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12-01-02 03:27: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特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

实验器材:酸、碱溶液、酚酞指示剂、比色皿、滴管、试管、试管架、烧杯、酒精灯、酸碱滴定装置。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滴酚酞指示剂滴入比色皿中。

2. 用滴管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滴入另一个比色皿中。

3. 用滴管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个比色皿中。

4. 用滴管分别将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同时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5. 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将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反应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2. 当盐酸溶液滴入酚酞指示剂中时,颜色变为红色,表示盐酸呈酸性。

3. 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指示剂中时,颜色变为无色,表示氢氧化钠呈碱性。

4. 在加热的过程中,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试管中的溶液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并且产生了水。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特点。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在本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可以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指示剂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本实验中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特点,并通过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了判断。通过本实验的实践,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化学实验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实验名称:金属腐蚀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在酸性环境中的腐蚀现象,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实验器材:盐酸溶液、锌片、铜片、铁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

2. 将锌片放入一根试管中,铜片放入另一根试管中,铁片放入第三根试管中。

3. 用酒精灯分别加热试管中的溶液,观察并记录金属腐蚀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结果:

1. 锌片放入盐酸溶液中,溶液发生了剧烈的气泡产生,并伴有气体的释放。

2. 铜片放入盐酸溶液中,溶液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但表面的颜色逐渐变暗。

3. 铁片放入盐酸溶液中,溶液发生了气泡产生,并且铁片表面逐渐被腐蚀。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金属在酸性环境中的腐蚀现象。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酸性环境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使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和溶解的过程。在本实验中,锌片与盐酸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体,铜片表面逐渐变暗,铁片则发生了气泡产生并被腐蚀。这些现象都是金属与酸性环境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结论:金属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腐蚀现象,其中锌片与盐酸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体;铜片表面逐渐变暗;铁片发生了气泡产生并被腐蚀。通过本实验的实践,加深了对金属腐蚀的理解和认识。

化学实验报告 篇三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化学实验报告 篇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 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 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 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 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 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 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 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上面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对大家进行化学实验心得写作非常有效。

化学实验报告 篇五

化学实验报告 篇六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