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2)

时间:2011-02-05 06:19: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审美赏析】

  LISHANGYIN《JIASHENG》SHENMEISHANGXI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大家。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后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贾生》,源于《史记·屈贾列传》中关于汉文帝见贾生一事。其中有一句“贾生(贾谊)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方受厘”即刚刚祭拜过(想得到神灵好的保佑)。“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之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接着写道:“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其中“前席”即把自己的坐席往前拉。而李商隐在诗歌中,另辟蹊径,独具慧眼,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全诗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 “宣室”即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即被贬之臣。“访”即咨询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这里一个“求”字,不但把汉文帝求贤若渴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也突出了汉文帝的真诚。一个“访”字,表现了汉文帝对待贤才态度之诚、之谦。特别是“逐臣”一词,很是有分量的,它不但说明汉文帝访过朝内那些贤士,而且连被贬逐的臣子也要访。这样,不但表现出贾谊的才华出众,人品的高尚,由此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诗歌开始,好似在表现文帝思贤若渴,一个 明君的形象跃然而出。重点落在了描写文帝上,实则是诗人先“扬”一笔,为后面真的表现做了铺垫。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而来。“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言被贬逐,一生抑郁不得志。在中国历史上,贾谊是第二个最有名望的被贬流放的文人(第一个是屈原)。他被贬后第三年召回长安,受到汉文帝的召见,并问事于宣室。“才调”即才华气格。“更无伦”即无以伦比。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贾谊的才华气格,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诗人用“更无伦”强调并不赞叹了贾谊才华出众。真正表现出了一个是明主,一个是良臣。这里,诗歌由“求”而“访”,层层递进,通过“贾生才调更无论”,从侧面突出了汉文帝是一位求贤若渴的明君。可以说,对文帝来说,又是一“扬”。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这一句紧承上句二转,直接进入写文帝。“可怜”即可惜。“夜半”即半夜。“虚”即空自、徒然、白白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按理说,移动坐席的应该是贾谊,而诗人却说是汉文帝,是为了表现汉文帝,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汉文帝求贤的态度。然而,诗人在诗句中首先用了一个“可怜”,针对上面一二句的描写,明显具有了转折意味,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再加上在“前席”之后加了的一个“虚”字,这样,不但对前面汉文帝求贤的一切作为都予以了否定,而且具有很强的讽刺的意味。这一句针对前面两句来说,在意义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但也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可怜夜半虚前席”,这为后面进入诗人要揭示的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是对诗歌的总结,是“合”,是诗人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苍生”即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章写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诗句的意思是说,他(汉文帝)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的事,而只不过问的是鬼神。诗人在这里,文帝的形象一下跌落,诗人的情感也一落千丈,“不问国事问鬼事”,这样,不但照应了上句中“虚前席”的意义,而且也更好地说明“访”的行为所体现的虚假行。作为一个帝王,不去关心人民生活,而关心的鬼神;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把文帝的实际行为与自己的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不是把汉文帝的“求贤访臣”的虚假行为揭示的淋漓尽致吗?这些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其批判的锋芒也显而易见。

  总之,这首诗歌极富讽刺意味,诗人蕴含其中的批判精神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艺术上,首先,结构完整,注重了诗歌的起承转合,在层层铺垫,层层推进中,为表现人物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自然流畅,把所要批判的人物推进到极点,最后一落千丈。第三,语言含蓄、确切、恰当。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