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月计划(实用3篇)

时间:2015-06-07 09:47: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登月计划 篇一

中国登月计划探索太空科技领域的新里程碑

中国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将中国列入世界太空探索的领导地位。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中国在太空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的奥秘。

首先,中国登月计划将为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登月任务,中国将能够研究和解决一系列与太空探索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例如,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维持航天器的稳定性、如何保证航天器的通信和导航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其次,中国登月计划将提高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能够实施载人登月任务的国家之一,中国将能够在太空科技领域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中国登月计划还将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全球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中国登月计划将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的奥秘。通过登月任务,中国将能够收集大量的月球表面和月球周边空间的数据和样本,从而揭示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研究月球上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这些研究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利用月球资源和探索宇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国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为中国在太空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的奥秘。中国登月计划的实施将探索太空科技领域的新里程碑,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开辟新的道路。

中国登月计划 篇二

中国登月计划: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中国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重要任务之一,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开启新的篇章,带来许多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首先,中国登月计划将推动太空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登月任务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航天器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并完成各项任务。这将促使中国太空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提高中国太空科技的水平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登月计划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通过登月任务,中国将能够收集大量的月球数据和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探索月球上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这些研究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利用月球资源和探索宇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最后,中国登月计划将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新的平台。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能够实施载人登月任务的国家之一,中国将能够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将促进各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开启新的篇章,带来许多科学和技术的突破。这一计划将推动太空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也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新的平台。中国登月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登月计划 篇三

中国登月计划

  近几年,中国人何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脚印,在这里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何时建立月球基地?这都成了许多人急切想知道的问题。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国防科工委启动了“嫦娥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CH-1)卫星选用东方红三号(DFH-3)卫星平台,并使用运载能力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600公斤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颗月球卫星的在轨飞行一年。星上搭载7种有效载荷,分别是用于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的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用于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的成像光谱仪和γ/X射线仪,用于月壤厚度探测的微波探测仪,用于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粒子探测器。

  预计2007年“嫦娥一号”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2009年至2015年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据悉,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了角逐。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无人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中,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间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根据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随着神舟四号飞船的上天,中国很快就将在载人航天领域跨出自己那炫目的一步。至此,航天领域的“三驾马车”中,中国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两个方面快马加鞭,取得了让世人叹服的成就。于是,中国航天人又将探寻的目光转向了月球。他们希望,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能成为我国迈向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探月三步走,走出自己特色

  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由此,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在制定计划时,航天专家普遍达成共识: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会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起点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介绍,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我国现有技术和条件,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探测卫星将绕环月轨道运行,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除了探明月球上蕴藏丰富的氦3、铁、钛、水冰等能源和资源外,还将查明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质构造与物理场,争取对月球的形貌特征、资源性元素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前景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二步,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软着陆”,脚踏实地地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第三步,机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完成任务后返回,为载人登月并且返回做准备。

  事实上,中国为探测月球所做的准备已经开始了。据了解,包括多家高校在内的研究机构,正在展开研制月球车的“竞赛”,一些研究机构因为月球车研制技术日益成了宣传,期望在日后的月球探测计划技术招标中,自己设计的月球车能够受到青睐。

  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空间机器人的'研究机构,该中心已设计出多种太空机器人,其中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长三甲火箭加东方红三号卫星

  “探月三步走”已确定,但第一步如何走?我国将采取什么方法,怎样发射自己的月球探测卫星?这始终还是个谜。

  不久前,在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组织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火箭总指挥龙乐豪院士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向人们讲述了正在酝酿中的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步计划的大致构想。

  龙院士介绍,采用多级大推力火箭,发射1至2吨的月球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环绕月球进行探测,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计划的基本设想。

  “使用长三甲火箭作运载工具,将东方红三号卫星稍作改进,依靠现有技术,一旦立项,我国有望在3年内发射月球探测卫星。”龙院士的乐观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航天界人士认为,其实我国已具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的技术条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虽然我国航天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运载火箭技术及动载能力却大大超过美国和前苏联三四十年前进行第一轮探月时的能力。

  酝酿中的我国探月计划,运载火箭一共有三大类型九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中,我国自行研制的长三甲系列的3种火箭,可分别将1600千克、2400千克和3300千克的探测器直接送入奔月轨道,由于它们运载能力大,并且已成功进行过10次发射,因此长三甲火箭是发射探月飞行器首选。

  专家们还乐观估计,即使是在将来,在月球探测器既要在月球表面着陆,又要从月球返回地球,所需的发射质量较大的情况下,中国规划中的最大运载能力达到28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能完全满足要求。

  一切顺利的话中国会在2025年开始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登月计划(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