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优选3篇】

时间:2017-07-02 07:1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 篇一

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建于公元东晋咸和年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扬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扬州大明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扬州大明寺的历史。大明寺初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当时寺庙的名字叫做“广德寺”。在隋唐时期,寺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佛教建筑群。明代时,寺庙更名为“大明寺”,成为扬州佛教的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扬州大明寺的建筑。大明寺的建筑风格以唐代的寺庙建筑风格为主,整个寺庙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多个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雄宝殿,它是大明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扬州市最大的佛殿。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建筑风格典雅,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瑰宝之一。另外,藏经楼内收藏着大量的佛经和文物,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扬州大明寺的文化内涵。大明寺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扬州市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寺庙内供奉了众多佛像和佛教文物,体现了佛教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此外,大明寺还举办了许多佛教文化活动,如佛诞节、佛教讲座等,吸引了众多信教者和游客前来参观。扬州大明寺以其深厚的佛教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扬州市乃至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地标。

以上就是我对扬州大明寺的介绍。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讲解,大家对于扬州大明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欢迎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尽情品味这座古老而神圣的佛教圣地。

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 篇二

扬州大明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扬州市的知名景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扬州大明寺的建筑特色、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扬州大明寺的建筑特色。大明寺的建筑风格以唐代的寺庙建筑为主,整个寺庙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群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多个部分。大雄宝殿是大明寺的主体建筑,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了寺庙的代表。大雄宝殿的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高达11米,巍峨庄严,给人以无比的威严。此外,藏经楼内珍藏着大量的佛经和文物,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扬州大明寺的历史沿革。大明寺初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当时寺庙的名字叫做“广德寺”。在隋唐时期,寺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佛教建筑群。明代时,寺庙更名为“大明寺”,成为扬州佛教的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上,大明寺曾多次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但每次都得到了重修和保护,至今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扬州大明寺的文化内涵。大明寺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寺庙内供奉了众多佛像和佛教文物,体现了佛教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寺庙还举办了许多佛教文化活动,如佛诞节、佛教讲座等,吸引了众多信教者和游客前来参观。扬州大明寺以其深厚的佛教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扬州市乃至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地标。

以上就是我对扬州大明寺的介绍。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讲解,大家对于扬州大明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欢迎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尽情感受这座古老而神圣的佛教圣地带来的宁静和庄严。

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 篇三

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扬州大明寺导游说词介绍【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