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精简6篇】

时间:2017-07-06 05:29: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中国某高校考研热情与动机调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某高校考研热情与动机的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学生们考研的动机以及他们对于考研过程中的期望和压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在校园里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到有效回收问卷共400份。同时,我们还进行了10个学生的深度访谈,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深入了解。

二、调研结果

1. 考研的动机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三个主要原因: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和追求个人兴趣。其中,提升自身学术能力是最主要的动机,占比达到了60%。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深入学术研究的渴望较高。

2. 考研过程中的期望

在访谈中,学生们普遍表示希望通过考研能够深入学术领域,拓宽知识面,提升研究能力。他们追求的是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考研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增加就业竞争力。

3. 考研过程中的压力

调研结果显示,考研过程中的压力是学生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面临着学业压力、时间压力和经济压力。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学生们需要同时应对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总结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们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和追求个人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能够深入学术领域,拓宽知识面,提升研究能力。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考研过程中的压力,特别是学业压力。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压力,我们建议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可以加强学术指导,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考研。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考研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们的热情和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字数:631)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中国某高校考研复习情况调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某高校考研复习情况的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学生们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的策略和困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在校园里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到有效回收问卷共400份。同时,我们还进行了10个学生的深度访谈,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深入了解。

二、调研结果

1. 复习策略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复习策略主要有三种:刷题型、笔记型和综合型。其中,刷题型是最常用的复习策略,占比达到了70%。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笔记型和综合型复习策略则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归纳总结。

2. 复习困惑

在访谈中,学生们普遍表示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其中,最主要的困惑是时间安排和学科选择。学生们往往觉得复习时间不够充足,同时也面临着选择复习哪些学科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实际的建议和指导。

三、总结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刷题型、笔记型和综合型三种复习策略。他们面临的主要困惑是时间安排和学科选择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考研复习困惑,我们建议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可以开设考研复习策略的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们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同时,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长学姐分享他们的复习经验和学科选择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

考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们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通过了解学生们的复习策略和困惑,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考研复习过程中的挑战,实现自己的考研目标。

(总字数:610)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三

探究考研热背后动机:现实考量多于理想追求?

资料图。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应届生考研:为提升自己 暂避就业压力

已准备快一年,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张义正备战他人生的又一场大考。三年前,他成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今,他想更进一步,期待考上北京大学。

“难”,这是张义对考取北大研究生的直接感受。据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考取北大硕士的难度更大,主要原因在于,他所考取的专业,今年录取人数在减少,但报名人数预计仍会有上百人,录取率降低,让他压力不小。如今,他只能不停地复习,不敢偷懒。

大三开始,张义就没有考虑过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他认为,以本科学历去谋得一个理想工作,并非易事。

去台湾交流学习过、拿过几次奖学金、有多个企业的实习经历,这是张义大学前三年所交出的答卷。他说,若是以这些经历找工作,在人才济济的北京,自己并没有多少优势。显然,像张义这样,如今,选择暂时躲避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渴望找个更大的学习的平台,然后继续深造提升自己,这是张义考研的愿景。“今年如果未能如愿考取北大,我将再战一年。”张义说。

资料图:2015年12月26日,2016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全国开考。图为考生步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考点。xxx潭 摄 视觉中国供图

再战考研:期盼给学历镀金

并非名校出身,渴望考取名校,这是许多二本院校考生考研的一大目的。山东某二本院校毕业生白静第一年考研总分为340多分,但她报考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是365分,最终她遗憾收场。

相差20多分,第一年的失利未能阻挡白静再战考研的决心。白静认为,第一年考研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未好好准备,并且学习精力有些分散。

如今,白静在山东一高校附近租房,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她就扎到学校图书馆去,和一群考研小伙伴们一起自习。如今,她的考研时间表相当紧凑,大体是每天早上7点上自习,直到晚上10点半走出图书馆。

“再战考研是有压力,但如今,自己什么也不想,就想着考研的事,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考研之外的问题。”白静说。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四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摘要:

关键字:就业 考研动机 大学生活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很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2万,比起2013年的175万相比,人数减少了四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的首年在人数上的缩减。172万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面前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本科学子纷纷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哪?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此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研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大学生心理、高等学校教育及社会就业环境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可以对考研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调研对象:身边的在校大学生

一、调研数据分析:

从这些的调研之前,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及对社科书籍的翻阅中发现考研的动机多集中在以下的几种类型: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躲避就业压力;目标模糊,盲目赶潮流。

下面试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有20%的被调研者对考研的动机的选择为“深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58 %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受挫窘境 ,不得不把考研当成学业上的第二次选择 ,改变自己的就业前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挥是日新月异,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下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每年有700百多万的毕业生,但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用工单位努力去各高校招贤纳士,但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中国经济现在正在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新兴产业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阵痛期,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跟的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本科毕业之后这就需要一批人去深入的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读研中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有30%调研者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追随大众的步伐,受老师以及家长和同学的影响而去考研,在访谈中发现,考研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父母早已安排好的事情,完全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模式去走,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二、考研动机分析:

我们认为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个人学识的要求会逐步提高。也就是说,拥有更高的学历,将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你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有深造目标的人选择考研进而读研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选择,并且这类考研人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为研究生导师最喜欢真正想做科研的学生。第二种类型的人群是想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因为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东西、做事情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放着高薪不要,却选择考研这条路的原因。第三种类型的人怀着考研后出国深造的理想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国外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就算将来回国工作也至少在国外镀了一层金。而对于一些本科院校“出身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本科后直接出国很难申请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先读研再以研究生院校为跳板出国深造。

(1)追逐自己的兴趣,提升专业的水准

很多人的本科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对所报考专业的研究领域、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一无所知,或是因为分数低而被硬性调剂的,或是由父母、亲人代为选择的。进了大学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对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通过某些途径与机缘巧合,反倒开始对其他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造和发展。对于很多院校而言,如果你进大学后第一年扎实勤奋地学习,成绩能够排在年级前10%,那么,在大二开学时通常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但不幸的是很多同学到了大一结束仍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什么,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果没把握住这次机会,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部分人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几年之后,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想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造,那么考研进而读研也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在读研期间,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毫无拘束地追逐自己的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导师”,因为兴趣,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高能;因为高能,所以高就。我们在阅读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对专业的挚爱与痴情。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2)改变命运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对所学专业感兴趣,也非对其他专业感兴趣。他们要么不甘心高考的失利,抱着“卷土重来”的决心,试图用考研成功的光芒驱散高考失利的阴霾,通过考研去扭转自己的命运;要么在残酷的现实中猛然惊醒,对往日挥霍时光、碌碌无为、堕落沉沦懊悔不已,于是痛下决心在考研战场上重新爆发能量、找回自信;要么就是希望先争取到读研的机会,然后在读研期间再思谋今后的路到底怎么走。他们读研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攀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破解工作上的瓶颈,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没有目标,跟随大众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为了专业的兴趣或自我能力的提高,他们只是紧跟随着别人的步伐,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 ,虽然学习压力很大 ,但生活充实。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压力小 ,时常感到空虚、无聊 ,为了面子及能够融入同学之中 ,而渐生考研意向 ,反映出一些学生赶时髦、随大流、盲目跟风的心理;还有一部分人走在别人给他们安排的道路上。这类人群考研只为单纯的考研而考研,在这一部分人群里面有一部分是为躲避就业的压力,同时又想在校园里面多呆几年,多享受几年美好的学校生活。他们的目标也是很单纯。这类多是当下我们所说的啃老族一类,这类人群多与不良的家庭教育有关,是家庭教育不足的表现。

(4)大学生不考研的原因分析:

现在我们跳出分析这个考研动机的问题,来分析下那些不考研的同学的原因,或许我们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有50%的被调研者选择“读了这么多年书,不想再读了”,有14%选择了考公务员,及有很少的一部分有觉得本科的知识已足够自己今后的发展,有46%的人选择了“家庭因素,想尽早工作”有70%的人认为“学习不是太好,或者自认为不适合做学术研究”,有49%的人选择了“想在其他方面发展” 有25%的被访者认为自己能力不错,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学历只是个学习资历的证明。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已经不同于当年的研究生教育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不断的下滑,学历只是一部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只要肯努力,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着你去施展才华,要说机会,社会上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你实现人生理想。最重要的是,走向社会我们可以赚钱,留在学校我们只能花钱。

三、对策与建议:

(1)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 ,确立科学的人才使用观

文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及掌握知识的标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才能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使静态的文凭与实际能力相差悬殊。学历并不等于才能 ,更不意味着效率。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化单元是不会持续地歧视学历的 ,一开始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原因而偏好使用高学历人才 ,但当其竞争对手恰当使用人才而提高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之后 ,非理性的高学历偏好必然遭到市场的惩罚 ,目前的高学历偏好只会是暂时的 ,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压力会自然驱使市场化单位理性、高效率地使用人才 ,放弃非理性的高学历崇拜。(2)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创新毕业生就业政策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五

考研调查报告

考研调查报告模板【一】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篇六

考研背后:往届生读研比例上升 奔就业成首要动机

12月23日,早晨8点30分。

又一年的考研大幕开启,无数大学生走进考场,准备通过这两天的考试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据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的最主要动因。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中国教育在线供图

往届生读研比例上升 “二战”只为圆梦

不久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致考研报名人数大增,达到201万人,增幅超过13%,已连续两年上涨。从2018年的各省数据看,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报名增幅超过应届生。

胡安琪就是一名往届生,她是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的毕业生。去年年底,她以11分之差未能如愿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她没有选择工作,而是在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准备继续考研。

“从本科时期接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候,我就对学术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大三的时候,我把考研当作自己的未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有着全国顶尖的新闻学科,非常适合我的发展。”胡安琪说。

作为连续两年考研的学生,胡安琪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比去年多了许多。“去年考研的时候,图书馆还能找到空座位来复习,而今年如果不是早上很早起去占座,几乎没有多余的座位”。

河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四学生许诺表示:“今年我身边本专业的同学除了一位决定报考公务员外,全部决定考研,这可能是文博考古专业的特殊之处。从与其他专业同学的接触上看,很多人都对现有学历不满意,我也遇到了很多二战、三战的学长学姐,所以我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数应该是更多了。”

《报告》显示,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从2007年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59万,增长比例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从招生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占36%。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的报录比数据,工学类报录比相对较低,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

相比起来,胡安琪选择报考的志愿竞争压力很大,据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报录比大致为25∶1,而今年肯定会更难。但她说:“如果不再给自己努力一次的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

事实上,“今年肯定会更难”已经成为了不少备考同学的共识。“今年,身边的同学80%以上都选择考研,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林楠是北京农学院的大四学生,准备考中国xxx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他认为,这两年xxx的录取分数越来越高。

奔就业成为大学生考研首要动机

考研究竟是为了啥?《报告》中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

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李宇韬选择考研的原因就是如此。

李宇韬正备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他表示,今年考研的人特别多,让自己感到巨大的压力。“我们系去年考本校研究生的只有5个人,今年有12个,最近有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而选择放弃了。”

中国教育在线供图

“去中传读新闻,一直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由于高考失利,我来到了这所规模比较小的学校,相关领域实践机会不太多,本科期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就业的话没有什么竞争力。如今,我希望通过考研,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

在李宇韬看来,择校时自己更多还是考虑专业需要。“我觉得学历和能力都非常重要,在新闻领域中传跟北大、人大相比会更加注重实践,专硕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会更有利”。

“现在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本科的学历显然不够了。我想通过读研究生积累一些知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林楠表示,自己报考的xxx的名气和实力都很好,学术资源丰富。此外,学校是否位于北京也是当初选择学校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似乎越来越成为大学女生的首选。《报告》显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渐成考研群体主流。

对此,许诺认为,女生考研比例上升或许和专业相关,文科类专业普遍考研的女生很多。

此外,《报告》显示,2017年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新增54所,总数达到366所,推免渐成名校招生的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占比逼近或超过50%。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调查显示,86%的考生认为推免高校扩容至366所会影响研究生统考生的选择机会。

专业热度分化严重 “非典型专业”的典型考生

《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合并考试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现大面积缺额。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只完成计划60%左右。从专业选择上看,专业区别被进一步放大,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往往超额完成,工程类出现大量零录取。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考研中并没有“按套路出牌”,追求传统热门专业。

许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大学时,她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从管理学专业转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放弃了备受大学生“追捧”的热门专业。而后她了解到,大部分文博考古机构招聘至少需要硕士学位。“所以我选择考研一是为了继续自己的学术理想,二是想要更高的平台,前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善,但平台只能从提高学历上入手”。

刘畅是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光明的他却作出一个令许多人都意外的决定——他要报考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事实上,刘畅从小喜欢武术,来到大学后,他还在学校学习了空手道、跆拳道、中国武术等多项功夫,还曾代表学校在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上获奖。

“武术是我的梦想,从小就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我想更好地学习武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从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受益。”刘畅说。

另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自2006年首届招生以来,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万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 2017年起,各高校录取的“骨干计划”新生将直接进入招生学校进行基础强化学习,不再单独安排强化基础培训。

森巴提·阿山是北京物资学院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一名哈萨克族姑娘,她报考了中国最好的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

研究生。她说,自己身边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自己是跨专业考生,困难要更多一些。为了稳妥一些,她决定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避开和统招同学们的竞争。

“我的本科学校,就业竞争力不那么大,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选择考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和同生源地的、考同一学校的人竞争,今年新疆报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大概有160人,最终录取12人,竞争相比统招来说没那么激烈。”森巴提说。(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窦红飞)

考研高校调研分析报告范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