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17-04-09 03:18: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中学生参与。我们提供了多个问题选项,并给予他们自由回答的机会。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2%的学生表示他们厌学的原因是学习内容枯燥无趣。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20%的学生表示他们厌学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无法承受学校的高强度学习任务。还有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支撑。

其次,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2%的学生表示他们会选择逃避学习困难,比如偷懒、逃课等。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暂时摆脱学习的束缚,获得一些自由时间。此外,还有36%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他们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有22%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努力克服学习困难,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家庭非常重视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学习。这些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然而,也有32%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家庭对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他们的学习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学生通常表现出较低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多种多样。学校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提供更有趣、创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共有50名中学生参与。我们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询问他们对于厌学原因和表现的看法。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厌学的原因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较大。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的学生表示他们厌学的原因是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他们认为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此外,还有15%的学生表示他们厌学是因为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运用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感到焦虑和压力,无法应对学习困难。他们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无法承受学校的高强度学习任务。此外,还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感到无助和失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缺乏自信心和动力。

最后,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家庭对学习非常重视,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然而,也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家庭对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他们的学习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学生通常表现出较低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复杂多样。学校应该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只有通过教育系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三

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是教育界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有些抗拒。为了不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效果表明,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王刚,男,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 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中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