里有很多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有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老师从包里拿出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发给了我们。我拆开袋子,里面有:针、线、书皮和宣纸。老师教用针线把书皮和纸张缝在一起,一本古代的书就制作好啦。

  最后是寻宝环节,老师发给我们几张图,上面写着要求我们找到图中的物品并说出它的由来。老师发令说开始,我们就开始寻宝了,我东找找西看看,终于发现了图中的古城图和笔架子,顺利完成了寻宝任务。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了魁星爷,听说他的笔点到谁,谁就可以一路登科。我希望能被魁星爷的笔点到,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考试啦!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