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作文【推荐6篇】

时间:2017-05-02 03:33: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袁隆平作文 篇一:《稻作与中国农业发展》

稻作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一生致力于研究的领域。作为一位农业科学家,我深知稻作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稻作与中国农业发展的观点和经验。

稻作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中国人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饥荒事件中看到,稻作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水平。因此,提高稻作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长期的研究中,我发现了许多提高稻作产量和质量的方法。首先,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稻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稻种可以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其次,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科学的施肥技术也是提高稻作产量的关键。合理的灌溉、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产量损失。此外,科学的施肥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稻作的生长和发育。最后,科技创新也是提高稻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改良和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适应环境和抗病虫害的稻种,提高稻作的产量和品质。

稻作不仅仅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米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因此,加强稻作研究和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农业发展,也有助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致力于稻作研究和推广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我希望能够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奋斗。

袁隆平作文 篇二:《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一位农业科学家,我一直致力于将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观点和经验。

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研发和应用环保农业技术,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加工和提纯技术,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在我长期的研究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方法和理念,推动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例如,我通过基因改良和育种技术,培育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品种,显著提高了稻作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我还提出了“两红一专”技术体系,即红色有机肥、红色除草剂和专用农机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了杂草控制和化肥使用的问题,提高了稻作的生产效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工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我希望能够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袁隆平作文 篇三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20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袁隆平作文 篇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作文 篇五

  袁隆平是谁?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30年出生,今年已是九十岁高龄了,现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袁隆平自幼就有一个当“农民”的梦想。

  袁隆平小时候,他的父亲曾把家里人聚焦在一起,问他们有什么梦想。当时,袁隆平的父亲在政府工作,他希望袁隆平也能同他一样,在政府部门工作。袁隆平的表弟、表姐们都说自己想在政府工作,但袁隆平却望向田野:那里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田野中,一位农夫正辛勤地耕耘。袁隆平见了这一幕,顿了一下,说:“我要当农民!”这句话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几年后,袁隆平报考了农业大学。他的父亲在他临走前失望地说:“别人都是望子成龙,而我却是望子成农啊!”袁隆平听了,十分伤感,但向往“农门”却坚定不移!

  几年后,袁隆平大学毕业了。

  在大学毕业以后的某一天,袁隆平正在一片实验田边走着。突然,他发现,有一株水稻长势旺盛,结了许多颗粒饱满的稻穗。第二年,袁隆平将这株水稻的后代播种下去,长势却有的高,有的低。袁隆平十分好奇,便大量阅读资料,发现这符合西方“分离学说”,而那株高产水稻,正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这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成了实验的开始。在此之前,美国和日本的两位专家也曾发现过这种现象,也曾做过这种实验,但最终都失败了。有人劝袁隆平:“那么多外国的科学家都失败了,你怎么可能顺利成功呢?”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杂交水稻需要“雄性不育株”做“种子选手”,但这类水稻却十分罕见。于是,袁隆平顶着炎炎烈日,在水稻田里苦苦寻找。但不知怎么,多少年过去了,一直都无法如愿。几年后,一场地震毁了所有的实验品。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隆平想到,他只有用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几年后,他的团队有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水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野败”。这株水稻成了实验的转折点,几年后,“南优3号”杂交水稻被培育出来了。

  之后,袁隆平又培育出了“两性稻”、“海水稻”和“沙漠稻”等品种。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在2014年,袁隆平被政府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为了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耗费了自己几十年的青春。因此,我们要为他鼓掌,为他点赞!

袁隆平作文 篇六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看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可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样了不起!

袁隆平作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