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哲理故事(最新6篇)

时间:2019-04-04 07:30: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禅理哲理故事 篇一:《花开的禅意》

从前有一个禅师,他以花卉种植而闻名。每年春天,禅师都会在庭院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卉,让庭院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禅师的庭院,他看到禅师正在仔细地照料一株小小的幼苗。年轻人好奇地问禅师:“大师,您每天都在这里细心地照料这株小幼苗,它看起来并不起眼,为什么您如此用心呢?”

禅师微笑着回答道:“这是一株菊花的幼苗,它将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修剪,让它得到足够的阳光和养分。只有在这样的照料下,它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年轻人有些疑惑地问:“但是大师,菊花只是普通的花卉,为什么您如此用心地培养它呢?”

禅师笑了笑,然后指着庭院里的其他花朵说:“你看,这里有玫瑰、牡丹、蔷薇等等各种花卉。它们都是美丽的,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而我种植这些花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它们的美丽,而是为了体会到种植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禅意。”

禅师继续解释道:“种植花卉需要耐心、细心和专注。当我细心地照料每一株花苗时,我也在照料自己的心灵。我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相融合,如何用心去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如何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这就是禅意,也就是修行的过程。”

年轻人恍然大悟,他明白了禅师的用心和修行的真谛。他决定在禅师的指导下,也开始种植花卉,用心去感受种植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禅意。

禅理哲理故事 篇二:《心灵的自由》

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位禅师。他以悟性高超和对心灵的解脱有着深刻的理解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禅师的寺庙,向他请教如何实现内心的自由。禅师微笑着拿出一把钥匙,递给年轻人说:“这把钥匙可以打开你内心的大门,放飞你的心灵。”

年轻人接过钥匙,迫不及待地问:“禅师,请问这把钥匙应该如何使用呢?”

禅师深深地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说:“你必须去寻找那扇门,它藏在你内心深处。只有当你找到那扇门,并将钥匙插入锁孔时,你才能打开它。”

年轻人有些茫然地问:“禅师,请问这扇门在哪里?我怎么才能找到它呢?”

禅师微笑着回答:“这扇门只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你需要去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当你能够真正地觉察和了解自己的内心时,你就能找到那扇门。”

年轻人心生疑惑:“禅师,观察自己的内心意味着什么?”

禅师用一种平静的态度说:“观察自己的内心就像是站在河岸上观看流水,不去干扰它的自然流动。当你学会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时,你就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繁杂而无常。通过观察,你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是如此宽广和自由的。”

年轻人感悟到禅师的意思,他明白了实现内心的自由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他下定决心,要用心去观察自己的内心,寻找那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大门,打开自己心灵的自由之门。

禅理哲理故事 篇三

  唐朝时有一位崇信法师,他的师父是道悟禅师。

  他在禅师身边待了很长时间,天天侍候师父。

  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师父说道:“我来到这里之后,你还没有指示我禅修心要。”

  师父却说:“从你来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问:“你是怎么指示的?”

  师父说:“你端茶来,我就喝;你端饭来,我就吃;你向我磕头,我就低头领受。哪一样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听了师父的开导,低下头,很长时间都不说话。

  师父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你如果当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会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间,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着,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如何保持悟性呢?”

  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逍遥自在地过日子,随缘随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并没有其他的高妙之处)”

禅理哲理故事 篇四

  禅院聚集了许多青年学僧,正在寺院围墙上,草拟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画中,龙在云端盘旋,正作势往下冲;虎盘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已修改多次,学僧们总认为画得动感不足。

  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们就请禅师对这幅壁画发表一下意见。无德禅师仔细观看后,说:“画得很好!但是,龙与虎的特性没有掌握住。龙在攻击前,头会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会向下压低。”

  学僧们欢喜受教,齐声说:“老师真是一语道破,原来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而且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感不足。”

  无德禅师于是借机教导学僧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一样,必须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地反省之后,才能登得更高。”

  至此,学僧们似有所悟。

禅理哲理故事 篇五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伯乐训马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禅理哲理故事 篇六

  一颗心的禅理

  禅师弟子众多,但其中一弟子十分贪婪。一日,这位弟子试着问禅师:“心有边界吗?”

  “当然有。”禅师说。

  “哪您为什么常对我们说,一个人的心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呢?宇宙不是无边界吗?”弟子问。

  “宇宙也是有边界的。宇宙如果无限膨胀,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禅师说,“一个人的心也是如此,当贪婪、欲望之心无限膨胀,突破了边界和底线,也会自我毁灭的啊!”

  弟子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禅理哲理故事(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