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6篇)

时间:2018-03-08 03:50: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标题:环保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项环保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该环保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可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加大环保工程的投入力度,以改善环境质量。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的热能发电,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 燃烧技术: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废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 发电技术: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3. 垃圾处理技术: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垃圾分选和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焚烧效率。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

1. 投资成本:该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环保设施建设等,总投资约为1亿元。

2. 运营收益:根据垃圾发电厂的年发电量和电价,预计每年可获得约5000万元的收益。

3. 投资回收期:根据投资成本和运营收益,预计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6年左右。

四、社会可行性分析

1. 环境效益:该项目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 能源供应:通过焚烧垃圾发电,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3. 就业机会: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环保工程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建议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并加强环保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473056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标题:智能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项智能交通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该智能交通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可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调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 交通监测技术: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交通监测技术,包括车辆识别、车流量检测和拥堵监测等,可以实时获取交通状况。

2. 信号控制技术:通过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3. 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交通预测等服务。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

1. 投资成本:该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系统建设和维护等,总投资约为5000万元。

2. 运营收益:根据交通拥堵减少和交通效率提高,预计每年可获得约1000万元的收益。

3. 投资回收期:根据投资成本和运营收益,预计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5年左右。

四、社会可行性分析

1. 交通效益:通过优化交通流量调控,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 环境效益:通过减少车辆的停车等待时间和行驶里程,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3. 服务效益:通过提供交通实时信息和路线规划等服务,可以提高出行便利性,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智能交通工程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建议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景

  1.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景:

  单位名称:xx大学

  单位地址: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单位邮编:116622

  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姓名:...

  学科门类:教育、文、法、史、理、工、医、管理、经济学、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财务收支状况:学校财务收支坚持平衡,运转情景正常。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景:

  姓名:xxx

  性别:男

  职务:副校长

  职称:教授

  专业:化学

  与项目相关的主要业绩:由业诚教授是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持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评估等工作。2004年,主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工科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283A03023),在经过国家项目验收。

  联系电话:0411-xxxx

  3.项目基本情景:

  项目名称:工程训练中心设备购置

  项目类型:高校仪器设备购置

  主要工作资料:购置建设xx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所需的各种设备

  预期总目标:

  根据教育部有关建立“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对现有工科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教学实习资料、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努力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建成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到达一流教学水平,取得一流教学成果的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使“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

  为我校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本事,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展需要的、具有竞争本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供给必要条件。

  我校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学校实际情景,建设一个体现综合大学特点的、实训功能较完善的、各专业学生能够共享的、到达“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标准的工程训练中心。

  我校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总目标是:

  (1)树立“大工程”意识,建设一个涵盖完整的具有现代工业体系资料的、体现我校办学特色、能够同时容纳300-400人进行工程训练及部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基地。中心应对全校学生,即要适合工科学生的实训,也接纳其它学科学生的培训,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本事、学生创新教育供给场所,同时还具有面向社会服务的辐射作用。

  (2)对学生技能的培训逐渐改变传统的讲课、实验、实习相分离的作法,逐步构成学前认知、学时实验、学后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训模式。

  (3)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界限,体现综合知识培养,按工业系统认知、传统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工业系统控制技术等四个层面建立统一、完整、综合的工程训练体系。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训练项目的比例,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发挥大学生工作室的作用,为大学生供给全开放的本事培训场所。

  (5)建成贴合国家标准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在2008年前,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及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们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对我们工程训练工作的迫切要求。利用高等教育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会动脑、会实践、懂设计、懂操作的综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几乎都建成了各有特色、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的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基地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园地。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综合大学,筹建工程训练中心,无疑是必须的和高瞻远瞩的。

  工程训练中心将认真贯彻执行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密切配合各专业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本事、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本事和实践动手本事,构建集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基地。并经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联合教学与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该项目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1)工程训练中心是全天候开放的教学基地,能够同时容纳300~400人进行实训。实训主要以现场技能培训为主、同时也为部分专业实验供给条件。

  (2)工程训练中心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包括网上预约实训;进入中心各实验室的注册准入管理;试验台及仪器的示教使用、操作示范等;设备使用情景的监控等;学生实训指导等可实现现场指导和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兼顾的方式。

  (3)改革传统实习资料,体现多学科、综合性技能培训特点。实训资料包括:传统加工实习(车、铣、刨、钳、钣金、磨、铸、锻、焊、热处理等);数控加工技能培训(数控车、铣、数控线切割、加工中心、快速成型、CADCAM应用软件);特种加工技能培训(电火花加工、塑料成形、电镀、化学加工);电工电子技能培训与实验(电路焊接、电器与仪表组装)、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业检测与控制技能培训与实验、化工基本技能培训、工业造型基本技能培训、艺术造型技能培训。

  (4)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突出体现新技术的培训。如增加数控设备、快速成型设备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工程训练资料比重,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实习资料达50%以上。将传统基础制造设备与高新技术加工设备按照现代制造技术体系重新整合,组建包括机械、电气、数控、信息、CADCAM等多种高新技术集成的“计算机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系统”。具体的建设资料是,经过计算机局域网将实习车间的高新加工设备连接起来,以便实行网络化交互式产品设计和制造,提高CADCAMCAPP的培训效率和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5)与我校的“百千万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紧密结合,为大学生创新教育供给实践基地。具体思路是,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为引导,充分利用我中心的设备和加工本事优势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并经常开展创新设计与制造的竞赛活动,开放部分实践场所,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行加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本事。

  (8)中心除了为本科生服务外,还为硕士研究生开出高层次的实验课。另外,还可对社会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联合科研,成为以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辐射区的制造业技能人员培训基地。

  预期效益分析:

  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是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实习训练过程中,经过深入地了解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工程材料、特种加工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方法与成果,经过综合性创新实践训练,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本事。经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紧跟实践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要为学生供给一个良好的教学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其效益还将具体体此刻:

  (1)有利于提高我校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经过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力争使学生的受益面由建设前的800人年,增加到建设后的5000人年,服务专业面由建设前的8个增加到建成后的20多个,并逐步实现服务全校各专业的最终目标,使各专业学生能够从不一样层面理解全面和深入的工程实训和技术教育。

  (2)有利于提升我校实验档次,扩大学校影响。

  经过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和带动全校其它实验室建设。我们还将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直接支持下,抓住机遇,节俭经费,解决其它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完成学校《2004年—2006年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项目规划》中2006年的实验室项目建设——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设备购置,该实验室还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有利于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经过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我校教师能够了解到先进的实验设备,学习到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自我的工程实践水平。因而,建成后,良好的实验环境、先进的实验设备无疑能够稳定我校现有师资队伍,吸引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提高开展教学科研的进取性,从而壮大实验室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并将吸引外来人才、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4)有利于深化我校教学资料、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实验资料更新。

  经过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不失时机地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模式和教学资料、教学手段的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本事将会有大幅度提高。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熟悉现代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同时,也使学生在传统加工方法与先进加工技术的比较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本事。

  经过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能够带动和促进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教学手段、教学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如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弥补对一些没有实习条件的工种进行了解,又能够经过多媒体教学体现其真实、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效率,为加大信息量供给了条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5)有利于推进创新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取性。

  自2006年,学校将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即建成100个学生工作室,每年有1000个学生在研的创新基金项目,有10000个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和科技竞赛等活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必将大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知识竞赛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3.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不确定性是在第三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7月),学校拟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新址建设能否按期交付使用。

  应对措施:本次申报的项目资金总额为1500万元,没有包含工程训练中心新址建成后所需的设备费,这样能够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如果中心新址如期交付使用,学校将自筹购置相关设备的经费。

  三、实施条件

  1.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根据《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我校专门制订了《xx大学关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大学20xx年—20xx年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项目规划》、《xx大学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xx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报管理办法》、《xx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

  学校将成立由分管校长由业诚教授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

  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检查指导。各组织机构分工负责,职责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的财务、审计、教务、设备等部门还将参与设备采购合同的洽谈、采购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作用,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2.资金条件

  该项目申请资金总额1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900万元,地方财政补助400万元,学校配套200万元(不含学校用于场地建设经费)。

  3.基础条件

  学校目前现有机械实习工厂建筑面积1492m2,场地划分为生产区(面积约800m2,包括:车削、磨削、铣削、刨削、钻削、剪板、下料工段)和实习区(面积约400m2,包括:钳工、车工、焊接、锻造、铸造)、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基地2000m2。。

还有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等部分实验室,有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台、计算机室等设备。

  4.其他相关条件。

  xx大学现有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有生物医学材料示范中心、结构与岩土工程技术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中心,有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先进设计技术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中心、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和性别研究中心5个重点学科基地、19个实验室及38个科研所(中心)。2002~2005年连续四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列辽宁省70余所高校前列,2004年学校还被xx市政府确定为市“人才储备基地”。

  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本项目需要在20xx年内完成。

  本项目规划一经上级批准,我们将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成立由我校分管教学的由业诚副校长负责,财务处、设备处、基建处、教务处和相关教学单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把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重点工程来抓。

  我们还将成立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指导作用,把握好所购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和超前性,请专家对拟建工程训练中心的项目、中心所购置设备种类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论证。

  实验设备的采购,我们将全部委托xx市政府采购办集中采购。此外,还将在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以及建立过程跟踪和自查制度,力求实现职责到人、工作到位,力求经过过程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投资质量和效益。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爱心快餐店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沈阳市残疾人协会

  (四)建设地点:XX

  (五)建设年限:2015年X月-2015年X月

  (六)建设资料:快餐店X家

  (七)投资估算:XX万元

  二、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餐厅附近聚集鲁迅美术学校,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大学,并靠近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如华润万象城,家乐福超市,沈阳工业展览馆等。消费群体较大,消费本事可观,又可为学生及来往市民供给解决早中晚餐,满足其消费需求。

  (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

  快餐店的加入,可小幅度刺激附近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为该地区注入新的活力。

  (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

  设立快餐店可增加本地区岗位需求,促进本地区居民就业。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可行性

  餐厅选址于高校集中的位置,附近又有大型的商场和超市,人流量大,客户源充足有保障,特别是中午吃饭时间附近许多同类型的餐馆基本都是客满。开设快餐店具备市场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

  由于是聋哑人为主作为服务员,餐厅的主题是爱心餐厅,推出的各种菜式皆为低中档消费,所以餐厅内装潢不须太豪华,简洁大方即可,预算投入不需要太高。开设快餐店具备经济可行性。

  (三)政策可行性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残疾人就业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予残疾人工作的特别照顾。国家政策法规为开设快餐店供给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具备政策可行性。

  (四)技术可行性

  快餐店销售的各种菜系制作简单、快速、方便,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上岗,并且快餐店对服务员的要求不是很高,不需要跟顾客做十分多的交流,与传统餐馆服务模式也不一样,聋哑人经过学习使用各种做快餐的机器和简单的与顾客沟通技巧后就能即刻开始工作,开设快餐店具备技术可行性。

  (五)模式可行性

  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使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不容置疑的问题,此次爱心快餐店选址在各高校附近,而大学生消费群体大多都热衷于快餐文化,残疾人所服务的快餐店也是大众能乐于理解的。开设快餐店具备模式可行性。

  四、结论

  此次与沈阳市残疾人协会共同投资开设的爱心快餐店具备充足的理由和条件。综合上文陈述归纳总结起来,靠近附近几所学校和大型商铺的优越地址位置能够带来客源的保障,快餐厅里的服务形式也对于聋哑人来说很方便,能够很快适应,爱心快餐厅既能够刺激本地区消费,也能够为残疾人朋友增加就业机会,帮忙其就业。所以此项目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可行的。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一、洗煤厂基本情景

  x集团x分公司洗煤厂是x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方式合作建设的矿井型洗煤厂,19xx年开工,19xx年投产,设计年入洗本事180万吨,入洗本矿和集团公司内团柏矿井原煤,生产工艺采用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尾煤压滤回收,主要生产8--11级13焦煤和肥煤。

  洗煤厂储装运系统包括一个外矿调入煤回煤场和一个2万吨的储煤场,入洗煤仓有3个,每仓容量1200吨,用于各矿层原煤的分离和配煤入洗。精煤仓有6个,仓容6300吨(1#仓800吨,其余各仓1100吨),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开,其中1#——-4#仓贯通相连,双系统在铁路专用线3道、4道装车外运,5#、6#仓相连与中煤仓合用一个装车系统在1道装车外运。

  投产以来,随着各矿点煤层地质条件、生产本事的变化以及煤炭市场多煤种、多品种和铁路不均衡突击性外运的多元变化。原有的储装运系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此刻:

  1、原煤场储存本事不足。随着各矿点煤层地质条件的变化,本矿井生产本事萎缩,年生产本事仅为50——60万吨,其余入洗原煤均从外矿点调入且调入点多,各矿点原煤性质各异、煤种不统一,需分存、分选、合理配洗。而洗煤厂正常生产的情景下,外调煤每一天调运量在3000吨左右,一般有两个以上矿点,而外调煤储煤场仅有1个,面积约2000m2、储量约8000吨,很难适应既要分离原煤又要保证调运量的需要。

  2、分储配煤本事不足。由于入洗原煤来源点多、复杂多变,各矿层原煤性质差异较大,煤种不统一,分选密度差异大,配煤入洗的比例随机变化较大,一方面影响产品质量波动和分选效果,另一方面损失精煤产率和经济效益,所以,要求各矿层原煤有完善的分离、分储、分运,合理配洗的均质化、按比例配洗的本事。而洗煤厂仅有2个储煤场即1个113外调煤场、1个筛分破碎后的228储煤场和3个配煤仓,只能满足3种原煤的少量配洗要求,特别是外调煤场,只能满足单种煤配入,不能满足来源多而复杂的原煤配洗需要。

  3、配煤手段不完善,自动化水平低。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最大产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特别是高硫煤的入洗,不仅仅要配灰,更主要的还要配硫与煤种。各矿原煤必须严格按比例实现均质化入洗,而原设计配煤仓下配煤系统是靠给煤机人工调节配煤,人为因素影响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应比例要求严格的原煤配洗要求。

  4、精煤仓储和配装本事不足,现有6个精煤仓储量为6300吨每个仓有1100吨(1#仓800吨),2个主导产品配列就需6个仓,其它产品没有仓位,仅有经过相互挤占适应外运,往往造成某品种库满,需装车的品种不足,加班生产,成本费用增加,给管理上带来很多不便,经常因车等煤坐失外运良机。另外精煤5#、6#不能同1#--4#仓同用,与中煤装共用一个装车系统,相互影响,精煤6个仓不能同线装车,是两点装车,装车时间长,不能实现多品种配装。同时精煤仓下GZ—8Q型给煤机和DT1000—50650型推拉杆运行不可靠,事故率高,影响装车。

  5、配套环节本事不匹配。一是原煤仓存在着蓬仓贴壁现象,无法顺利放煤,影响到入洗原煤的均匀给入及生产的连续。二是精煤脱水系统不完善,洗精煤水分高,包括浮精和跳汰精煤,不能满足用户7%的要求,另外浮精水分也造成蓬仓贴壁,影响装车。三是矸石线运输本事不配套。实际生产中由于原煤性质与原设计出入较大,矸石含量增加,设计矸石小时排矸量76吨,而实际排矸量达120——160吨,矸石仓容仅有140吨,每班生产约有80——120吨的矸石落地,这样造成小时排矸本事不足、影响生产效率,使洗煤厂整体设备不能发挥最佳效能,导致小时入洗本事一向不能达产,进而影响到小时配煤量。

  所以,针对储装运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满足生产及外运的需求,有必要对储装运系统进行改造。

  二、改造方案

  1、改造原则

  a、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煤产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b、投资省,见效快,不影响生产。

  c、方案简单、灵活,设备选型先进、可靠。

  d、改造方案分期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2、改造方案

  ⑴、增建101回煤系统和10#煤储煤场

  在原113煤场南侧平整煤场2500平方,可扩大原煤储量1万吨;并增建一条60米长的回煤暗道,两个受煤坑,安装1米的皮带运输机一部,K3给煤机2台及给通风排水设施,该系统与原煤201、202系统联接,提高了回煤本事;在原煤202皮带中部,走廊中间支承点以上2米处,增设临时卸煤点。以确保高硫煤仓库满时高硫煤落地,不影响井下高硫煤的生产,同时在高硫煤不多时也可储存其它外调煤,增加了外调煤的储存量。

  ⑵、原煤仓下增加自动配煤系统

  原煤仓下选用新型的给煤设备及自动化的配煤系统。将原煤仓下12台GZ-7Q型给煤机和DT1000-50650型推拉杆更换为先进的XZG7型变频调速给煤机和DT2000-50750型推拉杆,并完善推拉杆的限位自停控制系统;安装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图形工作站(上位机)、煤量调节设备(变频器)、电子皮带秤、超声波料位计五部分组成的自动配煤控制系统,实现以精确的配煤比例配煤入洗。

  ⑶、精煤仓下运输系统贯通及配煤系统改造

  将精煤仓下两部装车皮带向中心平移1.1米,向南延长41米,贯通到5#、6#仓,使6个精煤仓可一线装车;并拆除仓下运行不可靠的原24台GZ-8Q型给煤机和DT1000-50650型推拉杆,更换为新型的、运行可靠的XZG8型变频调速给煤机和DT2000-50750型推拉杆。

  ⑷、原煤仓增设破拱系统

  在原煤仓外排矸车间西南12米处增建一面积36m2高5m的压风机房,安装一台5L-408型压风机,并在原煤仓内增设高压风管、电磁阀及控制阀门,利用压风机产生高压风、电磙阀间断控制,实现高压风破拱。

  ⑸、产品脱水系统改造

  在主厂房水洗车间四层安装一台ZKX2460型振动筛,改造前后溜槽及筛下水管,用于跳汰精煤的脱水;在主厂房浮选车间三层安装一台ZYK-110型真空泵,与原有真空泵串通,构成两台真空泵对一台过滤机或三台真空泵对两台过滤机,提高配气率,以降低浮精水分。

  ⑹、矸石运输本事改造

  将矸石皮带提速并增设落地回到设施,将581皮带电机由Y180-422kw改为Y200-430kw;减速器由ZQ65i=31.5改ZQ65i=23.34;皮带速度由1.6ms提高到2.5ms,运输本事可增加到148.4th。同时在581矸石皮带走廊中部增加落地设施,并在落地口附近增设回到设施:灌筑混凝土基础,制作了高16米、底宽40米的支架,安装一部T4080斗提机,完善机头溜槽及配套电控部分,这样在矸石本事不足时,矸石落地,停车后回到外排。

  三、改造投资

  估算整个改造投资xx万元。其中设备x万元,工程x万元,安装x万元。其中:

  1、增建101回煤系统和10#煤储煤场,投资119.5万元。设备27.5万元,工程72万元,安装20万元。

  2、原煤仓下增加自动配煤系统,投资147.2万元。设备108.9万元,工程11万元,安装27.3万元。

  3、精煤仓下运输系统贯通及配煤系统改造,投资234万元。其中设备101.9万元,安装142.1万元。

  4、原煤仓增设破拱系统,投资x万元。设备x万元,工程x万元,安装x万元。

  5、产品脱水系统改造,投资x万元。设备xx万元,工程x万元,安装x万元。

  6、矸石运输本事改造,投资x万元。其中设备x万元,工程x万元,安装x万元。

  四、相关环境设施

  洗煤厂电力资源充足,有原煤配电室、高压配电室和两个低压配电室,完全能够满足改造增容的需求;外调煤源充足,年调入煤量有保证;原煤场有专用公路,新增煤场与原煤场毗邻,可利用现有煤场资源,贴合环境要求。

  五、预期效果与投资回收期

  1、增建101回煤系统与10#煤储煤场,可提高原煤贮存和回仓本事,增加贮存本事1万吨,经过增加201原煤落地与101回到系统,构成了高硫煤分离储存、外调煤回仓的备用两功能系统,既可实现原煤分离、分储,又保证了10#高硫煤的井下正常生产和洗煤的突击入洗。另外还有力地保证了外调煤的回入,在高硫煤不多时,充分利用101系统回入外调煤。年可提高综合效益186万元。

  2、原煤自动配煤系统自动配煤后,可提高入洗原煤的调质本事,原煤仓下投用安装性能较好的12台变频调速给煤机和PLC自动配煤系统,三个原煤仓能够按比例配洗,并可实现外调煤与井下煤的分仓储存和合理均质配洗,消除各矿层原煤性质差异引起的精煤质量波动和产率损失,确保高硫煤的低比例配洗,可提高精煤综合产率0.7%,年可创效179.85万元。

  3、精煤仓下贯通及配煤系统改造。串通六仓运输线,实现装车多仓配合,弥补品种、数量的不足,实现有效仓容的最佳利用化,提高精煤的贮存本事和装车本事,等于扩大了仓容多建了仓,节支150万元。同时实现较均匀给煤和较准确的总量控制配煤,高硫出口煤分选配装方案能够实现,年可提高效益144万元。另外,把精煤的装车由两道装车变为一道装车,缩短了装车时间,提高了装车速度,并解决了精煤与中煤同一道装车相互污染和相互影响问题。

  4、原煤仓增设破拱系统改造后可减少原煤仓蓬仓堵仓口现象,确保原煤按比例配煤的正常进行,保证了入洗量达设计430吨时,可缩短开车时间,年可创效55万元。

  5、产品脱水系统改造,跳汰精煤水分降至9——10%,浮精水分降至28%以下,确保了精煤的入仓水分的降低,最终精煤水分《9.5%,经仓储和路途脱水产品水分可满足用户要求,大大降低了装车过程和冬季运输的困难。提高精煤的装车速度,年可减少水分销售损失78.41万元。

  6、矸石运输本事改造,矸石运输本事可达146.58th,能适应原煤性质变化,确保小时入洗量达430th,全年可缩短开车时间710小时,节俭费用支出53万元,年可创效17万元,

  7、整个系统改造年可创效863.26万元,估算投资回收期为。

  六、结论

  x公司洗煤厂储装运系统技术改造,无论从生产外运需求、内外环境及资金、效益的回收来看,均是可行的。101回煤系统的改造,扩展了白龙矿井原煤组织的路子,满足了多矿层分离配洗和突击外运的洗煤要求;原煤自动配煤系统的改造,以全新的理念和简捷科学的方法实现了原煤均质化,不仅仅能配灰并且能配硫,比传统的配煤手段更经济、更精确、更科学;精煤仓下改造,成功地提高了精煤仓的利用率,提高了配装本事;原煤仓下破拱系统的安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配煤的准确性;产品脱水系统改造既降低了精煤水份又避免了水分高对装车的影响,矸石线的改造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总之,整个系统改造是实用的,有明显经济效果的,尤其是自动配煤系统的改造为洗煤装备的自动化、洗煤工艺数据的准确化、洗煤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取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工程类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