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各地有哪些不一样的别称(通用3篇)

时间:2019-03-06 06:35: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在各地有哪些不一样的别称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既有纪念屈原的习俗,也有赛龙舟的活动。然而,尽管端午节在中国各地都有庆祝,但不同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别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在各地的不一样的别称。

1. 北方地区:端午节在北方地区通常被称为“重阳节”。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五月初五既是屈原逝世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在北方地区,人们会登高望远,祭祖祈福,同时也会品尝粽子和菖蒲酒,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2. 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午日节”。这是因为五月初五是阳历的夏至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南方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香包,以驱邪避灾,同时也会祭祖祈福,庆祝夏至的到来。

3. 东北地区:在东北地区,端午节被称为“龙船节”。这是因为在这个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同时也会品尝美味的粽子和蒿草酒,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4. 台湾地区:在台湾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端阳节”。这是因为在台湾,五月初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挂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并且还有独特的习俗,比如熏龙舟、扔糯米球等,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5.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屈光节”。这是因为在香港,五月初五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并且还有独特的习俗,比如放天狗、挂五色丝线等,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别称,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东北还是台湾、香港,人们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别称和习俗,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端午节在各地有哪些不一样的别称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会庆祝这个节日,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别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在各地的不一样的别称。

1. 四川地区:在四川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龙船节”或者“粽子节”。这是因为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龙船文化,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会组织龙船比赛,同时也会品尝美味的粽子,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2. 湖南地区:在湖南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端午节”或者“艾节”。这是因为湖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端午节习俗,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和健康。

3. 广东地区:在广东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端阳节”。这是因为广东地区的人们在端午节会品尝粽子、赛龙舟,并且还有独特的习俗,比如放天狗、挂五色丝线等,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4. 江浙地区:在江浙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端午节”或者“重阳节”。这是因为在这个地区,人们会登高望远,祭祖祈福,同时也会品尝粽子和菖蒲酒,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5. 西藏地区:在西藏地区,端午节通常被称为“格鲁节”。这是因为西藏地区有着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人们会举行佛事活动,祈福祈福,同时也会品尝特色的饮食,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别称,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这些别称和习俗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无论在哪个地方庆祝端午节,人们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端午节在各地有哪些不一样的别称 篇三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

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在各地有哪些不一样的别称(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