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优秀6篇】

时间:2019-02-06 05:28: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一

标题:返乡创业种麻竹,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种植麻竹的故事引人注目。本文将介绍一个返乡创业者的事迹,以及他通过种植麻竹,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成果。

这个返乡创业者名叫李明,他在大城市里工作了多年,深感城市生活的压力和不自由。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找到一种可行的创业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后,李明发现家乡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麻竹。

麻竹是一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竹类植物,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环保和生态效益。李明看到了种植麻竹的巨大潜力,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资种植麻竹,并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麻竹种植和销售的企业。

李明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参加了相关培训,学习了麻竹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同时还积极与相关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掌握了麻竹的种植技术,并且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

李明的麻竹种植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他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参与种植和销售。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李明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种植技术和收益,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他还积极开拓市场,将麻竹产品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种植麻竹,李明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他的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还改善了环境和生态条件。李明的成功经验和创业模式也得到了其他地方的关注和借鉴,为更多的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启示和帮助。

在李明的坚持下,种植麻竹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他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麻竹产业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希望能够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能,进一步推广麻竹产品,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个产业,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二

标题:返乡创业种麻竹,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感受纯朴的乡村风情。而在乡村旅游中,种植麻竹成为了一种新的亮点。本文将介绍一个返乡创业者的事迹,以及他通过种植麻竹,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经验和成果。

这个返乡创业者名叫王晓,他曾在大城市里工作多年,对乡村的美丽风景和悠闲生活充满向往。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展乡村旅游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后,王晓发现麻竹种植在乡村旅游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王晓看到,麻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以为乡村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和吸引力。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资种植麻竹,并在家乡建立了一个麻竹园。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他将麻竹园打造成了一个集观赏、休闲和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王晓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积极与相关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将麻竹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提高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他逐渐发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王晓的麻竹园逐渐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他通过举办麻竹文化节、乡村马拉松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观者。同时,他还开设了麻竹手工制作课程,让游客亲身体验麻竹的魅力,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种植麻竹,王晓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为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麻竹园不仅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同时,他还积极推广麻竹的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通过王晓的努力,种植麻竹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他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麻竹乡村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丰富景点的内容和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麻竹乡村旅游的魅力,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三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四

袁文财同志是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一九九八年八月开始创办贵阳金糯咪冷饮厂以来,平均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随着xxx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全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济也孕育而生。袁文财同志借助这股东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一九九四年六月,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看准了当时没人看好的冷饮行业,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凑了1000余元启动资金,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佘原料,租设备,聘请了几十个工人,在黔阳县安江镇创建他的第一间工厂---金糯咪冰厂。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开拓市场。当时没有冷藏车,就自制简易的运输工具,不分昼夜,走村串巷,每天都超额完成工厂的销售任务。在全体员工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创利税2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不但还清个人借款,还支付了工厂所有材料款和设备租金。为今天的金糯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

袁文财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但是念过高中。有近两年教师(代课)经历的他,有着他人没有的商业眼光和市场嗅觉,于一九九五年初,利用第一年全部盈利作为前期投入,在当时冷饮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湖北沙市,租厂房,购设备,创建了他的第二间冰厂,生产线规模比安江冰厂增加近一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税3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企业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他本人也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次资本积累。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是袁文财的商业信条。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次年二月,袁文财投资了近10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检验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不甘落后,争创一流

为了把金糯咪做成一流的冷饮企业,袁文财响应xxx的“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一九九八年二月,把三年以来的全部积累,投入到贵州,只身一人参与西部大开发,先后在贵阳钢厂、贵阳市白云区建设生产线。到二000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三年间实现平均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税200余万元。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促进了当地三产的蓬勃发展。

由于贵阳市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应贵阳市xxx招商引资,于二00三年五月入驻贵阳食品工业园,从二00三年到二00八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实现年均产值4000余万元。年均利税300万元 。

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二00四年—二00八年连续获得贵阳市xxx颁发招商引资贡献奖。“金糯咪”商标于二00六年—二0一二年被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袁文财多次被贵阳市评为先进民营企业业主称号。

四、饮水思源,报孝家乡

应中方县四大班子的邀请,袁文财同志于二0一一年回乡创业,在中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糯咪企业入驻中方县文化产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1780万人民币,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占地亩,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于二0一二年二月份建成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设计生产线规模为年产雪糕、冰棒、汤圆、水饺1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亿人民币,税金1000余万元。可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为中方县经济贡献绵薄之力。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五

我叫赵琳,从小生长在农村。童年时看着土里刨食的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听着靠天吃饭的他们因年景不好而手头拮据的叹息,我就想着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科学改变家乡的面貌和父老的生活。

大学毕业以后,我顶着家里的压力和周围人的不解,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第一笔援助款,盖起了两个蔬菜大棚。创业初期,虽然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也有有更多的乡亲在背后偷偷议论质疑。可我知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当我的棚菜喜获丰收之时,我的这套老菜农们瞧不上的技术终于得到了充分肯定。每天上门求教的菜农络绎不绝,而我也毫无保留,将我所知道的种植新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大家,有时还亲自到其他菜农的大棚里进行现场指导,乡亲们被我的热情感动,更看重我从农大带回来的先进技术,渐渐地,周围年轻的菜农愿意跟我一起干,我选的新品种他们敢和我一起种,我采用的新技术他们也愿意效仿。10户、20户……在我的带动下,改变了无组织无计划种植状态的'菜农几乎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菜农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变革,只有革新技术、更新血液才能生存。

二道岭有非常适宜种植的特殊土壤,加上我领办的合作社的为大家提供的科学管理知识,出产的农产品大多质量上乘。像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就比一般的西红柿更加甜脆爽口。但是面对质量参差不齐、品种五花八门的菜市场,能一眼识得“好货”的买家真是少而又少。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牌子,才能闯出自己的市场。要做“生鲜电商”的想法就在这时应运而生。几经波折,投资了50多万元的“精品食材”店终于开起来了,小店虽小,但店里所有的食材都是安全健康绿色的,很多母亲选在在我的店里为孩子购买安全稳定的食材,我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得到了很多妈妈们的信任和感谢,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品牌健康食品的信心。

2017年,我们又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在辽宁省庄河市、东港市、吉林省松原市、白城市等多地进行了“水稻抗盐碱种植方法”实验田,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结出了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水稻绿色无公害抗盐碱种植方法”,大大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品质和产量。2018年将继续大力推广,为盐碱地块的土壤改良和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绿色梦想”砥砺前行。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 篇六

18岁,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22岁,他走上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26岁,他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抉择,让我在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中抢得先机

2002年,我大学毕业。与其他同学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己一展才华的岗位谈何容易。三年间,我辗转几家电脑公司,奔波在高楼大厦之间。在就业和待业的反复波动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实践,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使我在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头

“看准的事就要干,干就干好!”当年3月,我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在距县城十多公里的长兴村建立了集蝇蛆繁育、饲料加工、蛋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种鸡养殖基地。我边学边干,精心伺养。当我看到一只只苍蝇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差异,种蝇陆续死亡,几近灭绝。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结果,我几乎要崩溃了。阵痛之余,我仔细分析原因,问题在于技术环节。为此,我主动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求教,购置蝇蛆养殖资料潜心研读,最终摸索出正确养殖方法,重新开始蝇蛆养殖基地建设。其间,我的创业举动得到团委、劳动、就业等部门的支持,推荐我参加SYB培训,提高创业本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终于养殖出白白胖胖的蝇蛆。为实现养蝇蛆、喂鸡、产蛋的目标,同年9月我引进2000只特种蛋鸡。为搞好养殖,我勤学习、请专家、找兽医,全身心地扑在养殖场。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闯过了饲养关,遇到了特色关。我发现用蝇蛆养殖蛋鸡做法并不少见,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研究饲料配方。安图是长白山药材大县,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能否把中药材添加到饲料中呢?我随即搞起了试验,没成想大批蛋鸡死亡,解剖化验后发现是药材用量过大。几番试验之后,终于掌握了药材选料和添加份量,达到了用药材调节鸡体,提高鸡蛋营养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种、优质、健康、生态的鸡蛋终于面市了,并受到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好评。这么好的鸡蛋如何包装,怎样打开市场?一个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基于“安图特产,安全特别”的想法,我给鸡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装,做广告,进市场。在包装制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装,但是投放市场效果并不好,这种包装既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提高产品档次。可是要做新包装需要4——5万元,在团县委、劳动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我得到5万元小额贷款,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新款包装,推出10枚小包装、42枚礼品装和60枚精包装。多样化包装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态鸡蛋销售量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养殖规模也相应扩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后引进3000只和6000只鸡雏。为加强管理和节约成本,我在不断学习、提高技术的同时,购进了搅拌机、粉碎机,自制了清粪机和喂料机,如今饲养2万多只鸡,只要两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返乡创业种麻竹事迹范文【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