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教学计划(最新4篇)

时间:2012-09-04 09:20: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篇一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制定一个全面的历史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个历史教学教学计划的范例,旨在帮助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历史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2. 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历史:包括古代文明、古代国家和古代人物的研究。

2. 中世纪历史:包括中世纪文明、中世纪国家和中世纪人物的研究。

3. 现代历史:包括现代文明、现代国家和现代人物的研究。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解释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研究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4. 视频和多媒体: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 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

3.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历史研究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历史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和信息。

3. 图书馆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教学安排

1. 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进步。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篇二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制定一个全面的历史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个历史教学教学计划的范例,旨在帮助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历史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历史:探索古代文明、古代国家和古代人物的发展和影响。

2. 中世纪历史:了解中世纪文明、中世纪国家和中世纪人物的特点和意义。

3. 现代历史:研究现代文明、现代国家和现代人物的变革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2. 项目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3. 视觉化教学:利用图片、地图和影像资料等视觉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

4. 辩论和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评估方式

1. 学习笔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历史研究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辩论和演讲: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历史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和信息。

3. 参观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文化展览,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教学安排

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定期进行学生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进步。

通过制定一个全面的历史教学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篇四

]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最新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