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用3篇】

时间:2014-06-04 07:18: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篇一

庐山实习报告

我是一名大学生,在上学期间有幸获得了一个在庐山某旅游公司的实习机会。这次实习的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庐山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学所感。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分配到了旅游部门。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负责庐山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推广工作。我与我的导师一起参观了庐山的各个景点,并学习了如何制定旅游线路、设计宣传材料和与客户沟通等技能。我还参加了一些旅游展会,与其他旅行社和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些经历,我逐渐了解了旅游行业的运作方式,并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也有机会参与一些庐山旅游项目的实施。例如,我曾经参加了一次庐山登山团的组织工作。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一起为游客提供登山路线导引、安全指导和应急救援等服务。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性。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除了工作任务,我还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庐山的文化景点。我参观了龙虎山、花径、石头城等著名景点。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通过亲身体验这些景点,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也增加了我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和对庐山的热爱。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导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激他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下定决心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总结来说,庐山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难得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深深地爱上了旅游行业,并希望能将来能在这个行业中发展自己的事业。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篇二

庐山实习报告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庐山实习是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之一。我有幸被分配到了庐山某旅游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生活。

在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了市场部门。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负责庐山旅游线路的推广和市场营销工作。我学习了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等技能。我还参与了一些市场活动,例如举办旅游讲座、组织庐山旅游线路推广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深入了解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除了市场工作,我还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庐山旅游项目的实施。例如,我参与了一次庐山登山团的组织工作。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一起负责为游客提供登山路线导引、安全指导和应急救援等服务。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性。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庐山的文化景点。我参观了龙虎山、花径、石头城等著名景点。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通过亲身体验这些景点,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也增加了我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和对庐山的热爱。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导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激他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下定决心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总结来说,庐山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宝贵的一次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深深地爱上了旅游行业,并希望能将来能在这个行业中发展自己的事业。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篇三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8年6月29日至2008年7月4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7月1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黄龙寺、三宝树简易

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 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4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8年7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胡承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2008年7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胡承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 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 团粒小团块团块 潮潮湿湿 松紧紧 多少少 很多少很少 无 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2008年7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胡承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 轻粘中重粘中重粘 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 潮潮湿湿 很松稍松紧 很多多中少 很多多少 无无锈斑 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2002年8月2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 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 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 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 多多中少少 很多多中中少无 无 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8年6月29日至2008年7月4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7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7月1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