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策划方案(通用6篇)

时间:2018-09-05 09:17: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一:打造绿色环保主题活动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为了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计划举办一场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鼓励大家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共同为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活动名称:绿色未来,从我做起

活动时间: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活动地点:XX市中心公园

活动形式:以户外展览和互动活动为主

1. 展览环节

在公园内设置展览区域,展示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展板和图片。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垃圾分类的意义、低碳生活的实践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向参观者传递环保知识,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 互动环节

为了增加参与度,我们还将设置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能够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1)环保小游戏:设置环保知识问答、环保拼图和环保趣味竞赛等小游戏,让参与者在娱乐中学习环保知识。

(2)DIY手工坊:提供废旧物品再利用的DIY手工坊,教授参与者如何将废弃物品加工成有用的物品,引导大家培养环保意识。

(3)义卖市集:邀请环保相关的企业和组织参与,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环保事业。

3. 主题演讲

邀请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环保活动的倡导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激发大家对环保行动的热情。

4. 环保签名墙

设置环保签名墙,让参与者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签名和对环保的承诺,以此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环保展销

在活动现场设置环保展销区域,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展示和销售。例如环保袋、环保餐具、可回收物品回收站等,让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购买到环保产品。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和行动起来的意识。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共同为绿色未来而努力!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二:促进文化交流的主题活动

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桥梁,也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我们计划举办一场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和体验各种文化的平台。

活动名称:多彩世界,文化之旅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

活动地点:XX市中心广场

活动形式:以文化展示和互动活动为主

1. 文化展示

在广场内设置展示区域,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和少数民族代表展示各自的传统文化。例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传统服饰展示等。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化元素,让参与者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2. 互动体验

为了增加参与度,我们还将设置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能够亲身体验各种文化。

(1)手工艺坊:设置手工艺坊,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师现场教授参与者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大家亲身体验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2)美食品尝: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餐饮企业参与,提供各种传统美食的品尝,让参与者通过味觉感受不同文化的风味。

(3)文化游戏:设置文化知识问答、传统游戏体验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在娱乐中学习和体验各种文化。

3. 文化交流论坛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交流的倡导者进行主题演讲和座谈会,分享他们对文化交流的看法和经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文化展销

在活动现场设置文化展销区域,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展示和销售。例如传统服饰、艺术品、音乐CD等,让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购买到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我们希望能够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我们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共同探索文化的魅力,增进友谊,传递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让文化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三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精选4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四

  一、 主题名称:

  我爱我家。

  二、主题选择缘由: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家”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甜蜜。尤其是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更让孩子感受到了大人对自己无限的爱。进行这一主题是想让我们的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来自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再次感受家的温暖。

  三、主题目标:

  1、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2、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的温暖。

  四、主题网络图:

  五、教育活动方案:

  (一)

  活动名称:我有一个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2、尝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家里都有谁等。

  幼儿拿出“全家福 ”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2、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引导幼儿讲述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在家干什么?自己在家干什么? 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自己的,引导幼儿讲出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老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

  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

  3、游戏“抽照片、猜名字”,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一个盒子里。

  老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上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4、 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五

  一、班会背景: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然而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被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冲昏了头脑,个人享乐主义过强,很多青年学子不懂感恩甚至还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给家人与社会带来了沉痛的伤痛,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初中生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二、班会主题: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班会目的: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班会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班会地点:

  新田中学初二2班。

  六、班会对象:

  初二2班全体学生。

  七、班会形式:

  讨论、表演。

  1、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出示幻灯片 5分钟)

  美国把每年十一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我们中国虽然没有感恩节,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及中国人基本做人原则中,都有“感恩”。比如熟语当中就有很多是与感恩有关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等。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爱,接受着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我们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过“感恩”二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用心来体会如何感恩。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2、讨论:观看《感动中国》视频材料,谈谈对感恩的认识 (8分钟)

  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心怀感恩,因为他们帮助了我们,

  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学生2: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要为父母多做点家务,因为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要多体谅老师,努力学习,那就是感恩。

  学生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虽然,现在我们不会赚钱没什么收入,但是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的让我们的父母,老师,亲朋好友感动,放心。

  3、小品《种瓜得豆》(6分钟)

  “讲述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可当父亲病了母亲需要与女儿商量如何给父亲治病的时候,女儿说:“我又不是医生,你跟我商量有什么用?”当母亲让女儿把沾满了父亲口水的湿毛巾拿到厨房清洗的时候,女儿极不情愿的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的像拈着什么秽物”、

  问题1:这个小品能让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呢? 问题2:再深入的想想长这么大是否为父母倒过50杯水?

  4、讨论问题:(5分钟)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3)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5、继续讨论:(4分钟)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其他的人?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教师总结。

  6、观看尊师重道的视频 (7分钟)

  无论是谁只要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都会感受到同学们浓浓的尊师之情。每天清晨,执勤的同学在校门口亲切地问一声:“早上好”,教师节,同学们会向老师送一张精美的贺卡。这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

  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各组尊师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学生1:当我犯了错误,受了老师的批评,总是不服气,有时还要顶撞老师顶。其实我错了,老师批评我,教育我,都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以后我一定虚心接收老师的批评教育,并积极改正错误。

  学生2:我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有时还要讲话,影响课堂纪律和老师的讲课,这是对老师劳动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尊敬老师,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是老师的欣慰。 学生3:我有时在校园里碰到老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低着头从她身边走过,没有和她打招呼,这是对老师不礼貌的表现,以后我在校园里一定主动向老师问好,不管她是不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要有礼貌。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八、感恩小故事 (3分钟)

  1、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__的全部。”

  3、《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4、孝顺儿捐肾救母: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九、教师总结:(2分钟)

  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学会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的支持照顾,促进互助互爱。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篇六

  活动重点

  一队旗:每个活动小队都自编了自己小队的名称,设计了自己的队旗。“希望小队”“梦想小队”……一个个小队的名称和队旗承载了学生们的梦想。

  二贴近:贴近社会和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是让学生们在社会中确定服务岗位,开展“讲卫生,当好公共卫生的小卫士;讲规范,当好社区文化环境的小老师;讲奉献,当好社会服务的小公仆;讲绿化,当好社区绿地的小园丁;讲礼貌,当好文明礼貌的宣传员”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进行锻炼。贴近大自然是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以“体验之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认识植物、开展环境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走进:感恩进社区,环保进社区,书香进社区。学校将充分利用社区的场所和对象,开展各种专题服务活动,像走进社区清理垃圾、送环保袋给社区居民,使学生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生活体验;向孤寡老人、残疾人献爱心,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学会关心弱者;组织孩子与社区的离退休老人们结对子,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将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人、社会的快乐。

  活动安排

  启动阶段(7月上旬)

  一、组建社区假日中队,形成假日教育网络,规划方案《社区暑期活动方案》。以辖区内各生活小区为参与对象,根据学生兴趣及年龄特点组建各种活动小组,完善组织机构,明确活动要求,活跃、规范学生的假日生活。

  二、落实教育内容,明确目标要求。各小组建立书包图书室,假日期间组织读书、读报,撰写读书笔记;开展温暖进社区活动,宣传党的政策,维护小区的安全与稳定。

  三、加强组织管理,规范教育责任。聘请校内外热心于社区教育的、有专长的家长及离退休老人组成校外活动辅导队伍,拟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追求活动效果,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阶段(7月中旬~8月)

  一、环境教育:了解身边社区教育资源。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社区,获取社区资源。师生通过调查,对所在的社区环境、社区规模及社区内都有些什么场所有所了解,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假日活动小组确定一个调查研究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老师也可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由社区小组的学生们自主选择完成。选择主题可包括:社区噪音调查,社区白色污染调查,社区养犬调查,等等。

  二、本土教育:体验身边社区教育资源。足球博物馆距离我校仅有几百米的距离,为此,我校与足球博物馆积极联系,组织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到足球博物馆参观,感受蹴鞠文化,领略足球魅力。同时,在校外活动辅导员的指导下,每个活动小组的同学完成暑期拓展作业:制作有关蹴鞠的一份手抄报,可采用绘画、剪纸等多种形式。

  三、社区教育: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与本地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联系,争取到由他们为学生们提供周末读书场所和图书。该读书场所每周末对学生开放,他们可在此读书、看报,从而在社区这个大课堂上自由地汲取书籍的营养。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里,离退休老人们将与学生们共读《假小子戴安》《漂亮老师与坏小子》《彼得·潘》等书籍,并撰写读书随笔,交流读书体会。

  拓展阶段(8月底)

  一、活动采用社区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每位参与学生进行评价。

  二、假日结束召开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内容包括手抄报、诗歌画、剪报、书签等,并评选出社区读书活动的优秀辅导者和学生。

  活动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体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活动中,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队员们自己设计、选择、创新和应用活动方法,在具有中队特色的主题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体现活动的可行性原则。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