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时间:2012-01-06 01:44: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篇1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山行

  杜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tí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shuāng yè hóng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篇2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释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篇3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江上秋风动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

  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

  孤帆一片日边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胡令能

  逢头稚子学垂纶,

  测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篇4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