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精彩6篇)

时间:2019-09-07 01:24: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一

《老鼠给猫拜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鼠和一只猫是非常好的朋友。每年春节,老鼠都会去猫的家里拜年,而猫也会给老鼠送上新年的礼物。

一年的春节,老鼠来到猫的家里,却发现猫正在沉睡中,无法醒来。老鼠不敢打扰猫的休息,就决定默默离开。

过了几天,猫终于醒来,发现老鼠来拜年的足迹,非常生气。他想到自己每年都会收到老鼠的礼物,而今年却没有收到任何东西。猫决定找到老鼠,问个明白。

猫找到老鼠的洞穴,质问起他为什么没有拜年,也没有送礼物。老鼠解释说,因为看到猫正在休息,他不忍心打扰,所以默默离开。

猫听了老鼠的解释,心中感动。他意识到自己误会了老鼠,以为他没有诚意,实际上老鼠却是非常有诚信的。

从那以后,猫和老鼠更加加深了友谊。每年春节,猫会主动去老鼠的洞穴拜年,并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老鼠也会在每年的春节给猫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以表达他对猫的诚意和友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和维系友谊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交友还是在商业合作中,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二

《木匠的尺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木匠非常有名,他制作的家具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都是一流的。他最得意的就是他的尺子,他说自己的尺子能够量出任何东西的准确长度。

有一天,一个商人听说了这个木匠的尺子,非常想要拥有一把。于是他找到木匠,希望能够购买一把他的尺子。

木匠看着商人,认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告诉商人,这把尺子非常特殊,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够使用。

商人高兴地接过尺子,准备回家使用。回到家后,他非常好奇,想要测试一下这把尺子的准确性。于是他拿出一把普通的尺子,量了一下桌子的长度。然后他拿起木匠的尺子,却发现它的长度比普通尺子要短了一些。商人感到非常气愤,觉得木匠欺骗了他。

于是商人回到木匠的店铺,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什么尺子的长度不准确。木匠听了商人的质问,笑了笑,然后拿出一个木头块,说:“请你把这个木块的长度量一下。”

商人疑惑地接过木头块,用自己的尺子量了一下,然后再用木匠的尺子量了一下。结果两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木匠解释说:“我的尺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它只能量出实物的长度,而不能量出人的虚伪和不诚实。你在量桌子的时候用的是普通的尺子,而在量尺子的时候你却用了我的尺子。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我的尺子不准确的原因。”

商人听了木匠的解释,感到非常惭愧。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木匠诚信的品质。从那以后,商人发誓要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且向木匠道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不仅仅体现在言行之间,也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上。只有真诚守信,我们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三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四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五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篇六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