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优秀5篇】

时间:2018-04-02 05:17: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一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这里以五座独立的山峰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古刹五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朝拜和观光。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这里山峰峻秀,云雾缭绕,一片青山翠谷,景色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主峰五台山、千佛崖、白龙洞和黄河壶口瀑布等。五台山是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界的重要圣地之一。山上有众多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佛祖庙和菩提院,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千佛崖是一个刻满佛像的巨大岩壁,壁上的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震撼之感。白龙洞是一个神秘的地下洞穴,内部景观奇特,令人神往。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瀑布,水势汹涌,声势浩大,是观赏自然奇观的绝佳场所。

除了自然景观,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里曾是北魏和北齐两个朝代的都城,留下了许多古迹和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魏大佛殿,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砖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大佛殿内供奉着巨型的佛像,气势恢弘,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有南五台文庙、南五台古城等历史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的佛诞节,成千上万的信众会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佛祖的诞辰。这时,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会举办盛大的佛事活动,信众们会举起香炉,高唱佛曲,给整个区域笼罩了一层神圣的气氛。

总之,南五台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您是对自然风光感兴趣,还是对历史文化有所追求,亦或是对佛教信仰有所崇仰,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二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这个风景名胜区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众前来朝拜和观光。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其悠久的佛教历史。这里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据传,南五台山是佛陀的五位弟子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被尊奉为文殊圣地。南五台山上有众多古寺,其中最有名的是佛祖庙和菩提院。佛祖庙供奉着佛陀的真身舍利,并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菩提院是南五台山的核心寺庙,供奉着文殊菩萨的法身,是信众们朝拜和修行的重要场所。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小寺庙和道场,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信众前来虔诚地膜拜和祈福。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山峰叠嶂,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五台山,这座山峰高耸入云,峰顶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山上有众多的步道和观景台,游客可以徒步攀登,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迷人的云海。此外,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有一些特色景点,如千佛崖、白龙洞和黄河壶口瀑布等。千佛崖是一个刻满佛像的巨大岩壁,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震撼之感。白龙洞是一个神秘的地下洞穴,内部景观奇特,令人流连忘返。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瀑布,水势汹涌,声势浩大,是观赏自然奇观的绝佳场所。

总之,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以其悠久的佛教历史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信众。这里是一个既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的地方。无论您是对佛教感兴趣,还是对自然风光有所追求,南五台风景名胜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三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该风景名胜区以五座山峰组成的五台山而得名,分别是南台、北台、中台、西台和东台。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以山峰和植被为主要特色。五座山峰分布在东西南北的方位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貌格局。每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特点。南台是五台山的主峰,海拔为1542米,是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登上南台,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壮丽景色。北台是五台山的北面山峰,以其陡峭的山峰和壮观的雪景而著名。中台是五台山的中央山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植被。西台和东台分别是五台山的西面和东面山峰,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此外,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有许多瀑布、溪流和湖泊,景色优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和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五台山上有许多古建筑群,如佛寺、庙宇和塔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南台的佛光寺。佛光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也是南五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佛光寺内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以及丰富的佛教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此外,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南五台石窟、南五台纪念馆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游览。这里有着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此外,南五台风景名胜区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如佛光寺庙会、樱花节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和乐趣。

总之,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备受瞩目。无论是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人们,还是对于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南五台风景名胜区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无论何时何地,南五台风景名胜区都会给游客带来深深的震撼和美好的回忆。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四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五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景区概述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小台,也是五个小山峰,称为南五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

  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长安县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西安长安区五台街道,距西安约30公里,这里盛产药材,山形拔峭,风景极其秀美。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

  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5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险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独秀的送灯台,屈腿静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如虎长啸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山中有植物近千种,有“特殊活化石”孓遗植物、观赏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堪称为博大的植物园,活的根雕博物馆。

  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5月正式开放,总投资规模为 6000万元,年限按5~8年,分期实施,逐步开发。到2000年,年接待游客为80万人次。“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五楼阁”,全国设计景点景物208个,主要景点58个。从观音台经舍身台到翠华山天池,将设计建设一个长5000米的架空索道,将南五台景区和翠华山景区连通。

  二、独特自然景观

  1、地貌构造

  由于发生于一亿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及以后的新构造运动,形成了标奇耸峻、千姿百态的南五台主体地貌景观。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壁立如削的舍身台、孤峰独秀的送灯台、错落有致的枯树梁、如虎长啸的老虎嘴、屈腿静卧的犀牛石、神密莫测的湘子洞、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长流不息的清泉涧溪……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

  2、景点植物

  山中有植物近千种,有“特殊活化石”孓遗植物、观赏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堪称为博大的植物园,活的根雕博物馆。由山下乘车至山顶仅需二三十分钟。若沿山区小路步行,越溪河、过小桥、穿竹林、过庙宇、山花夹道、野鸟高飞、景色十分宜人。

  3、流水石

  民国傅增湘《秦游日录》曰:“出村南,上里许,人谷口。过土地祠,流水石、兴宝泉、滴水堂,至竹林寺”。这儿说的“出村南”,为留村。入谷口,为竹谷口。俗称台沟口。流水石在何处,就清楚不过了。 流水石,原有一寺称为流水寺,因寺后有一流水石瀑布而得名。该瀑布落差12米,远远望去,形如玉雪素绢从崖上抛下。游人行至跌落的潭边,但见银珠飞溅,雪莲盛开。入山一里多,正热汗淋漓,遇此流水石瀑布。飞泉爽气,流瀑消暑,顿觉清凉而舒适无比,掬甘泉来解渴,淋琼液以洗尘。坐吃小憩,流览山景。议古人于石上飧刻的“中流砥柱”四个苍劲挺峭的大字,话书圣,说怀素,在闲话中磋商书法,于无意中探研历史。此处树木婆娑,鸟语花香。身置此境,疲乏顿消,展望旅途,游兴倍增。

  4、连理枝

  紫竹林路旁,有两株紧紧连接一起的锐龄栎,其形酷似一对情人,似在拥抱,又好像在接吻,如亲妮偎依,又宛若窃窃私语。观者无不惊叹,大自然怎么如此多情,竟造就出这么一个活根雕杰作--一株情人树,一棵连理枝。 连理枝下,如今已成为恋人,情侣必去的地方。他(她)们站立树下,或摄景留念,珍藏人生最美好最甜蜜的一瞬,让南五台连理枝作证,借以表示爱情的纯洁和坚贞。或对天盟誓,以连理枝比喻其情,白头偕老,共享人生。 一张张倩影飞向有情人,遥寄南五台诚挚的祝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犀牛石

  犀牛石,位于独松阁上,原紫竹林东侧。其石犀牛卧置崖边,位置醒目,四周均可观赏。其奇特之处是:以观赏者角度不同,其形象变化各异。从山下看,犀牛屈腿伏卧,酣睡未醒,其态平和;从山上看,犀牛头向崖下远望,其神悠然;从东面远看,犀牛屁股蹶起,臀肌高隆,头抵前,其势凶猛异常。如看时恰是深秋,雪白的霸王霸花抽放,宛若犀牛用力后鼻孔喷嘘出的朵朵气团;从西看,简直令你惊恐不已,那个庞然大物,似乎正冲着你,从稍林钻来,即刻就至…… 有人用清代场州八怪之一金农叹赏,长安大画家韩淙所画《五牛图》的汉词赞犀牛石:“愈见愈妙,真神物也!”

  三、人文景观

  1、概貌

  作为佛教圣地之一,南五台上寺院众多,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入胜。在众多的寺院之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就是圣寿寺了。 圣寿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西北半山坡上,距五台乡台沟口村西南一公里,因坐落于塔寺沟内,又叫塔尔寺。 从南五台下往上走,可以看到许多名胜佳处:送灯台、应身大士圆寂塔、朝天门、一天门、胜宝泉寺。胜宝泉水甘味美,是天然优质矿泉水。依次而上还有二天门、千佛寺、紫竹林、三天门、四天门等,一直到大台(南五台最高峰)。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胜,如弥陀寺、白衣堂、灵应台、西林寺、五佛殿、五观寺等。

  2、独松阁

  山腰有一座仿古建筑的避暑山庄,名“独松阁”,供游人休息用餐。山中古建筑分布各处,著名的游览景点有圣寿寺、胜宝泉、紫竹寺、观音台、五佛殿等。

  3、弥陀寺

  弥陀寺,位于南五台北坡台沟口土地祠南,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景区山下一较大寺院。距大顶圆光寺曲径约25华里。两侧青山环抱,山坡柏树青翠。寺西一条清清的小溪流过。当春深花落,一溪胭脂水流香溢彩飘香山外,其美不可言状。寺内有一搂多粗,树龄最古,植株最大的两株古红白玉兰,堪称一景。另外还有梧桐、棱椤、垂柳及各种鲜花,环境异常优美。

  当天气晴和,你站立寺门外远眺,河边村姑浣衣,田野农夫耕耘,一派田园风光,另是一番情趣。 据传,该寺创建于隋,寺内原有一方记事石碑,因碑失其创建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以后曾有南汤房之称。此寺地处山口,交通方便,解放前屡为国民党军队占用。1943年蒋介石在皇甫召开军事会议时,曾到过此寺。1944年春,国民党派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共代表林伯渠、吴玉章等,在此寺举行秘密会谈,商计抗日事宜。为“双十协定”作了筹备。 1984年,长安县政协委员释德成发心重修弥陀寺大殿,海内外宗教界人士及善男信女尽力赞助,1985年五间大雄宝殿翻修落成,立“南五台弥陀寺重修大殿赞助碑记”,1992年农历七月又修建成僧舍禅房楼二层14间,并建成弥陀寺

山门。

  重修后的弥陀寺辚得肃穆壮丽,五间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势至菩萨。中殿三间,殿正中供奉毗卢佛,两边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后面是脚踏摩谛大鱼的观世音菩萨。寺院深处新建罗汉堂三间,其佛塔佛像布局巧妙,巧夺天工,基座为一米五过心,高达五米,六角五层的木雕佛塔(亦称天兰宝塔)置于罗汉堂中心,上四层塔上每层填置石雕佛像和菩萨像六尊,其塔共嵌置佛像24尊。四周堂壁上嵌着五百罗汉雕像。其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曾有人说,不管任何人看完五百罗汉,其中必有同自己容貌相似的。此言道出了石雕艺术的功力。

  现今的弥陀寺,殿堂、禅房、僧舍齐全、佛像彩绘、幡幢幔垂、木鱼、铜罄陈列井然有序,是现今南五台较完整的佛寺之一。这儿不只是佛教徒及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而且是旅游不可多得之佳境。

  4、白衣堂

  过流水石,沿石栈道上,经依傍竹林,架屋山涧的过江楼——兴宝泉,就看见绿树丛中有一秀丽小巧的寺院,朱栋画廊,花格屏风,雕门刻窗,青砖粉墙,明朗雅静,此即古白衣堂。据传,白衣堂创建于隋唐时期。历经沧桑,至清咸丰年间,已年久失修,破垣残壁。当时长安县知县之母,重病垂危,请西大街名医医好其母之病,知县甚为感激,要以重金酬谢,名医谢绝,提出重修南五台白衣堂之事,北关林家太爷等善男信女,闻知此事,发心赞助,于是同心合力,重修白衣堂,使白衣堂面貌翻新。

  当时的白衣堂,有三大间带楼,中间左右厢房六间,大殿前左方开有后门,其建筑形成四合院格局,与这儿的秀山小溪融为一体,显得紧凑合理,自然天成。 大殿内供奉的`白衣菩萨,肤色润洁,凤目微张,垂鬟髻后,长发垂肩,斜披天衣,戴项饰、璎珞、臂钏、腰束贴体罗裙,手持风雨瓶和柳枝,显得端庄、肃穆、秀雅、脱尘超凡。大殿粉墙上,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壁画,其画工精湛,堪称艺术品。

  1959年修盘山公路炸石古白衣堂殿。 1992年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决定恢复重建各旅游点。1993年由西安北关龙首村动工重建,仿其旧例,于同年九月,三间大殿落成。

  5、圣寿寺塔

  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据说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唐朝大历六年(771)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自此圣寿寺又改为观音台圆光寺下院。

  这样一座1400多年的古老佛刹,历尽沧桑,但经多次重修,至今仍有一定规模,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圣寿寺,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寺院坐西向东,走势狭长,为清代修葺的建筑。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大雄宝殿一座,砖木结构,彩檐斗拱。殿内供有弥勒佛、韦陀护法、伽蓝菩萨等。另外还有法堂、僧房、客房等建筑。 寺内大雄宝殿北侧矗立着隋代建造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中国年代较为久远的寺塔之一。

  对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这样,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遥想当年之圣寿寺,规模宏大,"飞甍映日,杰阁联云",至今诸多建筑早已颓毁,仅余大殿一座。该塔为七级正方形阁楼式砖塔,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尖也用平砖攒成,上面放置七圈铁质相轮,上面又覆有八角攒尖式铁刹。整个寺塔全用砖砌,构形精巧,风格古朴。该塔与兴教寺内建于唐代总章二年(669)的兴教寺塔造型相近,因其坐落于狭谷之中,其塔壁面仍保持光洁,几乎看不到风化侵蚀的痕迹。据说在塔的下面,埋藏有佛祖的牙骨舍利。

  6、影堂石塔

  在圣寿寺塔北约50米处,矗立着近代高僧印光法师的影堂石塔。印光法师,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名叫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僧,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印光法师小时候非常聪慧,跟随哥哥学习儒家经典,后来由于某种机缘,信奉佛教。

  光绪七年(1881),在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落发,拜道纯和尚为师。后来在修行过程中因偶然在湖北莲花寺读到了《龙舒净土文》,领悟到佛教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的深奥方便与圆融,从此身系净土一宗,专修念佛法门。此后在兴安双溪寺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1886),印光法师到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同年8月人堂念佛,取号为继庐行者,以继承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创导的净土遗风而发愿。之后,印光法师又分别移居北京的龙泉寺、圆广寺等名刹居住。应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化闻法师的邀请,在光绪十九年(1893)来到法雨寺安居,并在寺内阅读《大藏经》,学业大长。从此,印光法师往来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讲经说法,弘扬净土法门。l919年以后,印光法师致力于在上海、南京等地推行念佛法门,与各地的居士一道,成立莲社,推广佛教慈善事业,兴办印经活动,在《佛学丛报》上刊发数篇文章阐述佛学理论,使净土一宗播扬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皈依弟子很多,因印光法师不收出家剃度弟子,所以有海内外在家弟子十万余人,其中包括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

  在1926年间,直系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时,长安城经战火摧残,民生艰苦,印光法师以印其文钞之款赈灾济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1930年,印光法师居苏州报国寺。九一八事变后,法师护国心殷,利生愿切,以70高龄至沪说法,开示众生,号召全国佛教徒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避居苏州灵岩山寺,专事念佛,不再参与任何应酬活动。l940年印光法师圆寂于灵岩山,住世79年,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莲宗十三祖)。他的主要著作有《净土决疑录》、《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等,均为修习净土的重要资料。法师一生弘扬净土,在他简陋的房间正中挂一"死"字,时时用来警策自己。他强调实践,不贪图名利,虔心念佛,严持戒律。圣寿寺内现存有印光法师的石像。 印光法师影堂石塔,方形石砌三层结构,通高8.41米,底边周长3.55米,中间有两层腰檐,塔身收分较急,顶端为石雕宝瓶式。塔的底层东面辟有方形的石门,修筑有方形的塔室,里面嵌有两方石碣。其门额为国民堂元老、爱国志士、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石铭。

  另外,圣寿寺内还存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观音大士伏龙赋并序碑及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遗像碑各一通。圣寿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全国屈指可数,巍然挺拔,与圣寿寺塔合称隋塔唐槐。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赠的象征中日友好的落叶松,如今已根深叶茂,高耸入云。 出了圣寿寺门,沿山径盘旋而上,南五台各台上均有近代所建庙宇,景致清幽,所到之处,嘉木蔚然,气候凉爽,颇为宜人,实在是避暑与游览的胜地。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优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