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导游词(精简5篇)

时间:2017-09-02 04:17: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腾冲和顺导游词 篇一

腾冲和顺,两个位于云南省的美丽小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现在,我将带您领略腾冲和顺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腾冲县。腾冲县位于滇西北,是中国境内唯一的火山地质公园。这里有着壮观的火山地貌景观,如火山口、熔岩地和喷气孔等,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腾冲火山群,这是一个由30多个火山口组成的火山群,其中包括火山湖、火山峰和火山溶洞等。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火山景观,还可以参加一些刺激的火山活动,如火山泥浆浴和火山矿泉浴,让您的旅行更加难忘。

接下来,我们来到和顺县。和顺县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城,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等待着您的探索。首先,我们来到和顺古镇,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市遗址,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您可以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街道上,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手工艺品,感受到古代的气息。此外,和顺县还有许多古寺庙和宗教遗址,如和顺寺、波密寺和达纳寺等,这些寺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腾冲和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还有着美味的特色美食。在腾冲,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火山石锅鸡和火山石锅鱼,这些菜肴利用了火山地质的特点,独特而美味。而在和顺,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的手打米线和糯米糍粑,这些传统的美食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腾冲和顺是两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无论您是来寻觅自然之美还是感受人文之韵,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奇妙的旅程,探索腾冲和顺的魅力吧!

腾冲和顺导游词 篇二

腾冲和顺,两个位于云南省的美丽小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现在,我将带您继续领略腾冲和顺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腾冲县。腾冲县是一个有着浓厚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您可以参观当地的少数民族村落,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此外,腾冲县还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这里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有益。您可以在温泉度假村享受温泉浴,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接下来,我们来到和顺县。和顺县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城,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等待着您的探索。除了古镇和寺庙,和顺县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您可以参观当地的民间工艺作坊,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和礼品。此外,和顺县还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表演,您可以欣赏到当地艺人的精彩演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腾冲和顺是两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无论您是来寻觅自然之美还是感受人文之韵,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奇妙的旅程,探索腾冲和顺的魅力吧!

腾冲和顺导游词 篇三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旅游胜地。腾冲和顺是腾冲地区最知名的两个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首先,腾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如腾冲古城墙和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展示了腾冲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人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氛围。在腾冲古城漫步,你可以看到古老的街道、石头巷和古井,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其次,和顺是腾冲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和顺古镇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貌,是一个典型的古镇。漫步在和顺古镇的街道上,你可以欣赏到古色古香的建筑,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还可以参观一些手工艺品店,选购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此外,和顺古镇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和活动,如龙舟赛、舞狮表演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除了历史和文化,腾冲还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腾冲境内有许多自然景点,如红河谷和黑鸡沟。这些景点都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峡谷、瀑布和山峦等。在腾冲,你可以进行徒步旅行、摄影、登山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总之,腾冲和顺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无论你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想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亦或是想探索自然的奥秘,腾冲和顺都能满足你的需求。来腾冲和顺旅游,让你的旅行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之美!

腾冲和顺导游词 篇四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也是云南著名的桥乡——和顺乡。

  既然,能够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称号,呢么!和顺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的和顺乡,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儿,田园牧歌式的美丽风光可谓是,随处可见。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其次,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型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而且,他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云南著名的侨乡。所以大家不难看出,这里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他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动的古镇”。

  现在呢!请各位往车窗外看,位于盆地中的乡镇就是和顺乡。小镇群山环抱,远远望去,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连绵一二公里。说话间我们以到达目的地。

  走进和顺之前,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和顺顺河”牌坊。牌坊的背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仁里”两个字,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除了此之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红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xx年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

碑。

  踏进和顺的青石板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历史的光阴。据考古材料证实,明代初期,经和顺人几个大姓的始祖以军职屯守此地,便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大家请看在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亭子它叫雨洲亭,是乡人为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体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亭中有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题写的亭名牌。看过雨洲亭我们继续前行,在入村道路的中段,建有一座造型古朴的亭子,亭子四面有门洞,亭内设有长凳,这便是公路人避雨、歇脚纳凉的风雨亭。在风雨亭的旁边就是绕村而过的小河,在小河之上呢有两座石拱桥,因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

腾冲和顺导游词 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旅游。

  腾冲概况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滇越国,东汉属永昌郡,元明清时先后设署府、州、县等。曾经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王朝都派重兵把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区内的火山和地热景观以其独特的风采享誉海内外,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纪念滇西抗战而建的“国殇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道教圣地——云峰山、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叠水河瀑布及大树杜鹃王等景点;还有以“华侨之乡”“书香名里”“文化之津”“商贾重地”驰名中外著名的侨乡——和顺乡。

  和顺概况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河顺”。后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定名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顺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它有3个行政村,占地17平方公里。全镇有l 300多户,6 000多人,历史文化悠久,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

  和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花木茂盛,古建筑保存较多,和顺古老的民居建筑和淳朴的民风、传统民俗一起历经了600多年风雨,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铸就了边远古镇的风采。

  200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5年和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并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年度大奖”。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小镇之一。

  历史

  据考古材料证实,新石器晚期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明朝初期,今和顺几个大姓的始祖就以军职屯守此地了,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

  雨洲亭

  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雨洲亭是乡人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医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楚图南题写的亭名碑。

  村口

  进入主村落的道路,直穿坝子中间,因形如双虹得名双虹桥。桥下鸭鹅戏水,古权横卧,是人们春游、赏月的好地方。

  远远看到的水边的洗衣亭依然有居民在洗衣。

  双虹桥畔就是全国最大的乡镇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清朝末年,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924年和顺旅缅华侨又组织了“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在旅缅华侨和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扩建为图书馆,将馆址移人“咸新社”故址——汉景殿。热心人士踊跃捐书,使馆藏不断增加。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旅缅华侨乡人的支持下,于1938年拆除旧馆屋,兴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馆舍。先后由读书报社社长李仁杰、艾思奇兄李生庄、著名教育家寸树声任社长。

  图书馆办得生机勃勃,不仅藏书、借阅书报,而且还通过收音机播发的新闻,创办了《三日新闻》油印报,成为腾冲最早的报纸。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尽快把重大新闻传播到民众之中,改三日刊为日刊,为宣传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

  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居高l临下,门上悬挂的黑底金字大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馆名“和顺图书馆”。

  二门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上面有胡适先生题的“和顺图书馆”、李石曾先生题的“文化之津”、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的“民智泉源”等匾额题词。

  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前这幢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这是一栋两层各五格的中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

  主楼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全钢混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该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和顺图书馆内富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的《英武殿丛刊》,近千册的《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真不愧“藏珍”二字。馆内现有藏书七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这里是原来的书库,至今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座钟以及前面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送达的。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由此可见和顺人的“富庶更能知礼仪”和对文化的执著追求。

  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的李日垓;名传滇中的教育家、云南大学副校长寸树声;还有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等。参观完图书馆,沿着右边这条路,经过文昌宫,现在我们来到了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这里是当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滇缅抗战是反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从1840年战争以来,第一次将日寇赶出国门的战斗。

  这是我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于2005年7月7日建成开馆,馆藏6 000多件文物,l 000多幅老照片,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那段历史。

  现在沿着火山石铺就的乡村小路,我们一起去探访古老的民居吧。

  民居

  和顺人依山面水而居,最初来到这里铲草立寨、屯田戌边的有寸、刘、李、因、贾五大姓,以后又有张、杨、赵、许、钏等各姓进入。各姓氏的人分族而居,形成了依山势自上而下的许多巷道,每条巷道都设有一个总大门,就是古代所称的“闾门”。闾门对面建月台,种植榕树、香樟之类的常青树,树下设石桌石凳,供人乘凉休息。有的月台外沿还筑有照壁,以遮蔽风水。

  和顺较具规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筑风格,这与和顺在清朝中叶以后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古民居,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近代还出现了一些中西合壁的建筑。这些民居不仅设计高明,雕绘优美,尤具特色的是全部以火山石找造镶砌起高耸坚固的石脚,虽不施水泥,但上百年不变形。

  弯楼子

  现在我们来到了和顺民居之一的“弯楼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它的墙壁是沿着巷道的曲线修砌的,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它是清代道光年间创办跨国商号“永茂号”的李氏家族的代称。腾冲人过去每当说起本地最富有的商家。就说“东董西董弯楼子”,可见“永茂号”商号资本之雄厚,经营历史之长久。

  现在这已经辟为民居博物馆,第一院为主人的家族史展览,第二院为和顺民居文化展览,后院附设民居旅馆,可以为愿在和顺小住的游客提供清雅脱俗的下榻之处。

  洗衣亭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颇有江南水乡风格的洗衣亭,沿着和顺的小河,每隔一段就有一座,那是当年“走夷方”的男人为留在家中孝顺公婆、抚养子女的女人修建的,在洗衣洗菜的时候为她们遮风避雨。

  现在我们沿着村边的块石路去游览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和顺共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宗祠,为和顺八大姓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筑风格各异,建造时间不一,大都气势恢弘,古色古香。刘氏宗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处。

  刘氏宗祠建于清朝咸丰五年(1856年),虽然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沧桑,但仍然保持完整。

  宗祠前是半月形荷塘,塘上有双孑L石桥直通月台,月台上建有精美的牌楼式大门。进入宗祠,依次有过厅、厢房和正殿。正殿是供奉肇腾始祖的地方,极其庄严肃穆。

  过去宗祠是属于一族一姓的,但现在,它的存在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原先的范畴,成为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前面是和顺的水碓村,原名蕉溪村,因设有水碾水碓而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因为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出现过一代哲学家艾思奇。

  龙潭及元龙阁

  这一池碧水称为“龙潭”,三面环山,一面为堤。潭内清澈见底,潭外月台上,高大的古榕树和樟木枝叶繁茂。

  说起这潭绿水还有个来历,这里原先并没有这个深潭,在清乾隆年间,山麓突然泉水喷涌,汹汹水流顿时淹没了和顺坝子。当地人们以为是“龙神”显灵,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龙”活动。同时修筑了大坝,蓄水为潭,取名“龙潭”,接着又在潭边修建了元龙阁。

  元龙阁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次递升高,由山门、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

  主体建筑“魁星阁”两侧柱上有楹联一副:“元精含斗极,龙脉焕天枢”,即人间龙首之意,这就是“元龙阁”名称的由来。

  艾思奇故居

  这就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属于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古朴典雅。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

  故居建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是艾思奇之父李日垓任云南民政、司法两司司长及矿物督办时所建的新居。建筑面积932平方米,由客堂、居室、书房、庭园等组成。

  大门上悬有“艾思奇纪念馆”的匾额,这块屏风上有题赠艾思奇的“学者、战士、真诚的人”8个大字。楼上是艾思奇生平事迹展,楼下展示着艾思奇的部分手稿和用品,休息厅内有许多名人的题词。

  和顺人在实践着一种亦儒、亦商、亦耕、亦牧的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思慕的精神家园,也许和顺的魅力就在于此。

  元老、一生追随孙中山的李根源先生写下了“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洲冠冕古名乡”的赞誉。

  欢送词

  我们的和顺之旅将要告一个段落了,“有朋自远方来”,我们一路从雨洲亭、双虹桥、和顺图书馆、文昌宫、滇缅抗战博物馆、和顺民居等一直到最后的艾思奇故居,我们像朋友一样在这美丽的和顺观光了和顺的田园风光,感受了和顺独特的侨乡文化与欣赏了和顺特色民居等等。,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配合,在有些方面我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我们腾冲还有很多值得观光的旅游景区景点如为纪念滇西抗战而建的“国殇墓园”、道教圣地——云峰山、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叠水和瀑布及大树杜鹃王等。希望大家有缘再聚。

  最后,祝大家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旅途愉快,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事事顺心,家庭幸福!

腾冲和顺导游词(精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