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开题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8-02-03 05:42: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然而,具体地研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机制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深入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深入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和整理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分析全球气温、降水、海平面变化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2. 研究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排放情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3. 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如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气候反馈等。

4. 分析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包括气候变化的速度、幅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

1. 收集和整理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科学研究文献等。

2.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模式,探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借助气候模型,模拟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不同情景下的气候变化程度。

4. 结合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全球气候变化的详细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深入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揭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

3. 评估不同情景下的气候变化程度,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4. 对某些地区和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该地区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开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探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和能源问题。因此,加快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为推动城市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深入探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和整理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分析其应用效果和问题。

2. 研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其在城市中的应用潜力和可行性。

3. 探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整合与优化方法,提出相应的技术和政策建议。

4. 分析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估其综合价值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

1. 收集和整理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包括城市能源规划、能源供应和利用等方面的实践。

2.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借助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整合和优化策略,提出相应的技术和政策建议。

4. 结合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为其他城市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 深入探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为城市能源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提出新能源技术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优化策略,为城市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评估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科学参考。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开展将有助于探究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为推动城市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 ”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1月)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研究举措: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

,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小课题开题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