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时间:2017-02-06 02:19: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1、思乡怀人

  2、写景咏物

  3、忧国伤时

  4、咏史怀古

  5、赠友送别

  6、羁旅行役

  7、山水田园

  8、边塞征战

  9、生活杂感

  10、爱情

  11、建功立业

  12、悼亡游仙

  1.思乡怀人诗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暾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2.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3.《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木,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4.《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托物寓意,借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咏物诗赏析要注意的问题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3.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例5.《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4.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例6.《江城子》(欧阳修)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逝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咏史诗赏析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

  D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如:杜甫《咏怀古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5.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等。

  例7.《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送别诗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看到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情与景巧妙妙地结合,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6.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

  意象有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例8.《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异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自己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结合,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7.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了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愿望,对清闲安逸生活的羡慕或自得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有的也反映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例9.《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山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

  8.边塞征战诗

  关键词:边关风光,边关生活,边关之情

  边塞,是边疆设防的处所。

  多写边地风光习俗和荒凉苦寒的征戍生活。

  抒发将士卫国豪情、杀敌立功之志,征夫思妇思乡思归之苦,思妇忧亲之情。

  例10.《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其中“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对照着写,更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例11.《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句借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例12.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写边关的恶劣环境与战争生活的艰苦,抒发建功立业的豪迈与决心,风格悲而不苦,悲壮豪迈。

  悲: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战斗的频繁)

  壮:建功立业的决心与豪迈气概。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与国运的兴衰直接相关。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③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常用意象: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关山、明月、羌笛、冰雪、羽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9.生活杂感诗

  关键词:即事感怀,因事而发,情感多样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例13:壬辰寒食【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例14.《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借一鉴方塘的清澈,表达了读书使人头脑清明的深刻道理。

  例如: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生活杂感诗赏析要注意的问题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③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10.爱情诗

  关键词:为爱情而乐,为爱情而悲

  诗歌中的爱情: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相见时的两情相悦(钟情),相隔时的魂牵梦绕(思念),遇阻时的不离不弃(坚贞)。

  例15.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例16.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

  11.建功立业诗

  关键词:建功立业,理想

  1、建功立业的渴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17.从 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照:紧急)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出征)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凋:黯淡。战斗激烈)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保边卫国热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建立军功的迫切愿望。

  12.悼亡游仙诗

  这类诗借写与神仙交游,进入一派极乐世界。虽然有些表达长生不老、醉生梦死的奢侈不切之意,无现实意义,但也不乏一些诗作借在仙境的超脱来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有其积极意义。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夸张、卒章显志等。常见意象有醉态、梦境、仙人、深山、怪石、松鹤、棋枰、歌舞等。

  例1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名为仙境一梦,实为人生一梦,你看:渴慕—迫切—豪迈—虚幻—迷醉—惊险—极乐—幻灭。既然看破了社会官场,不过“古来万事东流水”,也便可以弃之而去,“暂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了。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