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议论文【优质6篇】

时间:2015-04-03 02:29: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艺术的议论文 篇一

艺术的力量:给人以启迪与情感的源泉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与情感的源泉。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感受美好,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还是文学作品,都能够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眼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艺术作品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艺术家进行对话,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其次,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艺术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吸引人们的眼球。绘画作品的色彩搭配、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戏剧和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文字,都可以让人们陶醉其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同时,艺术作品也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某一根弦,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情感的涌动和共鸣的力量。

最后,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和灵感。艺术家们往往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积极的能量和价值观。无论是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还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艺术作品都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的力量和灵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激情,使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艺术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与情感的源泉。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感受美好,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艺术作品让我们与艺术家进行对话,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感受到情感的涌动和共鸣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激情,使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让我们珍惜艺术,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灵感。

艺术的议论文 篇二

艺术的价值: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经验,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他人。艺术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对人类文明的丰富。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还是文学作品,都能够引导人们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表达的领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思考方式。同时,艺术作品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艺术作品对人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积极的能量和价值观。无论是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还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艺术作品都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出的力量和灵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激情,使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艺术作品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艺术家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呈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最后,艺术作品对人类文明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记录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艺术作品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流传下来,让后人了解到过去的人类文明,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总之,艺术是一种能够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思想和经验,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他人。艺术作品对人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激情,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同时,艺术作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丰富,记录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让我们珍惜艺术,探索其中隐藏的宝藏,感受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和启迪。

艺术的议论文 篇三

  摘要:艺术类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名声乐教学工作者,多年来的学习及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声乐教学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本文从根据当今就业形势而调整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变革等方面论述,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 课程设置 就业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并不是每个从象牙塔走出的学子都能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特别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宽进宽出的今天。高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分为声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声乐方向,顾名思义,前者是为了培养表演类人才,如歌舞团的合唱或独唱演员;后者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少量高校专业教师。那么真的是每个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就学有所用了吗?其实不然。在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地有针对性才有利于学生把握方向,从而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的位置。声乐表演专业主要侧重学生的演唱及表演技巧。既然是在舞台上为取悦大众的艺术审美寻求一片天地的专业,首先声音条件及形象两大客观因素得具备,这就需要高校招生选拔学苗时下一番苦功。在课程设置上继续沿用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除了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还应设置其他相关课程,比如形体、正音朗诵、歌剧排练、合钢伴。形体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及肢体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站在舞台上大气丰满———既然是表演就不能像木头一样站在台上。除了用声音去传达感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增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并带动歌唱经过使表演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和谐。正音朗诵的课程设置很有必要。大部分艺术类高等院校是全国招生,而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演唱中存在乡音问题,如前后鼻音分不清楚,不能自如地演唱儿化音等,这大大影响了演唱上咬字吐字的表达。就在去年的情歌赛上我还听到了某些选手存在相关问题。而正音朗诵课程不但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知道对于一个声乐表演者而言,语言表达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大声的朗诵不但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歌曲的创作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如果说这两种课程安排在学生打基础的大一和大二阶段,那么歌剧排练课可以在各方面水平相对成熟的大三安排。将学生按照唱法分成小组,每组都有相关教师负责并选取歌剧片段,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声音特点安排不同角色,可以先从歌剧片段排练,随着学生演唱技巧的提高及表演能力的进步,可以排练整部歌剧。学生在排练中学习,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从而各个击破。歌剧排练课程的设置既能把学生的演唱技巧与表演能力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在适当的时候为学校创收。合钢伴的课程大多院校都没给予重视,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好的歌唱者不但会唱还要会听,更重要的是与乐器乃至乐队配合,才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学生只有与钢伴配合,才能更深入地处理歌曲,使演唱具备歌唱性、表演性、艺术性。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除了会唱,更重要的是会听,会分辨声音的对错与否。这就不能单单沿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了,除了必要的教授基本声音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应在每周设置1~2“1+X”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找出演唱技巧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及解决声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此种能力。另外,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应添加舞蹈编排、钢琴副科、合唱指挥与排练及合钢伴的课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侧重的是综合,也许不需要音乐教师培养出一个歌唱者,但更多的是需要音乐教师编排一台晚会、排练大型舞蹈或排练合唱。这就需要高校在音乐教育声乐方向的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综合。舞蹈编排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及舞蹈编排能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虽不能独立编制舞蹈动作,但可通过大学所学,根据音像资料组合一套舞蹈动作。钢琴副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毕竟大部分中小学音乐课还是传统的教师弹学生唱,所以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能很重要。合唱指挥与排练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作者此处提及的原因是认为应该掌握授课的侧重点,从我入学至今所接触的是更加侧重让学生去演唱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排练。此门课程应教授学生如何分声部、如何处理歌曲、如何控制声音。应多锻炼学生的独立排练能力。合钢伴的课程再次提及是因为会有少数本专业学生进入高校教授专业课程,这不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较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学生掌握与钢伴的配合并驾驭钢伴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使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具备教与演的综合技能。

  以上均为个人在学习与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民,赵世兰,赵燕.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M].万卷出版公司,20xx.

  [2]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3]俞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

  [4]俞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艺术的议论文 篇四

  周六,我跟随威海晚报小记者团去了里口山小苹果亲子乐园。在那里,我们亲身体验了糖画、槐花饼和陶艺的制作过程,大家都特别兴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制作糖画了。

  做糖画的爷爷端坐于桌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钢板上。看着糖浆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幻化成一个个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图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皆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放上一根竹签,风干后就能拿起来。在阳光下,糖画闪闪发光,轻轻地舔上一口,甜甜香香的麦芽糖味道充满整个舌尖,哈哈,真想多舔几下,却又不舍得把它吃完。

  据史料记载,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在那时,每逢新年祭祖,官宦大户人家就会用模具将熔化的糖液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祭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戏称为“糖丞相”。后来,这一技艺传入民间,民间艺人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艺术融入其中,逐渐演变为糖画。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真没想到,一幅幅小小的糖画,竟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融入了这么多民间艺人的智慧。通过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再一次被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折服,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艺术的议论文 篇五

  艺术无处不在,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吉他也是一种艺术。

  五年前一天,我在一家琴行门口停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里面的吉他。不知不觉中,我走了进去,开始了一段我与吉他的奇妙旅程。

  起初,我要练基本功,有的人觉得非常枯燥,但是我觉得挺好玩。

  一年过去了,老师开始教我们歌曲。我想退缩了,因为我的手上结出了一个个水泡,又疼又痒,连琴弦都按不紧。一年后,一件事情让我彻底爱上了吉他。

  第三年,我转入电吉他班,开始了我漫长的电吉他生涯。过了不久,我又加入了明星乐队,在许多地方演出。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听着那如雷鸣般的掌声,我爱上了那把陪我演出的吉他,爱上了演出时那种澎湃的感觉。

  第四年,老师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子,让我们去迷笛音乐节演出,并教了我们一首新歌。老师才教我这首歌时,我胸有成竹,可刚开始的推弦我就有问题,这让我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了。后面也学得一塌糊涂,老师和伙伴都安慰我,我才重拾信心,刻苦练习,五个月后奔赴苏州。

  路上,我特别紧张,总觉得自己弹不好,我转念又想:我刻苦练习,必然会有收获。我不能输,不能!靠着这股信念,我们在舞台上气场十足,火力全开,演出圆满成功,老师向我们投来一记赞赏的眼神。

  现在,吉他不是我的工具,而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会继续努力,在弹吉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艺术的议论文 篇六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有并且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完善,以及师资条件的缺乏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

  关键词:艺术教育论文发表,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投稿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有并且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完善,以及师资条件的缺乏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缺陷

  当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管理不是存在管理责任主体混乱、权责不清的问题,就是存在无人管理,权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艺术管理的关注度,但是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表面工作多,实际深入工作开展少,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往往是应付政策而成立的,缺乏思想上真正的重视,也就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所以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上仍带有随意性和间歇性的色彩。课堂教育和文艺活动是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公共艺术课堂教育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存在问题,并且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无法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校园文艺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很多活动都存在敷衍了事、程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平台的构建,大学生艺术实践的思维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活动实践都缺乏的实际使得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难以内化,大学生的总体艺术修养偏低。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缺陷

  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往往被作为选修课程存在,这是因为与高数课程、英语课程相比,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以经济功利为发展推动的综合性大学往往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只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较为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精神素养、情感道德和价值导向就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和指导,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阻碍人的个性的发挥,束缚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教育发展方面的理念不尽相同,但是从经济社会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看,高校不应当将就业作为考量学生成功与否指标的指标,应当将就业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来指导人才培养的质量,促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由于各个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同,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科学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缺失。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机制,很多高校的教师甚至是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热不高。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论是在教育评级人员选择方面,还是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指标确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些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旨在将高校

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导向,并且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良好心智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在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要从高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符合当前高校教育特点的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要将公共艺术教育与高校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的体现高校的发展特色和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的方式将与公共艺术教学有关的文艺主题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举办文化沙龙、学术论坛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全校师生学习公共艺术教学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教学氛围。以本校经过改良后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为例,在经过对学校实际师资情况和学生艺术需求的考虑之后,本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学期开设四门艺术方面的'必修课,分别涉及了美术、音乐、电影和书法四个方面,学生每学期学习一种艺术课程,两年就能把这些全部修完,拿到应有的学分,这种课程体系是基于对学生艺术感兴趣的方向和艺术对学生的影响而考虑的,根据实际情况,每一门选修课还都有适合学生自身的分类,如音乐可以分为乐理类、鉴赏类和乐器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自身对艺术的兴趣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促进艺术课程的开展与普及。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就是较为综合的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在课下我们还注重为学生提供接触名师的机会,每周开办一次艺术论坛,邀请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艺术家为学生开展艺术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和大家的接触中陶冶自身的情操,获取课堂上无法获取的一些关于艺术的经验和宝贵的艺术体验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艺术课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教学对象是普通的大学生,不是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将专业的艺术知识转变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教学方式不仅要通俗易懂,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刺激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和交流方式等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其次,教师也要通过网上自学、经验交流总结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高校也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学队伍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教师加强学习、强化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对公共艺术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强化培训,建立掌握扎实理论知识、高素质科研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可以和本校的艺术学院设施进行一定的互通有无,但是一定要有独立的部分,由于艺术学院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比课程更为繁重,所需要的也更为专业,所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配备应该以不影响艺术学院授课方面为基础,从而开展对艺术设施和设备的考察和配置,但是在基础设施的使用方面,如学校的琴房和画室等,也可以在不影响艺术学院教学的情况下让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同学对艺术进行一定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所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拨款和处理操作,从而使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负责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对艺术教育需要的硬件进行采购和配备,如乐器、绘画用具、艺术表演用服装等等一系列物品和参加艺术展览等活动的经费。这样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更加完善。

  (四)健全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要和其它的教育形式一样,要对它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程度如何,这个评价体系也是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对自身的评价体系做出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部分改善,提高教育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评价的方式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在传统的调查问卷模式上针对每位老师的具体授课内容进行问卷编制,并以此问卷在教育后的统计数据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可量化的数据被体现出来,在教师互评的模式上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这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中主观评价的重要环节,这种主观评价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和数据相比,这种评价更带有人情味,可以让我们在更为直观的角度看出教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如何,以此来确定本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目前水平,增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能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艺术教育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建立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关制度成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艺术的议论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