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精彩6篇)

时间:2017-03-07 09:21: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一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之一,是北宋时期的一幅卷轴绘画,它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文化与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

清明上河图长达5.28米,高0.25米,由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于12世纪初。这幅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描绘了开封府城的城墙和官衙,中部是城内繁忙的市井景象,下部则是郊外的田园风光。整幅画通过逼真的绘画技巧和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上部的城墙和官衙中,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城墙,以及守城的士兵和官员。城墙上还有人们在放风筝和观看比赛,生动地展现了人们的娱乐活动。官衙中的官员们则在忙碌地处理公务,展现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

中部是整幅画的重点,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这里描绘了市井的繁忙景象,人们来来往往,车马喧闹,商贩们忙碌着向顾客推销商品。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商店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不仅有卖面点、糕点的小摊贩,还有卖衣物、家具等各种物品的店铺。这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他们的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例如,官员穿着官服,商人携带着货物,路人则各自忙碌。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繁忙而又热闹的感觉。

下部则是郊外的田园风光,描绘了农民们的劳作和生活场景。可以看到农民们正在田地里耕作、播种、收割,有的在运输农产品,有的在养殖家禽。这一部分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总的来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细腻的绘画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生活情景。它不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窗口,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二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北宋时期的一幅卷轴绘画。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由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于12世纪初,是一幅长卷式的绘画作品,长达5.28米。整幅画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描绘了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上部描绘了城墙和官衙,中部是市井繁忙的景象,下部则是郊外的田园风光。通过这样的划分,清明上河图综合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

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技巧非常精湛,画面的细节描绘非常入微。整个画面非常细腻,人物形象生动而栩栩如生,街道、建筑、树木等各种元素都被描绘得非常逼真。人物的服饰、动作和表情都反映了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例如,官员们穿着官服,商人们携带着货物,农民们忙碌着在田地里劳作。这些细节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更是一幅展示当时社会生活的历史文献。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面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幅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的来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独特魅力的绘画作品,通过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生活情景。作为中国传世艺术之一,清明上河图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美的享受,更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三

  我们在陈列着世界最长的一幅画像的博物馆前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能亲睹它的风采。

  它在电脑上出现过,在书本上出现过,可我即将,即将要用自己血肉组成的双眼去看它,去赏析它,去慢慢揣摩它。

  我迈开一步,又一步,一点一点接近它。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终于看到了它。

  那幅画比我想象的还长,整幅画里占满了景物,好像已容不下笔再多画一座山,一条河甚至一朵云。它,就是诞生于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特别多,有:小孩、商人、妇女……其中一位妇女,肩跨菜篮,穿着十分朴素,身旁正站着一位约摸五六岁的小男孩,眼睛正直勾勾地瞅着卖鱼大伯手里两条大肥鱼。

  往右看,有一位卖菜的大妈,她正有说有笑向客人推荐她的菜,好像在说“不好不要钱呢!”。

  拱形石桥上站着一位老婆婆,她的手里还抱着一个小孙孙,眼神正眺望远方,可能是在怀念身处异乡的子女吧!

  桥下有一只船,船头坐着两个娃娃,他们正把两只肉嘟嘟的小脚丫伸进水里,溅起一阵阵水花。船尾有一位船夫,他的手紧握船浆,口却张得大大的,嘴里好像在唱着什么。

  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位少女身上,她倚在一株杨柳上,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手中正捧着一本书,嘴角微微上翘,好像是被书里的情节逗笑了。

  一伙儿人围在一块儿,我奇怪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艺人在表演马戏。一个人站在滚筒上,头顶一口陶瓷碗,我暗暗赞叹不已。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人民心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我在它面前只停留了一会儿,它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它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四

  我在北京旅游时,有幸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北宋时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据导游介绍,《清明上河图》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绢本淡设色。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画。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 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随着画卷的展开,我们就像跟着一架摄影机的镜头,从城外的河边开始,逐渐向室外行走,然后过了桥,又穿过了城门,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中心。张择端画这幅画时,下了很大功夫,画上的人物就有7746人。有:作车轮的木匠,卖菜的高人,开酒店的掌柜……

  最有意思的是,在桥下,船工们正在激流中架大船通过桥洞,船头有人在照看船行驶的方向,两边的艄公则用力的在划着船,气氛十分紧张。桥上的人在大声的喊着,叫着,而船上的船工们绷紧了神经,凝聚着所有的力量,以保无一失通过桥洞——总之,《清明河上图》以高度的写实与技巧,使那错综复杂和引人入胜画面,令人拍案叫绝。

  我陶醉了……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五

  《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宋代长卷风俗画,原作为绢本,高25.8cm,长534.6cm。是稀世奇珍。

  作者张择端系宋徽宗时画院高手,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县)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时汴京的繁荣景象。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 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8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

  长卷打开,茂盛的树林,几块整整齐齐的农田,和天空中飞舞的鸟儿,一列归来的队伍慢悠悠的走着。农田之前,临时搭建的戏台上正在演出,密密麻麻的人群围着观看。远处是稀少的房屋。

  几只庞大的航船在纤夫的引拉下,缓缓的向河岸靠近。几个欢快的孩童,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不少的人正在悠悠的向城市内走去,有的赶着牲畜,有的带着货物,有的背着行李。气势恢宏的拱桥虹桥上人来人往,一只巨大的货船正带过桥,有的人在驻足观看或喊着什么。

  转眼间,城门出现,一片繁华的景象浮现。来来往往的行人,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的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绿树房屋交相辉映,大小各异的房屋,有的豪华,有的简单。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富丽堂皇的宫殿映入眼帘,平静的河面上唯有极少的船只,或行驶,或停泊。各种古色古香庭院在绿树的遮掩下,伸出曲折的路。稀少的行人,使之更加幽静。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清明上河图》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经过重重波折,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篇六

  在宋朝时,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花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生意的小贩,有留着胡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医生,还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物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真热闹。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画上面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绿豆大小。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境。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