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优质3篇)

时间:2019-03-03 06:12: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篇一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群众参与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党组织不断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党组织还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但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其次,基层党建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服务,我市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组织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类项目的实施,为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党组织还通过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加强工作统筹和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最后,基层党建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我市社会治安形势保持了较好的稳定。党组织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类社会治安工作,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党组织还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区建设,增强了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认同感。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工作力度和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引领群众参与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能和统筹能力,落实工作力度和措施,将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篇二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基层党建工作在引领群众参与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群众参与和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党组织不断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党组织还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其次,基层党建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服务,我市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组织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类项目的实施,为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党组织还通过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加强工作统筹和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最后,基层党建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我市社会治安形势保持了较好的稳定。党组织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类社会治安工作,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党组织还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区建设,增强了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认同感。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工作力度和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引领群众参与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能和统筹能力,落实工作力度和措施,将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篇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务工作者隐忧较大,无人干事问题日益突显。行政机构改革后,全市只有3个市直党委保留1名副书记职数,县(市、区)直党委全部取消了副书记职数,党委工作归入直属机关党委;207个“两类”组织党组织中,仅有专职党务干部48人;230个城(郊)区社区党组织均没有专职党务干部,基层抓党务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受财力制约,基层党务干部工资普遍较低,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全年平均工资9600元,低于全市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2元/年和社区协理员14400元/年的工资标准;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没能全部按时发放,资金缺口较大。全市党务干部平均年龄47.8岁,35岁以下的党务干部占34.5%,党务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断层严重,工作岗位不受重视,个人政治成长相对较慢,大部分党务干部一干就是20来年,“靠经验吃饭,凭党性工作”,多数年轻党务干部临时思想严重,缺少工作激情。

  2、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正常工作缺乏足够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和“两类”组织党建经费主要从行政经费调剂,一事一请,金额不固定;城(郊)区社区没有党建经费;个别经济效益好、领导重视党建工作的国企,能在年初企业利润中列支党建活动经费,但随意性很大;9个县(市、区)中仅有富锦市和同江市以“培训经费”名义每年拨付党建专项经费40-50

万元。全市908个行政村虽然村村有活动场所,但还有6.2%的村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54.3%的村级活动场所因取暖问题冬季“半年闲”;230个城(郊)区社区中只有6.5%的活动场所达标,还有37.4%的社区没有办公用房;“两类”组织基本没有活动场所。以桦川县创业乡西冯村为例,每年财政转移支付7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的工资补贴约3.5万元,妇代会主任、治保主任等人员的误工补贴约2.4万元,治安管理、卫生防疫、公共卫生、书刊订阅约1.2万元,维持日常办公已十分困难,更难提供党建工作经费,村活动场所因没有取暖费用冬季被迫“闲置”,组织活动只能在村干部家或租借村里个人服务大厅进行。特别是合乡并村以来,几个自然村“合并”的行政村,因各村债务、土地面积不同,各村相距又比较远,村民和党员相互来往不多,了解较少,村屯合并,实际上是明合暗不合,各村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村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发展党员难、干部选举难等问题较突出,一时不易解决。国家拨付给这些行政村的转移支付一般每年7-9万元,一村使用尚且不足,各村分摊使用,更是“捉襟见肘”、“雪上加霜”。

  3、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调研中,8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村级组织帮助和支持农民生产生活不够。目前,全市60.46%的村是负债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五保户、贫困户帮扶等工作无力办、无钱办,导致村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如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由于多年来村里修路、建校舍、环境卫生整治、发展奶牛、种植烤烟、秋整地等欠款50多万元,村集体又没有经济收入,村“两委”在举步维艰中勉强生存。目前,全市还有24个村党组织未能完成换届选举,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和发展党员难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截止2011年底,全市建制村党员23915名,其中60岁以上的占26.7%,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9.7%。全市社区党员11237名,其中60岁以上的占52.9%,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1.8%。2011年,全市有近百个行政村没有发展党员,有的村即使发展了年轻党员,大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村里的甚少。党员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部分群众对党组织缺乏了解,认同感不强。

  4、党建活动载体类型较多,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完全适从。近年来,中央、省、市、县、乡各级党建载体多达十几种,而且还存在旧的尚未抓好、新的已安排部署,基层的党务干部多为兼职,抓实抓好党建载体建设抽不出精力、疲于应付、难以适从,致使不少党建活动与群众需求脱节,产生“水土不服”现象,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前几年提出的“四培养”工程、“百村支部升级”工程、“党员旗帜”工程等载体,都与我们现在抓的创先争优活动一脉相承,但由于不能保持连续性,有的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又如,“三级联创”、“融入型”党组织建设、“共驻共建”等一些好的活动载体,基层党组织不能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灵活运用,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重视不够,客观约束不力,导致基层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位置。一是形不成合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重经济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全党抓经济已是普遍共识,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两手硬”,在一些地方只是说在嘴上,没落到实处,全党抓党建格局尚未形成,组织部门在抓党建工作上处于“孤军奋战”状态。二是纳不上日程。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委主要领导对基层党建重视不够,缺少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对基层党建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一些基层党务干部直言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基层党建工作“被虚位”、“被弱化”的处境。三是兑不了奖惩。现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管党责任制执行不到位。从实际工作上看,凡是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实绩考核体系的,其基层党建工作就好。由于党建工作没有科学的“GDP”,考核指挥棒“失灵”,触动不了领导的“神经”,奖优罚劣得不到体现,难以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履行管党责任制的积极性。

  2、内生动力不足,外力推动不强,导致基层党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低。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后进基层党组织的差别,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机制。从调研情况看,党建工作抓得好的基层党组织,其他各项工作都先进;党建工作抓不好,其他各项工作都落后,这是一条规律。以桦川县梨丰乡南林村为例,该村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合并成的行政村,人口1300多户,村党支部书记于彥双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建立书法、剪纸、秧歌三个协会,并在协会中成立党支部,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年来,秧歌协会辐射周边双鸭山市、集贤县、富锦市等市县,每年都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而该县新城乡东方村前几年是国家级先进村,由于原任村党组织书记不重视党建工作,不讲党性原则,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和、配合不力,村党组织凝聚力下降,在去年村党组织换届过程中,村党支部失去了战斗堡垒作用,导致换届中选不出党支部书记。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增强战斗力的内因根据。但在社会转型、变革的大环境下,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生产性、管理型资源逐步减少或消失,发展没了资本,管理少了手段,陷入“等、靠、要”的被动处境,“造血”功能丧失。这在村级党组织中表现得最为典型,村级党组织抓不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根本,与家庭分散经营构不成利益纽带,号召力降低。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没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外部支持。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是没能力投入,有的是舍不得投入,基层党组织缺少外力支持和援助,靠自然发展、自身发展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局面。尽管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上级部门对口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但有限的资金、项目、物质不能有效整合,“撒芝麻盐”,重复浪费,事倍功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不大。

  3、传统手段流于形式,创新载体落得不实,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活力。一是传统方法迷失。党建工作的许多优良传统和务实管用的制度没能很好地继承下来。“三会一课”是基层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实际执行越来越不好,其他如组织生活会、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必需的组织活动,越来越趋于形式化,党内生活既不严肃、也不活跃,一些党员反映,现在是“上边会太多,下边会太少”,党组织不能把党员有效地“拢”起来,党员归属感不强。一些领域的党员出现游离党组织之外的现象,基层党组织负有重要责任。二是基层负担过重。调研中,汤原县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介绍,2011年参加上级相关会议188个,大多要求上报贯彻落实情况和阶段性工作总结,连工作安排都顾不过来,更不要说经常性开展党组织活动了。上级单位安排的活动过多、一些党务干部的个人素质较低,致使基层单位忙于应付、载体“水土不服”,是影响基层党组织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三是急于“标新立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需要创新,载体创新是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标志。一些部门为了创新而“创新”,致使一些很好的活动载体坚持不下去,“热闹一阵子”、“雨过地皮湿”,超不过三年就另搞一套,而且,出于这种思想创新出的载体,大多实效性不强,有的脱离实际,方案上写的与工作中做的“两层皮”,不能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反感,疲于应付,导致一些好的创新载体也很难落到实处、建立长效机制。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党建调研报告 县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