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简3篇】

时间:2016-04-09 01:11: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一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

学期:下学期

第一课时:昆虫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

3.培养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

1.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六足、有翅膀、外骨骼等;

2.昆虫的分类方法:按翅膀的形状分为鳞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

3.昆虫的观察和探索: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教师讲解昆虫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进行分类;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昆虫的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昆虫的生活环境。

教学资源:

1.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

2.昆虫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昆虫的兴趣表现;

2.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类能力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太阳系与行星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2.学习使用天文仪器观察星星;

3.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

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

2.行星的运动规律:公转和自转的概念及规律;

3.观察星星:了解常见星座和使用望远镜观察星星。

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星星的观察活动,教授使用望远镜的方法;

3.教师介绍常见的星座,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星星的位置和亮度。

教学资源:

1.图片和模型: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2.天文仪器:望远镜等。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宇宙的好奇心表现;

2.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对星座的理解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二

第一课时:植物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学习观察植物的外部结构;

3.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繁殖方式;

2.植物的外部结构:根、茎、叶和花的结构;

3.植物的保护意识: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外部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进行植物的外部结构的观察和记录;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的保护教育。

教学资源:

1.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和植物的外部结构;

2.植物观察工具:放大镜等。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植物的兴趣表现;

2.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水的循环和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

2.学习水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形成;

2.水的净化:自然净化和人工净化的方法;

3.节约用水: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视;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净化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净化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的节约和保护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

1.图片和模型:展示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

2.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滤纸等。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2.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对节约用水的理解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分离混合物

4研究土壤

5了解空气

6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

8种子变成芽

9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

1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单元4评价

14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5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6冷水与热水

17热胀冷缩

18温度和温度计

19测量物体的温度

20单元6评价

21学期总结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