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出塞意思

时间:2011-04-01 02:21: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王昌龄 出塞意思

  这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繁体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一】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

  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

  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

  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译文二】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解读】

  出塞,从边塞出发,常指军队出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关,边关,边塞。(唐代的诗人眼中之景是)秦时明月照在汉时的边关。从秦汉至唐,三代都是军队强悍,民众享有和平的时候,其间也不乏外敌被边塞挡住,当然,也有不幸的胡马入侵的时候。秦汉之时的明月与唐时一样,边塞也一样的(位置,雄壮,苍凉),一个国家必须有自保的力量,军队、雄关、后勤、将领、君王等等。

  万里长征人未还。(唐代诗人在边关上,想到的`是,)之前由此雄关出征的将士,他们还没有回来,还没有达成出征的目的。万里之远,已非汉境,诗人思想惦念的,是征人的平安,军队的战果还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诗人想到的是)理想中的将领:武艺高超,声名赫赫(飞将)仍在边关(龙城)驻守,但使飞将在龙城。

  不教胡马度阴山。不让外族强盗从阴山(入汉境扰乱和平甚至从此使中原变为乱世)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中原政权的力量不足以保卫阴山以南的和平秩序。比如汉代漠北之战后狄山主张和谈被汉武帝言辞逼问守一障月余竟被匈奴砍了头去,其时正是汉方大胜匈奴大败,但从百姓安居的角度看汉边郡的治安,显然还很不够,同样,汉武帝对和平的定义显然不低于不教胡马度阴山。具体到盛唐(安史之乱前),恐怕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即,当时边军将领中胡人被大量提拨,有忠于唐者,也有有祸心者,军队军纪,也是有好的,有不好的。如安禄山军中引胡人反唐,估计在之前双方就有勾结,则当地百姓被唐军胡人或非唐军胡人冲突欺压,恐怕也是露出苗头来了。胡马南来村舍空,多么可怕,但又隐隐可能会发生,在这时,有多少万里之外的功劳,对百姓而言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在眼前的边关就有胡马不尊唐律的事发生,如果不是大唐的有效统治能够达到万里之外,在那里的征战,又会多么的危险和脆弱呀。

  【诗人故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因为诗名在外,加上他本人豪放豁达,所以他与孟浩然、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常建等人都结为了莫逆之交。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北游襄阳,就专门拜访了著名诗人孟浩然。当时孟浩然正患有疽病,按照医生的叮嘱不能喝酒。可久别重逢,两个好酒如命的诗人怎能不饮酒助兴?一场推杯换盏下来,孟浩然的病情加重复发,竟因此而死,这也让王昌龄追悔不已。不过王昌龄本人的结局也颇令人惋惜。根据元代人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的记载:王昌龄辞官后,迁到了亳州居住。亳州刺史阎丘晓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找借口害死了王昌龄。后来,河南节度使张镐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抓住了阎丘晓,将其处死,算是给冤死的王昌龄报了仇。

  煮酒论诗词

  《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开篇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述了明月依旧,边关依旧,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的情形,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秦月”和“汉关”互相对仗,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诗也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王昌龄 出塞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