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团活动方案【实用6篇】

时间:2013-04-04 01:49: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一

社团名称:艺术天地

活动主题:艺术探索之旅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

1. 艺术展览观摩: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馆或画廊,观摩各类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艺术家互动:邀请一位当地艺术家来校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艺术经验和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创意手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拼贴画等,让他们动手实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舞蹈、音乐演奏等艺术表演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5. 艺术比赛:举办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艺术分享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分享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与其他社团成员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活动计划:

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持续2小时。

2. 活动地点:学校艺术教室或多功能厅。

3. 活动人员:社团指导老师、艺术家、学生社团成员。

4. 活动安排: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活动时间,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活动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评估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

预期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将学会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通过观摩、交流和合作,学生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二

社团名称:科学探索

活动主题:奇妙科学实验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活动内容:

1. 科学实验室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科学实验室,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科学实验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 实验探索:设计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化学反应、物理现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体验科学的魅力。

3. 科学讲座:邀请科学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进行科学讲座,介绍前沿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4. 科学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作品展示,如科学模型、科学展板等,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科学创造成果,分享科学知识。

5. 科学竞赛:举办科学知识竞赛,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科学思维和知识储备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6. 科学论坛: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论坛,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科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活动计划:

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持续2小时。

2. 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或多功能厅。

3. 活动人员:社团指导老师、科学家、学生社团成员。

4. 活动安排: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活动时间,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活动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评估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

预期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他们将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参观、交流和合作,学生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通过自主参与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通过社团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开发与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展示师生风采,共建幸福匡小”。

  二、社团活动总体目标

  完善社团活动兴趣的开展,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力求活动的成效性,使社团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逐渐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的窗口。

  三、活动时间:

  每周四14:45——15:30。

  四、参与对象:

全体师生

  五、组织程序

  1、学校制定总的社团活动方案。

  2、组织各社团辅导教师制定特色社团活动方案。备好课,学期结束后交教导处。

  3、辅导教师招收社团活动的成员,填写好成员名单。

  4、辅导教师开展社团活动。

  六、社团活动实施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活动实施内容

  (二)活动实施操作措施

  1、活动内容安排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每次活动目标明确,期末结束上交相关材料(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备案。

  2、做到“三定”:

  ①定人(人员固定):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自己创设自己管理,由指导老师辅助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社团人数控制。

  ②定时:活动时间固定(即每周四下午大课间及第三节课),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导处申请,并下通知告知学生,在一周内补上。

  ③定点(活动地点固定):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项资源,固定上课地点,爱护学校的设施、设备,并作好卫生保洁工作。

  3、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各项活动,扩大知名度。

  5、每次活动应拍摄图片,老师教材和教案、学生作品等以作保存。

  6、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社团活动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基础阶段:第2-12周;提高阶段:第13-16周;成果展示阶段:第17-18周。

  七、社团活动管理办法:

  由校长室、教导处和艺教处负责社团的管理。各条线主任对所属学科社团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社团活动,并对各社团活动进行组织实施以及管理。

  八、社团活动的评价办法:

  1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对每次活动进行不定期检查,希望各社团辅导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感受,按时到岗,认真负责,完善自己的教学辅导工作。

  2、学期末教导处组织各社团进行展示评比,选出优秀社团进行奖励。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1、充分调动学生的共同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小学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力地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2、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新颖活泼的课外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社团活动要本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小组的原则,本着义务辅导(即免费)的原则进行。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要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成果展示:要求各社团加强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展示评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使活动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活动内容

  活动项目要求“六个性”:一是多样性,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性;三是趣味性;四是学科性;五是渗透性,活动项目的开设要渗透和结合学校的特色教育;六是教育性,所有的活动都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报名注意事项

  1、各社团指导教师由学校指定,学生自愿报名,注意控制人数合理分配。

  2、每个同学限报一项。

  3、活动期间学生所需的材料自行购买。

  六、活动原则

  教师择优,鼓励引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原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教师的因素,只能预先规定好各组的人数,再分配到每个班级,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意愿做好引导分流,控制人数。

  七、活动要求

  为确保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做到计划、组织、辅导、活动内容的落实,学校从人员、时间、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兴趣小组要有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必须严格按计划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辅导老师要准时到岗,不早退,预备铃响,准时到指定活动地点,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

  3、活动小组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教师自始自终担任指导工作,不得坐堂批改作业或做碍于指导的事,将学生放任自流,辅导教师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向教导处请假,并通知到本组所有成员。

  4、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点名制度,认真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关锁工作,活动结束后,要安排学生打扫教室,保持教室整洁,对学生的教育要加强与班主任、家长的联系。

  5、对各辅导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估和活动展示的考核。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郑巷小学梦溪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书本以外的丰富课外知识,增长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运动思维能力等多维能力水平。

  2. 凸现学校的特色社团活动,通过学校社团活动培养和发现具备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3.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使学生受

益终身的健康文化品质。

  4. 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5.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三、活动要求

  1. 社团活动必须落到实处,辅导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精心组织每周的社团活动,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上课地点、定人物(执教者)、定内容。

  2. 尊重主体需求,实行双选。在兴趣社团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之前,领导指挥小组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好每一个社团活动的辅导老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小组。

  3. 辅导老师对本社团的工作负总责。做好社团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活动前点名制度。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不能随意将学生退出活动小组。专用活动室的负责老师要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及电源开关等工作。

  4. 鼓励教师在开展活动期间,不断积累社团活动教育资源,认真总结社团活动的实践经验。

  5. 辅导老师要有强烈的成果意识,及时收集好学生的活动成果(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可以是活动的照片,也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心得),确保每一次活动的效果。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活动。每学期社团活动结束前,辅导教师要将社团活动记录本及学生的活动成果资料上交教导处。

  6. 要抓住机遇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让他们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四、社团设置

  略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文学阅读、文学创作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语文爱好者的写作水平,培养一批语文尖子生,将努力把“雏鹰”文学社办成名副其实的文学社团。

  二、培养目标

  1、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和习作热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发挥语文尖子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4、完善《雏鹰》校刊,为孩子的成长搭建舞台。

  三、活动主要内容:

  1、开设文学讲座,帮助社员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2、围绕写作开展的一些活动,例如游戏、参观等。文学社的社员的习作尽量和平时的周记、日记结合起来,力求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3、鼓励学生勇于竞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写作竞赛,并积极投稿。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发表平台。

  4、在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试着撰写新闻报道。

  5、本学期继续出好《雏鹰》校刊,力求提高质量。

  6、学期结束,评选优秀社员。对不能履行文学社纪律要求或不能完成各项工作地社员予以劝退。(于学期初做好考核表,并指定考核人员做好出勤记录。)

  四.任务要求

  1.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体编委会成员指导下开展好各项活动。

  2.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文学新秀。

  3.把读书、文学欣赏、练笔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

  4.继续创办社刊《雏鹰》。力争“雏鹰”校刊成为校园优质读物,个性化写作的平台,校园作家的孵化器。

  5.明确社长及个社员义务,分工到位,协调管理。

  6、有序开展活动,做到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7.文学社成员每周五上交一篇稿子,上缴社长,社长收齐后交给主管老师。鼓励非文学社学生投稿,社长组织优秀社员编辑部做到择优出《雏鹰》校刊。

  8. 学期结束,评选优秀社员。对不能履行文学社纪律要求或不能完成各项工作地社员予以劝退。

  9.做好吸收新会员的工作。制定新社员入社办法,做好社员补充、组织、发展工作。

  10. 文学社积极向有关报刊投稿,力争有5篇以上的作品能够在各级刊物发表。搞一次大型的作品展示活动。出一本作品集。

小学社团活动方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