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最新6篇)

时间:2012-05-07 04:23: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篇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增加四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首先,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规划方案要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通过修建和改造道路,打通农村交通瓶颈,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性;加强农村供水和电力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用水和用电问题;推动农村通信设施的普及,提高农民信息获取的能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是我国农村的基础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规划方案还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规划方案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落实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责任。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加强农村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通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也是农民群众的期盼。规划方案要通过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支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二

农村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建设布局、农民参与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首先,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规划方案要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等不同功能区域的范围和用途。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促进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

其次,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农村建设布局。农村建设布局是农村发展的空间安排,对于提高农村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规划方案要根据农村发展的需求,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合理的农村建设布局,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农民参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方案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和支持。同时,规划方案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建设和管理,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

最后,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注重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动力,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规划方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制定土地政策、资金政策、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注重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建设布局、农民参与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首先,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大力投入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民群众的出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势头良好。

第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工作力度,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沙化得到了控制,水源污染得到了治理,农村环境的整治和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四,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农村建设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只有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四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2公里处,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463户人家,总人口6700人,耕地面积70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近些年来,我村村民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搞秋延辣椒种植等大棚蔬菜,已经形成初步规模,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能繁母猪、肉鸡、波尔山羊等养殖户也逐渐增多,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

  二、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但长度不够,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多。

  三、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今年来,因多种原因,我村逐渐成了一个空心村。房屋建筑逐渐向村外衍射,并且房屋杂乱无章,较分散。村内一些老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我村的整体形象,而且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四、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款项,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

  3、沼气池建造。积极鼓励引导村民新建沼气池,使用新能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家禽粪便等。

  4、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五、组织实施

  村庄建设所需经费,在县、镇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着力协调相关企业捐资和发动村民筹资投劳。运用村民代表会议和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农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五

  新农村综合体是四川省委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上率先提出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新农村综合体是一种规模大、功能多、效率高、现代性、开放性的农村新型社区,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与"城市综合体"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新农村综合体必须具有乡村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必须吸纳城市的先进要素;既要依托乡村行政区域,又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是一种开放式的要素聚集区。它是一个区域发展概念而不是单体建筑概念,它是一个生产生活复合概念而不是单纯商业经营概念,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组织形态而不是仅仅包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六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广泛动员,

全面发展,逐步把周坑村建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新村,把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把村建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化原则

  1、坚持要充分开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化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因此,乡村发展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期限

  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即20xx-2015年。

  2、规划范围

  周坑行政村所属的8个自然村。

  三、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的安全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面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村部设村民活动文化中心、村民广场、公共设施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新村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通过暗渠集中处理排出。

  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特别是受暴雨及周边山体滑坡直接影响到的危房,于20xx年前全部拆除。

  (4)、新建:新村新建住宅以集中建设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徽派特色。

  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建设为三级:

  新村大道:宽8米。

  旧村内小道:宽2米。

  (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新村大道宽8米,采用水泥路面,与进村主干道连接,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宽均为3米。路面采用底层砂砾石,上面浇筑C30混凝土,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与进村道路连接。

  (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所有村道靠山一侧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出。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①、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较高,取水不便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里投资在新村建造过滤池及蓄水池,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旧村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②、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多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③、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6)、绿化规划

  ①、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②、新村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栽植黄杨球,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③、新村广场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

  ④、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柿子、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7)、公共设施规划

  ①、学校建设。继续根据教育发展要求,在满足学校发展的基础上,规划修筑标准化幼儿园。

  ②、在村部办公大楼内开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

  ③、村民绿地广场。建设新村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④、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

  ⑤、文化宣传设施。村部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新村广场建设《村规民约》宣传牌,设置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四、经济发展规划

  1、在周坑与汪坑之间划分一块约30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村民个体经营。

  2、建养鸡、养猪场。鼓励村民养鸡、养猪建场,鸡、猪粪便是优质肥料,从而减少农民化肥资金投入。

  3、养蚕是我村部分村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继续增加种植桑树面积,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五、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0%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争取乡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3、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六、制度及管理规划

  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村规民约》小册发到各家各户。

  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同时,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统一建立村民档案并集中管理,条件允许时,增配计算机,建立村务、财务、村民电子档案。

  5、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点中点”。

  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七、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2、政府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财力扶持。

  3、成立由村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周坑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