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经杜甫旧宅》

时间:2018-09-06 09:12: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雍陶《经杜甫旧宅》

  导语:多阅读古诗,可以拓展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雍陶《经杜甫旧宅》,欢迎阅读与参考。

  经杜甫旧宅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

  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赏析

  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结句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期!怪无知之山月之无知,盖拟其有知而未尝有知,语奇而意深。宋人王禹偁《村行》之“数峰无语立斜阳”,亦假定其能语而称其无语,同一理致,即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思问录·内篇》)。

  作者简介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题诗曰“従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经杜甫旧宅》练习题及答案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开门见山,诗人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整,诗人感慨只念旧宅,不闻新诗,“旧宅”“新诗”形成对比,寄寓了诗人诸多感慨。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马步迟缓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情景交融,欲扬先抑,诗人情感一波三折。

  E.尾联语奇而意深,“山月”本就无知,诗人寓情于无情之物,又故嗔其无情,拟人手法背后饱含深沉的感慨。

  15.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C、D解析:C鉴赏“尽”“迟”两个词语。说它们表现了“鸥鸟无情”“马步迟缓”, “恼怒”理解有误。作者用这两个词主要是写旧宅内外的`荒废,感慨人事既变,景物亦非;D主要分析这首诗情感及抒情的手法,说这首诗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错;感情上也没有一波三折。

  15.①对杜甫的思念、崇敬之情。诗人看到杜甫旧宅花儿盛开,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时光,自然流露出对杜甫的思念与崇敬。(2分)②对读不到杜甫新诗的遗憾之情。游浣花草堂看到现今只存旧宅,杜甫其人已故,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的遗憾之情。(2分)③ 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杜甫旧宅周围荒凉一片,诗人借山月不知人事变迁,夜来依旧照旧宅,复与谁期,抒发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2分)

雍陶《经杜甫旧宅》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