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断桥导游词【通用6篇】

时间:2018-01-02 02:37: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一

丹东断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断桥建于公元1903年,是连接丹东与朝鲜边境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在,断桥已成为丹东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断桥位于丹东市市中心的滨江区,周围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各异。来到断桥,首先会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桥长约700米,横跨于辽河之上,桥面由铁路和公路构成。站在桥上,可以远眺辽河两岸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宽广和壮丽。

断桥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断桥见证了丹东市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了中朝友谊的历史。在20世纪初,断桥曾是连接中国和朝鲜的重要交通通道,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往来。如今,虽然断桥已不再使用,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除了欣赏断桥的美景和历史价值,来到断桥还可以参观附近的丹东边境防卫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丹东边境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对抗侵略的英雄事迹、珍贵的文物和照片等。通过参观博物馆,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丹东的历史和边境地区的特殊地位。

此外,断桥附近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丹东港、丹东火车站等。游客可以在断桥观光之后,继续前往这些景点,丰富自己的旅行体验。

丹东断桥作为丹东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无论是欣赏美景,还是深入了解历史,断桥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来到丹东,不妨前往断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自然的美景。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二

丹东断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桥梁。经过了百年风雨洗礼,断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丹东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断桥见证了丹东的发展和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断桥建于1903年,是连接丹东与朝鲜边境的重要交通枢纽。当年,断桥是中国通往朝鲜的主要通道,也是两国人民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场所。断桥的建造,不仅促进了丹东的繁荣,也拉近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断桥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结构。断桥的桥面由铁路和公路构成,中间有一段短暂的断裂,因此得名“断桥”。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也为桥上行人提供了欣赏美景的机会。

来到断桥,游客可以欣赏到辽河两岸的美景。站在桥上,可以俯瞰辽河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恢弘和宽广。尤其是在日落时分,辽河的金色余晖映照在水面上,美不胜收。

除了欣赏美景,断桥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值得探究。在断桥附近,游客可以参观丹东边境防卫博物馆,了解丹东边境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包括对抗侵略的英雄事迹和边境地区的特殊地位等。

此外,断桥附近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游览。丹东港是丹东市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游客可以欣赏到丹东港的繁忙景象和壮丽的海景。丹东火车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老车站,游客可以体验乘坐老式火车的感觉。

丹东断桥作为丹东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欣赏美景,断桥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来到丹东,别忘了前往断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自然的美景。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三

  丹东鸭绿江断桥该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总长944.2米,宽11米,最初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20年5月鸭绿江断桥动工建设,连接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与中国安东(今丹东),次年10月竣工通车。[1]为便于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侧在第四孔处架设旋转式“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该桥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桥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今中朝友谊桥),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朝鲜战争期间,由于该桥作为中方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1992年曾改名为“端桥”,20xx年后恢复),而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1993年丹东市投资重新维修该桥,在原桥旋转及炸断处建观赏台,桥身被漆为浅蓝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同年6月作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今桥上有迟浩田所题写的桥名。后经多方提议,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20xx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四

  丹东鸭绿江断桥该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总长米,宽11米,最初由日本驻北韩总督府铁道局于1909年5月鸭绿江断桥动工建设,连接北韩平安北道新义州与中国安东(今丹东),次年10月竣工通车。[1]为便于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侧在第四孔处架设旋转式“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该桥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桥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今中朝友谊桥),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北韩战争期间,由于该桥作为中方支援北韩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1992年曾改名为”端桥”,2019年后恢复),而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1993年丹东市投资重新维修该桥,在原桥旋转及炸断处建观赏台,桥身被漆为浅蓝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同年6月作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今桥上有迟浩田所题写的桥名。后经多方提议,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201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五

  丹东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鸭绿江大桥南侧,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该桥1911年10月建成,是一座12孔开闭式大桥,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被美军炸断。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成为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1993年鸭绿江断桥被重新维修开发利用。

  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19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东断桥导游词 篇六

  丹东与北韩隔鸭绿江相望,与对面的新义州可谓是一衣带水。是旅游观光好景点了。每天到断桥的游人很多。顾名思义,断桥就是一座断了的桥梁。这座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大动脉是钢铁骨架结构。这里,没有西湖断桥白素贞与许仙的浪漫;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与不屈。现在,断桥已经成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沿着铁桥向河心走去,跨过四孔残桥便走到了断桥的尽头,也就是说到了国界。对方是光秃秃的几个嵌满弹洞的青石砌的桥墩子,形影相吊,凄惨惨的矗立在江的一侧。再往远看,隐隐约约见到一座二层楼房,那便是北韩的重要城市新义州了。断桥的左侧,还有一座桥连接着两国,一列火车恰好从朝方驰过,奇怪的是只挂着两节车厢,而且窗户布帘都拉的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与国内繁忙的铁路运输相比,这条交通线显得非常沉闷,冷落,孤寂。

  断桥我方一侧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着一块紫铜巨匾,上书“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断桥上的钢轨静静地卧着,斑斑铁锈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它的身躯走向江对岸的。桥上成千上万处弹痕,像一只只眼睛,见证着恨与爱的硝烟,见证着血与火的凝练。

  下了大桥,有游艇兜揽生意,可以乘船游览鸭绿江风光,还可以从江上近距离观望北韩。我们乘船来到江心,一江碧水,绿的发沉,江流滚滚,溅在船舷上,飞起雪白的浪花,爽人心骨。

  在游船上看断桥,中国一侧就像一条独臂,而北韩一测的几座桥墩则像残留的几颗牙齿,全然没了唇齿相依的感觉。

  水无声。江水有情。江水是一样的。江的左右两岸却是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一侧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侧是“萧瑟秋风今又是”。

  江的`左侧是丹东市,群山叠翠,绿树成荫,危楼广厦,接天摩云,车水马龙,花木扶疏,景色殊美。熙熙攘攘的行人穿红戴绿,像一道五彩缤纷的河流在大街上流淌。喝鸭绿江水长大的丹东姑娘们,身着短衣长裙,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和情侣在江岸边的凉棚下啜着茶,聊着天,咬着冰淇淋,优哉悠哉,给这座英雄城市带来不尽的青春活力。

  江的右侧是北韩的新义州。游船尽量靠近了北韩一方的江岸,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兄弟国家的境况。新义州淹映在一片稀疏的绿荫之中,隐约只能看到露出树梢的几幢起脊的红瓦屋顶,唯一引人瞩目的是那几丛粉红色的花木。

丹东断桥导游词【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