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时间:2014-04-08 06:31: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历史手抄报: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三千多年前的晚商都城殷虚(古人称高丘为“虚”,建都之地多为丘虚之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忙景象和“酒池肉林”的不夜天。但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战牧野以后,商纣王兵败登鹿台自焚而死,从此繁华的殷虚都城成了一片废墟。两年以后,投降西周并被封在朝鲜的商王室贵族箕子“朝周”路过此地时,这里已是“麦黍渐渐,麦秀离离”的荒凉景象。面对此景,箕子真是“欲哭无泪”,殷虚成了真正的殷墟。600多年的商代历史,被深深地埋入地下。自此以后,商王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除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项羽曾

与秦朝败将章邯盟于“洹水南,殷墟上”,此后直至明朝建立小屯村,此地就不再有人提起,成为棋布在华北平原上极为普通的蕞尔一邑。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清了这些宝贝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随着罗氏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推断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历晚商武乙、文丁、帝乙诸王的都城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又经前辈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才把隐退到历史“后院”的殷墟,推向了世界文明史的前台。

不仅仅如此。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世界其他最早的文明,诸如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交相辉映,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但是,其他古文字只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在使用中与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脉相传。虽然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有所变异,但从文字的点划、结构上仍有传承之迹可寻,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因此,甲骨文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珍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历史手抄报: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